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期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期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时期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

摘要:良好的学风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提高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习自主性欠佳、学习价值观有失偏颇、学习目标趋众化等。旨在通过学校“三全育人”管理促进学风建设,“全方位”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完善管理制度,以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全员”参与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加强德育教育,以增加学生的幸福感;“全过程”关注学生成长,丰富学习内容、组织课外科技竞赛,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多措并举,加强学风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及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取得的成果直接体现着该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程度,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加强学风建设能够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以及我国人才素质的整体发展。

一、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内涵

高校的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包括高校学生的学风、干部人员的政风、教师队伍的教风,以及后勤辅助人员的服务之风等内容;狭义上则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共性和典型性的思想行为倾向[2]。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整合自身资源、优化校园环境、提升管理与服务功能,为营造优良学风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风建设是在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对教育者的教育管理之风,受教育者学习探究之风,以及教育环境创造建设之风进行富有时代蕴意的、以评估和认证为推动力,促进校风、学风、教风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3]。

二、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和现状

本调查问卷采用的量表是赵癸萍博士论文《大学生学风教育》调查问卷[4],共37个题目,包含四个方面:基本信息、学习投入、学习道德与规范、学风教育。通过问卷星实施调查,有效问卷654份,对问卷进行编码,录入SPSS系统进行分析。本调查的人口学基本信息为:男生占78%(N=510),女生占22%(N=144);一年级学生占32%(N=209),二年级学生占34.9%(N=228),三年级学生占18%(N=118),四年级学生占15.1%(N=99);专业类别理工类专业占95.9%(N=627),其他专业占比4.1%(N=27)。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大学生学风整体良好,但也出现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学风积极方面

1.学生主体。首先,学习认知方面。从表1数据可知,学生关于大学学习整体认知符合社会发展主导观念,其中对“前途靠自己奋斗”“知识改变命运”“学得好有助于找好工作”等认知,说明新时代大学生对努力学习、拼搏奋斗、用知识与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认识已植根于心。其次,学习态度方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学期间迟到、早退、逃课行为”占69.4%;“对老师课堂上推荐的书籍”部分阅读占49.2%;学习期间的具体表现:64.9%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56.4%的学生认真做笔记、49.1%的学生及早复习备考,44.7%的学术独立完成作业;关于“周围同学考试作弊”现象,非常少占44.7%,比较少占20.8%,以上数据表明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做到学习诚信。最后,学习目标方面。“对自己最高教育期望”:硕士毕业占40.9%,本科毕业占26.8%,博士毕业占12.2%,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大学期间的学习目的:“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分别占76.5%、70.2%。“对各科学习成绩的期望值”是优秀、良好分别占53.1%、40.7%。数据表明大学期间,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期望较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激发学习动力。2.学校管理。一是学术管理方面:“学校对学生考试作弊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非常严格占51.1%,说明学校加强诚信教育;二是举办活动方面:专业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创业或职业规划大赛、专业学术讲座分别占:65.8%、62.9%、59.2%、52.1%,从数据可知,学校经常举办与专业相关的比赛与讲座。三是教师教育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在考试前会强调考试纪律”每次都会强调占72.8%,“任课教师对课堂纪律(出勤、作业提交等)管理严格”非常严格占39.5%、比较严格占44.0%,说明辅导员、班主任能够加强纪律教育,注重学生诚信教育。

(二)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首先,学习自主性欠佳。“过去一个月完整看了几本书”,其中一个月完整读完1本书,占30.3%,0本占14.8%;“对老师课堂上推荐的书籍”极少数阅读与从不阅读分别占:16.2%、3.2%,说明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最近1个月参加学术讲座的次数”,调查数据显示0次占52.4%,4次及以上占5.2%,数据表明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次数较少,还未完全意识到学术讲座的重要性。其次,学习价值观有失偏颇。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整体趋向发展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但也有极少数学生认同“拼搏不如拼爹”(13.3%)、“学得好不如嫁得好”(10.24%)观点。“对考试作弊的容忍度”完全能够接受的同学占6.8%,认为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是考场监考松,作弊风险小的同学占11.6%。看到同学有作弊行为,“视而不见,没有感觉”占24.6%。最后,学习目标趋众化。“大学期间的学习目的”拿个毕业证的同学占43.2%,“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成就满意度”一般占45.2%,认为导致大学生违反学术规范的主要原因是“周围同学的影响”占40.7%,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易受朋辈影响,导致自我意识缺乏,目标与行为随波追流,形成趋众化心理。2.学校管理。学生对学校学风教育满意度整体较好,6分以上占78.6%,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课外竞赛等,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三、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

学校开展学风建设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的措施和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指导自身的学习行为,由群体综合表现为一定层次的学风。关于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消极方面,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从学校管理出发,促进学生主体在学习认知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够评判是非;在学习目标方面方向清晰,有计划、有目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在学习态度方面,能够做到端正态度,完善品格,知行合一,具体如图2所示。

(一)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物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提升学生的满意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现在处于后疫情时代,学校管理需要“全方位”改善软硬件设施,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硬件设施如宿舍环境、学校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设施等;软件设施如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学习焦虑的应对等。

(二)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一个学校的独特之处,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形成积极向上、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学校工作者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全员”参与,共同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创造民主、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行政与后勤工作者营造便捷、亲切、和蔼、耐心的服务氛围。双管齐下,共创优良学风。

(三)组织课外科技竞赛

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结合专业特色,组织课外科技竞赛,形成“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的学习氛围,如机电工程学院开展的“绘图与建模创新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等。组织课外竞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将书本上的知识迁移运用。竞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四)丰富学习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全过程”丰富学习内容:大一主要是安全教育与习惯培养,开展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讲座等活动;大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参与“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与竞赛,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大三主要是实践实习能力,到实习基地,深化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大四即将进入社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单位,培养学生面试就职等能力。循序渐进,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

(五)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优良学风形成的重要保障。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总务管理。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校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协同育人,如教师激励管理制度、学生学术诚信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等。“全过程”“全方位”完善管理制度,“全员”参与,贯彻管理即育人、管理即服务的思想。

(六)加强德育教育

育人之路,德育先行。不管是各级各类院校,首先承担着育人功能。学校德育一方面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对学生实施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影响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批判不良思想和风气。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全方位”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完善管理制度,以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全员”参与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加强德育教育,以增加学生的幸福感;“全过程”关注学生成长,丰富学习内容、组织课外科技竞赛,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学习与活动中,改善认知、明确目标、端正态度,促进自身全方面发展,促进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小军.新时代高校优良学风培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7):41-43.

[2]张晓岚.从学生主体视角探讨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6):128-129.

[3]王全旺,赵兵川.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理念、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21(3):46-51.

[4]赵癸萍.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286-289.

作者:田小霞 单位:黄河交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