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前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给教学理论的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形成面向师生教学活动的标准化平台和评价体系。在汇集往年多媒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设计一套支持多媒体的在线存储、演示、互动、评分的教学辅助系统。它也可以应用在“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实现老师教学课件演示、个人页面定制化、学生作品互评打分和优秀作品专题共享等动态功能。系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设计功能模块,通过多个独特设计潜移默化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1现状分析
1.1新教学需求
涉及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上较为原始,往往采用被动学习的方式。但是学生在掌握基础技能后,还应当具有根据实际需求和多样的信息技术自行深研的能力。此类课程需要师生对多媒体资源同步操作,进行技术细节的分析研究。如果教师仅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互相交流的氛围。同时老师也需要规范化的历年教学原始资料,促进今后的教学。
1.2学生实践需求
多媒体相关教学的上课时间比较限定,师生之间课下交流较少。学生在课后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利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对多媒体素材进行加工操作。最终通过老师的批改来巩固学习。而传统的作业批改往往只有单方向的评语和评分,从老师的视角进行的解答有时不能详尽解答学生疑问,进而影响课程的实践。学生有分类存储和展示得意作品的需求,同时保留不同学习阶段的作业。
1.3提升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涵盖技术种类和细节较多,存在入门容易但精通较难的情况。学生在课程的中后期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需要针对不同个体的兴趣变化和心理活动来匹配不同的资源和评价。需要能够客观的、准确的对单一学习者提出多项评价指数,既让他看到自身进步,同时又给出可达的激励目标,并自动匹配合适的资源。
2系统设计
2.1从权限设置上尊重学生的选择
系统采用分权限管理的方式,在合理范围内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专业课教师具有较高权限,可以集中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栏目属性,栏目是否允许互评等;强制删除特定多媒体作业和评论等。给学生合理范围内的充分选择权利。学生可以配置自己的作业的是否共享、允许评价、参与某专栏、匿名等。
2.2汇集丰富的作品及教学案例
利用多种技术保证作品上传和存储的稳定高效。采用分类型存储的构架,对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不同的类型的素材采用不同形式页面展现。学生可以上传和管理自己的多媒体作业,配置多类型标签。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拉近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上传经典的教学课件,并配置多个树状自学任务;学生可以在观看后直接留言互动,并且可以与其他匿名的同学比较任务进度,每个任务都有优先完成奖励和排名。
2.3师生平等互动
阶段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自己的作品在界面上有优点区、缺点区和进步区的明显区分。师生平等的对已经对班级内共享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互相评分。同时用户都具有匿名评论的权力,保护学生隐私和自信心。通过学生有效的反馈互动,激发老师的通过教学带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发言和登陆的积分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参与,最终形成师生的教与学良性循环。
2.4细化作品指标体系
作品的指标体系细化为多个,比如构图、配文、配乐、构思、动画、技术、点击量、引用量、综合评分等指标。这些指标评分来自于老师的评分、学生的互评和系统数据分析,老师的评分权重相对单个学生高。分析每个学生用户的指标,针对不同的分项单独给出进步量和绝对量的展现,针对性的向特定学生推荐相应作品供其学习。从乐观型解释风格出发,帮助学生在面对困难、失败或挫折时做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理解。从这些指标中选该生的进步部分,在其登陆后页面的显著位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面,同时以百分比的方式提供在全体学生中的客观排名。
2.5页面公有部分的定制化
多种模式丰富公有首页动态展现,支持多元素高级查找功能。在慕课视域下,教师的角色不再以知识的传播者为主,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情境创设者、信息导航者。配置根据时间衰减的算法,综合因素形成作品“综合排序”指标。形成用户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老师评分、作品观看次数、课件学习进展、互评指标多因素自动抽取优秀作品和课件丰富页面。通过团体的竞争在不影响学生自尊心基础上激发学生动力。支持在多班级或小组学习同一课程的时候,按照总体评分指标进行竞争排序动态展现。
3结束语
建立的新型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积攒大量的资料,有效的给老师后期教学工作提供实践教学基础,方便教学的逐年改进。下一步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扩大系统的影响面和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张春莉,权元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1):44-48.
[2]陈银平.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07):87-90.
[3]胡珊,邢涛.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6):78-82.
作者:赵正利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 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