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师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师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教师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探析

教师学风建设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是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高职教师学风问题时有发生,高职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学风建设的现状,探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是理论回应现实的必然。

一、高职院校教师学风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学风建设的认知不清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学风建设有基本认知,但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学风建设的对象为学生,与自己关联不大。而实际上,学风建设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学生,还包括高等学校及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专职研究人员等。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不清楚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不了解参考文献、注释等著录规则,甚至不了解学术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学术不端行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的现象。

(二)高职教师学风建设制度不够健全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按照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学风建设实施细则,但配套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实施细则未与时俱进予以修订,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职教师学风建设的需要。

(三)高职教师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尚未构建

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高职教师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在其科研管理机构内增设了学风建设职能,主要负责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事实上,高职教师学风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更广,需要构建高职教师学风建设的工作体系,不能仅停留在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上。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未构建学风建设的完整工作体系。

二、高职院校教师学风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对学风建设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大部分老师都认为,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每年都要接受学校定量定性考核,属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学风建设属于教师师德方面的范畴,一般不好进行定量定性考核,没有年度考核的硬性指标,过于重视学风建设,势必影响其教学、科研工作。因此,教师对于学风建设在认知上不够重视,在行动上流于形式。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学风建设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高职院校对教师学风建设的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高职院校对教师学风建设的重视不够。部分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停留在会议学习层面,没有从校园文化方面抓实,未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部分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制度没有形成闭合体系,相关制度之间不能有效支撑,导致学风建设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未真正起到规范教师学风的作用;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学风建设未形成工作体系,不具有可操作性等。这些均导致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堪忧,迫切需要整改。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强化高职院校教师学风建设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必须加强教师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组织老师学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制定的有关学风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如《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技工作者学术道德规范(试行)》等;通过专题讲座、研讨的形式,组织老师学习《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规范;还可以将科学道德教育、科研诚信教育等学风建设的相关内容作为新进教师入职前培训或者教师年度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一;每年开展学术不端行为的警示教育活动等。其次,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办学理念认同、管理制度建设、学术环境营造、文化品牌形成、校园环境优化、文化教育和科研基地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陶冶学生道德情操、规范师生行为、培养优良学风”[1]。通过上述宣传教育活动,增进教师对学风建设的认识,进而促使教师自觉弘扬科学精神、规范学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二)完善教师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推进学风制度建设

只有建立完善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高职院校要完善教师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学术成果的评价侧重于数量,而不是看学术成果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良好学术道德的形成。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学术成果的评价体系,在具体评价指标方面要侧重于教师学术成果的质量,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要体现重创新质量和贡献的导向,全面考察师德、教风、创新和贡献,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高职院校要完善教师学术行为的奖惩机制。学校要给予潜心研究学问,并能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老师相应的奖励,激励更多的老师投身于学术研究;对那些出现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等行为的教师,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再次,高职院校要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高职院校要将科研诚信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并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要设立专门机构处理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和检举,由学校学风建设委员会严格按照学校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开展调查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最后,高职院校要完善定期检查制度。高职院校要在其官网开设学风建设专栏,学风建设的实施情况;对项目申报、项目成果、论文著作等及时在网上公示,接受院内外同行的监督,防止学术研究的重复化、项目申报的同质化,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定期对教师的学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

(三)构建高职教师学风建设工作机制,规范教师学术行为

为净化学术风气、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学风,规范教师学术行为,构建高职教师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刻不容缓。首先,强化高职院校的主体责任。高职院校主要领导是本校学风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第一责任人,应有专门领导分工负责学风建设,同时把学风建设纳入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考核,实行问责机制。其次,成立学风建设工作机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工作机构主要负责研究部署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和上报。再次,构建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制定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学术不端行为实时监控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学风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治和预防工作体系。最后,加强学风建设的过程管理。高职院校要对教师立项的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第一时间掌握教师研究进展和完成情况;同时加强科学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严格按照结项程序组织教师科研项目的验收结项,引导教师按学术规范要求完成科学研究的任务。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实施过程化管理,第一时间采集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并进行公示,同时借助国内权威期刊平台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进而增加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学术失范行为的出现,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的表现。因此,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把好新进教师的入职关,使其树立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理念;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从根源上消除其学术失范行为;同时强化教师科研诚信意识,不断提升其科研道德素养。高职教师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学校的有效治理和教师自身学术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监督。只有在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建设优良学风,才能激励更多的高职教师积极投身学术研究,不断创造出优质学术成果,助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标.高校教师学风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作者:刘省红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