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家长参与特殊儿童学校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家长参与特殊儿童学校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家长参与特殊儿童学校教育

摘要:特殊儿童因为其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和病症,导致其学校教育存在着与普通儿童的巨大差异性,需要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关注。家长参与特殊儿童学校教育将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感的获取。家长参与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需要消除其学校教育的不合理期待和修正在教育观念和亲子关系上的误区。家长参与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参与和密切配合。

关键词:特殊儿童;家长;学校教育;教育误区

一家长参与特殊儿童的必要性

特殊儿童由于身心方面的缺陷或病症,导致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与社会的融入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与普通儿童的巨大差异,他们的成长之路显得尤为艰巨。因此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包括社会的全员参与。第一,有利于儿童成长与发展。著名心理学家、苏联特殊教育理论奠基人维果茨基曾提出“人类的文化,是生物学上人类在某种稳定的、恒常的条件下形成和创造的。因此,文化的物质工具和设备,文化的社会—心理、生理的结构和器官,都是为具有正常的心理、生理的机体准备的”[1]。特殊儿童因为心理、生理方面的某些缺陷,在融入人类文化社会中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障碍和矛盾,也就是说特殊儿童天然不具有融入人类文化普适性。这就意味着特殊儿童的成长和成熟需要成人世界付出更多的努力,营造适合其发展的不一样的社会环境,而在这个环境的营造中,家长的作用无可替代。家长是特殊儿童的抚养者、监护者,从出生到成长,都会与儿童朝夕相处,他们也是最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的人。家长融入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措施,将发挥儿童与社会融入之间的很好桥梁作用。第二,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行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与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样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2]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意味着学校的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人财物,而家长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合作者。家长可以向学校提供儿童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性情爱好甚至包括儿童医疗诊断的信息,从而为学校的教育提供可靠有益的参考,促进学校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将会从学校那里了解到其教学计划、教育目标等信息,了解学校的近期活动和教学预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家校合作的同步性,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第三,提升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感的获得。特殊儿童由于在身体和精神上的缺陷,对当事家庭来说要担负更大的物质和精神负担。家长从儿童呱呱落地,就背负着巨大的失落感、焦虑感、愧疚感以及对未来儿童发展的担忧感等。儿童家长在付出额外的物质财力投入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投入普通儿童所不能够比拟的精神陪伴和治疗,长期的抚养培育压力往往会导致家长的心力交瘁,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感的获取。实际上,家长的疲惫感从最根本的角度上看,是在付出巨大的努力的同时,看不到儿童发展的希望和改善的表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将会在与学校的合作,联动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儿童的成长和进步,这将为家长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感,同时在参与学校教育时,家长将会学到更多的特殊儿童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学会改善亲子关系,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这样可以在促进儿童的成长的同时,提升整个家庭的和谐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消除家校合作中家长的某些观念误区

第一,教育观念上的误区: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观念存在的误区通常表现:教育无用,由于身心方面的某些缺陷导致家长产生消极悲观的想法,认为不管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孩子身体精神上的缺陷;学校全能,认为学校教育是特殊儿童的教育的全部,很多家长认为只需要提供儿童的衣食住行,为儿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即可,甚至消极等待,期待儿童入学之后把教育交给学校就可以卸下重担了。实际上家长对特殊儿童抚养责任的推卸,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儿童的成长和治疗。第二,亲子关系上的误区:家长因为孩子的某些缺陷会觉得自己很丢脸,不愿意在人前提起自家孩子的状况,甚至觉得特殊儿童是累赘,认为家庭的不顺都是孩子导致的,因而在教育方面不愿意投入精力,对孩子的教育听之任之;或者家长对儿童的缺陷抱有愧疚失责的心理,认为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跟早起怀胎或者抚养方面失当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对孩子抱有深深的愧疚感,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进而过分的溺爱、迁就甚至放任。不管是上述哪种亲子关系,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对于建立恰当和谐的亲子关系实际上都是一种损害。第三,在学校教育上的误区:美国学者Dale,N.(1996)指出:由于各自角色的不同,家长和教师双方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影响了家长的参与[3]。希腊学者EvaLaioumi-Vidali(1997)也认为:家长与教师双方在价值观、态度及期望值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影响他们的合作[4]。Payne,M.(1986则认为: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完全明白对方的观点和意图[5]。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的权威,因此在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方面完全服从学校的安排,不能够对一些看上去明显的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疑问和见解;或者家长因为在教育理念、目标等方面与学校不能够和谐统一,经常对学校的某些教育活动抱有质疑的态度,加上平时的沟通不畅,进而对学校抱有不满甚至是敌视的态度,这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必将产生很大的障碍。

三学校如何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第一,成立“家长志愿者参与组织”。该组织作为学校家长的代表性机构,能够对学校的教育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同时他们将起到学校和广大家长中间的“桥梁”作用,把家长们的诉求传达给学校,学校也会通过该组织把自己近远期的教育目标、活动以及教育理念向家长们做有效的传输。同是对于一些家长们能够参与的学校活动,“家长志愿者参与组织”可以组织家长志愿者,深入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进而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直观了解和获得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这对于促进儿童的进一步教育成长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拓宽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渠道。如可以举行家长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参与学校举办的活动;建立家长和教师的对话薄,在该对话薄中教师可以告知家长该学生在学校的近期表现,同是家长亦可以针对教师反应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对孩子进行家访,就儿童的情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更容易在教育理念、目标、手段、措施方面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性行动。上述的沟通联系渠道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系渠道,避免沟通上出现障碍和误区,从而促进家、校之间的教育合力的建立。第三,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家长的特殊儿童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让家长能够掌握科学的特殊儿童教育的理念,帮助家长学会对特殊儿童的护理、培养、教育、辅导等技能和方法,促进家长对特殊儿童心理、行为的进一步的科学认知,从而提高教育效能。第四,纠正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亲子关系上的误区。教师跟家长的日常沟通和培训中,在对儿童的缺陷进行客观评价和描述的同时,更应该让家长看到儿童成长的希望和可能性,为家长树立“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信念,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发展和成长之路,使得家长既不能对孩子的未来盲目乐观,同时又不能丧失希望,树立“为国教子”和“为子教子”的教育信念。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上,应该避免常见的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的教育模式,学会建立民主型的教育模式,形成恒心、爱心、耐心、细心、信心的“五心具备”的教育模式。

作者:韩妮娜 单位:即墨特殊教育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