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互联网+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当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5G技术等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也随即成为提高培养人才质量,提高办学效率,加快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由此,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理解,问题的剖析和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高校;教育信息化
当前,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5G技术等扩散应用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学习、交往的方式,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被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高校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高校教育信息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育信息化也是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之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从其定义、内容和目标的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定义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目前对高校教育信息化有许多不同的定义,通过搜集文献可以看到以下三种:(1)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以通讯技术为工具和手段,以数字校园为技术构建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管理、教学、科研、图书资源等方面,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2)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建成一个信息化校园,全面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2](3)高校教育信息化指以现代智能化教育技术为动力,推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和发展,使之成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的过程。[3]对以上三种定义进行总结,高校教育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推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二)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搜集分析文献后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建设、信息化组织建设及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五个部分。[4]
(三)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为高校服务的,它的目标是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提供支持与服务,全面提升办学效率、管理效率、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4]
二、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近况和问题
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体系也基本形成。高校几乎都有校内网,校园一卡通的应用也很普遍,大部分高校都建设了智慧大数据云平台、智慧课堂等。但我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部分高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充分。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工作,但没有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照搬其他高校模式,没有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建设适合自己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教育信息化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大部分高校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往往出现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重视建设轻维护、重视速度轻规划等问题。(2)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不足。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绝大部分课程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网络协作学习有待加强。部分高校对教师信息化应用技术能力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定期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政策支持与鼓励不够,使得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的动力不足。(3)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不完善。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当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已不再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障碍,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影响和制约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壁垒。大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多个部门管理,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公共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学管理系统的管理;图书馆负责图书电子资源的管理。目前极少高校的信息化工作是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各部门管理机构交流不及时,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一些高校设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但由于各主管领导与分管领导职责分工不明确,经常出现信息化管理紊乱现象。
三、“互联网+”时代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对策略
针对前文分析的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笔者将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高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高校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全民终生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每一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全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与推进,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每一所高校都应该发现自己的优势,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制定独特的总体规划,不仅体现出自己的优势,还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要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我国高校存在优质资源缺少、教育资源共享困难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很少的问题,可以推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来刺激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同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部分高校开始建设慕课,在网络平台分享本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但是存在资源分享有限,很多名师课程等优质资源不会在慕课平台共享的问题。通过先在地区的重点高校展开,建立高校联盟,再慢慢推广到全国;先是相同领域的高校联盟,再慢慢转为跨领域,为高校间教育资源难以真正共享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其成员高校间可以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实施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网络及图书资源共享、教师互聘等策略,整合各成员学校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建立教育科研共享平台,这将是促进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推动力量。该平台可以实现了高校间数字化资源全方位开放,是高校间进行合作和资源共享的便捷渠道,学生和老师们的学习交流也更加方便。只要高校联盟成员学校加入了教育科研共享平台,他们优质的电子图书、名师讲座、科研资料等学习资源不仅可以让高校联盟成员学校的学生共享,还可以分享给其他高校的学生,为破除校级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贡献力量,推动了教育公平。该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也使得教育资源的利用更大化。
(三)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首先是在高校有着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健全教育信息化组织团队,接着建立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健全教育信息化组织团队,建立最高领导制,以主管领导为核心,各部门协同工作。首要任务就是确定信息化主管领导,明确相关职责,协调信息化各部门工作。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将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决策层、管理层、应用层、服务支持层。决策层主要负责高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决策;管理层由信息化办公室及下属部门组成,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协助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协调下属部门的工作,促进各部门的交流。应用层包括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和相关单位。服务支持层包括院系的信息化主管领导,负责加强院系及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增强与院系及各部门的交流。
四、结语
我国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建立高校联盟和教育科研共享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推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崔鹏飞,葛晓昱,杨海娣,郑伟,晁永刚,蔡柏岩.民办高校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1):80-82.
[2]李清.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J].学校教育研究,2016(20):68.
[3]谢忠新,张际平.基于系统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04):73-77.
[4]蒋艳红.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
作者:杨秀玉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