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PLC旋转搬运系统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PLC旋转搬运系统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PLC旋转搬运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机械手已经频繁出现在工业生产中,将工件进行分拣,然后放置到不同位置进行加工或包装。本系统就是基于这样一种需求的一个项目设计,完成的任务是对物料进行搬运及转移。传统的机械手臂的运动无法预知被控量与实际量的误差,本设计改变传统的旋转气缸控制为步进电机控制,有效提高了手臂的运动精度。系统的运行过程通过plc来完成控制。

关键词:机械手;步进电机;PLC

1系统说明

1.1概述

机械手控制方式采用气压传动,利用PLC程序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从而实现物料的搬运。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由于气动机械手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无级调速、易实现过载保护等优点,其正在向重复高精度、模块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但传统的机械手采用旋转气缸控制,误差大精度低,本设计中采用步进电机控制机械手的旋转,大大提高了运行精度。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

1.2系统特征

本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征:①模块化。本系统包括加载/卸载模块、旋转模块、PLC模块和阀门模块。组装比较清晰明了,机械构建比较简单。②快速设置和更新。本系统采用PLC控制,程序易于更改。硬件设施易拆建,有利于系统实现更新换代,不断向更高的方向发展。③重量轻。该系统架构采用铝制材料,比较轻便,利于一些实验场合的搬运等,同时也可节约存放空间。④改进后的步进电机控制运行精度更高,定位更准确,噪声大大的降低。

1.3步进电机原理、特点及选型

1.3.1步进电机的原理步进电动机是一种用电脉冲信号进行控制,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或直线位移的执行机构。由于受脉冲的控制,转子的角位移量和速度与输入脉冲的数量和频率成正比,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通过改变输入电源的相序,达到改变电机旋转方向的目的;通过控制脉冲频率开控制电动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1.3.2步进电机的优点①步进电机动态响应快,易于启停、正反转和变速;②步进电机角位移与输入脉冲数严格成正比,误差小;③速度调节平滑,低速下仍能保持较大转矩。

1.3.3步进电机的选型项目设计时,步进电机的选用需要考虑电机的转矩必须符合负载运动转矩、转速、输出功率的要求。负载转矩主要有计算法、试验法、类比法三类方法。计算法需要大量复杂的公式计算,应用较少;试验法误差较大,操作方法是在负载上加个杠杆,然后用弹簧秤去拉杠杆,负载转动时的拉力乘以力臂长度就是负载转矩。通过对步进电机负载质量、运动速度、机构设置等方面的比较,进而来选择电机。步进驱动器有整步、半步、细分三种驱动模式。细分具有低俗振动小和定位精度高的优点,所以本设计采用细分驱动。

2项目构成模块

2.1加载/卸载模块的工作过程

每个部分的单元将执行下列动作:①横向气缸可以作Y轴的横向移动。②垂直气缸可以带动机械夹子垂直向上和向下移动。③水平将带动夹子作横向X轴运动。④转角夹子可以抓起搬运对象。整个模块的工作过程如下:PLC控制横向气缸将需运送的送料从进料口转移至机械夹子下方,再通过垂直气缸使夹子接近物料,并夹起物料,垂直气缸将物料升起,此时再通过水平气缸将物料搬运至转盘位置,垂直气缸将夹子下放并松开,放下物料。这样就完成了将物料从原先位置搬运到转盘上的动作。

2.2模块上的组件(如表1)

2.3PLC模块

本系统的控制对象是各类型的气缸,要求控制线路简单明了,抗干扰能力较强,需要控制五个气缸,控制方式采用手动/自动转换,输入口需要14个,输出口需要11个,系统工作环境要求PLC体积较小,工作性能稳定。权衡各类控制器,选择使用三菱FX3U-48MPLC来实现控制。PLCI/O分配。分析完项目的流程进行I/O分配,具体分配如表2所示。

2.4阀门模块

从阀座上提起,阀门打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它是一种直动和先导式相结合的原理,当入口与出口没有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直接把先导小阀和主阀关闭件依次向上提起,阀门打开。当入口与出口达到启动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先导小阀,主阀下腔压力上升,上腔压力下降,从而利用压差把主阀向上推开;断电时,先导阀利用弹簧力或介质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使阀门关闭。

3机械装调

该系统所有的模块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安装调试,具体有皮带输送机及机架、工件分拣装置、机械手、圆盘、警示灯等,安装前应清点工具及器材,检查相关部件,清扫安装平台,认真阅读工作任务书与安装图,明确安装尺寸的要求,安装完成后要进行调试。安装精度要求输送机、接料口高度差不能超过±1mm,调试要求:调试过程不能用手接触带电部分和运动的机械部件,各个模块部件能平稳运行,能够实现任务中要求的各种运行功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步进电机控制机械手的计算

在分析机械手各个轴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步进电机的脉冲数、脉冲频率的计算,从而设置步进驱动器的参数。同步皮带轮和皮带来控制X轴的运动。步进电机带动驱动轮控制皮带运转。驱动轮的外径为D,移动距离为D1,要求时间为2s,电机的步距角为1.8°,细分数是4,则X轴脉冲当量为0.005mm/PLS,脉冲数为P=X/0.005PLS,频率为2600HZ。参数SW1、SW2、SW3主要控制输出电流,均置为OFF。电机停止时,X轴置于水平位置,驱动器用半流让电机锁住,减少发热,SW4置为ON。Y轴驱动为丝杠加螺母副。丝杠的螺距为4mm,步距角为1.8°,细分数是4,最大的速度为13mm/s,实际前进为X,脉冲当量为0.005mm/PLS,脉冲数为P=X/0.005PLS,频率为2600HZ。参数调成SW1-ON、SW2-ON、SW1-OFF,Y轴为水平位置,为了减少发热,SW4置为ON。Z轴的设置同Y轴设置相似,SW5-ON、SW6-OFF、SW8-ON。

5程序设计

5.1设计思路

从控制要求分析可知,本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供料、搬运、卸载、急停,从它的控制要求分析可知,本系统装置中的基本动作都是顺序控制,因此在动作设计时既可采用基本指令实现动作,也可采用三菱PLC的步进指令作为设计导向。它的整个控制过程如下:系统通电后,电源指示灯亮,打开自动选择开关,按下启动按钮,工作指示灯亮,横向气缸先伸出,在供料区收取物料后缩回,垂直气缸伸出,机械夹子夹紧,夹起物料。水平气缸伸出,将物料送至转盘位置,机械夹子松开,放下物料,步进电机停止,水平气缸复位。同时紧凑型气缸至位,步进电机运行,带动转盘旋转90度,紧凑型气缸复位,步进电机停止,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并开始下一个循环。

5.2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前,需要判断系统各硬件部分是否能正常工作。首先判断各限位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将24V电源接通推拉气缸,将水平和垂直气缸置位或复位来检测传感器,气缸到位传感器灯亮,则工作正常,如灯不亮则对应接线图检查传感器接线是否正确。其次检查各电磁阀是否正常,手动控制电磁阀开关,检查气缸的运动。若气缸不运动,则对照气动连接图检查气路是否连通,或是检查电磁阀接线是否正确。检查步进电机的参数是否设置正确,并进行电源等的检查。最后,对照PLC接线图检查电气连接线路是否正确,检查空气是否泄漏和空气压力的气动连接是否准确。然后打开手动/自动开关,让系统自动运行,观察工作指示灯是否点亮,判断各个气缸工作顺序是否正常,系统能否将物料进行搬运,转盘是否能正常运转。

6项目总结

本次项目设计针对气动传动系统的特点,搭建了由三菱PLC为控制核心的旋转搬运系统。通过对该气动传动装置的设计、装配以及程序设计,实现了在PLC控制下的气缸顺序动作控制,完成了以气动系统作为主要的动力源实现物料的搬运和分拣操作。使笔者更加深入理解气动回路的设计方法以及熟悉PLC控制的工作原理。本次设计中利用步进电机控制机械手的运行,克服了传统旋转气缸控制中运行精度低、稳定性差的缺点,能实现机械手搬运物料较平滑的控制,但是还有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没有深入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继续深化新的工作原理的研究,并将其完善,扩展到其他类型的气动控制系统。②继续改进实验方法,使得实验数据更准确。③讨论其他控制方法在机械手中的应用,提高控制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PLC应用技术[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赵波,王宏远.液压与气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孙宝元,杨宝清.传感器及其应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杨少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徐艳英 单位: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