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我国学校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学校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国学校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实现了“普九”,现在高等教育也基本普及。校园建设水平的提高、教学设备的更新等等发展都非常迅速,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认清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学校教育 问题 审视

一、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有些地方实际上施行的是高收费的择校教育

很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其公立学校都没有择校和高收费的问题。学校差距不大,学生一般都是就近上学。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是穷国办大教育,不得已经费要相对集中使用,办了一些重点中、小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热情持续高涨。以长春市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所有在职职工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支援中、小学的建设和发展。如能顺势发展,把新增财力都用在扶植和改造薄弱校上,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得多。令人遗憾的是,政府把政策继续倾向了重点校:允许重点校高收费招收择校生,让一笔巨额资金聚集到重点学校。使学校之间的差距急剧拉大,中小学校形成了一、二、三、四类。原来学区的划分形同虚设,按学区入学的学生所占比例极小,绝大多数学生择校念书。这样,最有钱、有关系的上一类;次有钱、有关系的上二类;那些没有钱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要省吃俭用地攒钱,让孩子进个三类。实在没钱、没关系的才把孩子送到所在学区的四类校去念书。有人认为,高收费择校,是多方面筹集教育经费的一个高明举措:没有高收费,哪来这样好的校园建设!其实,这是见物不见人。高标准乃至豪华、超豪华的校园建设除了给某些人的政绩增添光环以外,对育人究竟能产生多大功效,需要考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对什么是好学校曾有个说法:他认为好学校就是“好教师+小班额”。按着陶先生的标准,衡量一下那些通过择校途径发展起来的优质校,其好教师能占多大比例;更不用说在校学生挤破肚皮的情况了。一些学校的所谓“优质”,很多指标是人们从校园环境上看到的是外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体现了一种人气。

(二)教学秩序失控,示范校不示范,学生负担沉重,素质教育架空

多招一些学习成绩拔尖、智商超群的学生进校,这对于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至关重要。校长和老师对此都最有体会。所以,学校招生必须有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但择校招生以后,规则逐渐被打破。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乱到:学校提前到下一级学校物色尖子学生,用奖学金、免学费等办法让学生就范;个别还有用许诺给家长安排工作为诱饵的;招生大战愈演愈烈。教学方面的问题更是失控。本来,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国家制定了教学计划,包括开设学科、授课时间、考试和放假的时间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很多学校硬是按考试口径设科开课、摸出题动向组织教学。学校占用寒暑假、黄金周、双休日组织统一补课;学年组长、班主任让学生每天提前上学、延迟放学增加早、晚“自习”补课;科任教师见缝插针、连课间休息的时间也要挤占;老师领着学生押题、背题;所有这些公然破坏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示范校对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本应起一些示范作用,但他们为了保自己的“卖点”(升学率——择校生买单的唯一吸引力),违背正常教学秩序比一般校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示范校的老师有更多参与高级别会议、高级别培训、考试命题的机会,他们更有摸考试动向、揣摩试题的能力,一些示范校按考试口径设科开课、摸出题动向组织教学表现得更加突出,对扰乱教学秩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学生进德环境恶化

我们是法制社会。学校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然而,很多学生在入学问题上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亲眼看到学校违背义务教育法、粗暴破坏国家为稳定教学秩序所作的各项规定,校长不但没有受到批评,有些校长项上的光环还在不断地增加在这样的环境里,对学生“加强民主法制”的说教还会有多大效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学校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然而,竟有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公开示意学生家长弄虚作假。我们提倡尊师重教。强调教师不仅要言教、更要重视身教。但是现在,教师的“身教”苍白无力。有些老师不仅随意的收取学生的补课费,甚至用提前讲新课、课上留一手的办法吸引学生参加自己办的课后收费补课班;有些教师还用向学生透露自己生日等办法,让学生随礼敛财。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教育和教师原本神圣高尚的形象已经坍塌。2007年,长春市教育局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写到:近年来,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出现由显性向隐性、由普通教师向优秀教师转移的趋势,失范行为更加隐蔽和诡秘。还有部分教师只把教师当作是谋生的手段,没有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贡献社会的神圣事业。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事业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教师做出了超越教师道德底线的违规违法行为,给教师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过去,我们常常埋怨社会环境不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不利;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校这块人类精神文明的净土,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是怎样捍卫的?

作者:温庆辉 单位: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