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校教育研究(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学校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分析
摘要:教育过程的进行是以占用和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教育资源为前提的。学校作为教育资源最主要的聚集和利用之地,其教育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许多浪费之处,严重影响了学校办学效率的发挥。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学校教育资源所包含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多个角度提出措施来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学校教育资源浪费;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教育教学资源
学校教育资源浪费指的是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对人、财、物等的使用不得当,导致其未能带来其应有效益的现象,其中不仅包括对现有资源的不当使用而造成的浪费,也包括对有待开发挖掘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通过人力、物力和学校教学三方面对其进行概述。
一、学校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描述
(一)物质资源的浪费
学校物质资源的浪费表现在多个方面,文章从校舍资源、图书资源和设备资源三方面进行分析。1.校舍资源浪费。扩建校区应当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肯定,但一些学校在扩建校区的同时假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开发教师住所,造成学校财产的流失以及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高等院校的教室闲置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的教室白天能被很好的利用,但在晚上尤其是周末有相当一部分是闲置的。2.图书资源浪费。较多高校图书馆使用的比例相对较低,且由于学校在购买图书方面缺乏规划,导致重复购书现象的存在,使不足的图书经费只能用来购买较少量的图书,所购书籍使用率较低,这严重影响师生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类图书及文献资料的需求。3.设备资源的浪费。一些学校为了迎合上级的教学检查,盲目创建一些额外项目,为此购买了大量高端、精密、昂贵的大型设备。然而,懂这些装备的人员也不多,而且这些装备的使用率也很低,不能很好的利用,导致仪器设备的闲置。
(二)人力资源的浪费
1.学生资源的浪费。随着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毕业就相当于失业,毕业生作为教育的产物,当他们毕业后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同样造成教育资源在分配上的巨大浪费,即使各部门都在极力改变这一现状。2.教师资源的浪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名优秀教师的养成本身就花费不少教育资源,而教师的教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之前花费教育资源的一定补偿。一旦教师群体中出现不够敬业负责、滥用职权的人员,教育资源的投资便不能从这种资源中受益。此外,教师的变动会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当一名教师退出本职业后,新任职的教师很难马上胜任其工作,这样就造成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1.教育教学内容的浪费。值得一提的是各大高校中课程设置整齐划一,而且不同学科中课程的设置僵化;]其次是教材重复,如同一学科,不同版本的教材使人目不暇接,但篇章内容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甚至是完全照抄照搬。对这些教材而言,使师生选择,在时间和精力上造成浪费。2.教育教学行为中的浪费。教育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被错误的简化为知识的接收过程,甚至是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即使是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实践过程中也未必能够付诸行动。于是,为了使知识的传授更为“高效”,大部分教师仍然采取“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程序化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
二、学校教育资源浪费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
学生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身边的教师、学校及社会等方面提供的资源;不能发挥其自身的潜能。虽然一些高等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到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培养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上。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自身发展与外界交流较少,往往是闭门造车,受保守主义思想的束缚,缺乏共享意识以及主动意识,不能很好的发掘身边有限资源,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闲置。
(二)教师潜能没能充分发挥
相对较低的工资和竞争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致使部分教师将校外兼职当做其第一职业,把学校工作当做第二甚至是第三职业,尤其是在高校中,个别教师到社会上兼课、作辅导,更甚至是开公司,在课堂上却精力投入不足、不够用心,造成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善
科学的管理不仅可以将学校现有的各种各样的能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而且还不会对他的其产生利用不充分的现象。相反,无效的管理会导致工作的无序、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方面,管理目标混乱:在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束缚下,高分数、高升学率成了教学管理的首要目标,在这种管理目标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管理水平低下:例如在物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存在“重购轻管”的思想,部分学校求全求大,同类设备重复购置,忽视设备的使用情况,造成严重的学校教育资源浪费。
三、减少学校教育资源浪费的对策
针对以上关于学校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学校和社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学校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一)树立开源节流的观念,增强绩效意识
开源节流,提高效率。对国家来说,这是一种导向;对政府来说,这是一种号召;对社会来说,是一种体验;而对民众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需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学校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学校要树立大局观,要以大局为重。将开源节流、提高效益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深入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的管理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美德。在学校,老师不仅要给学生教一些学生所不知道的知识,还要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加强学校对教育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物质资源方面,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系统管理,对于学校的物质资源,要做到合适配置,合适调整学校原有能源地结构,深入发现潜能,并对学校的其进行合适的配置。以此来优化学校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资源重组、资源共享。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强师资方面的培养,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利用相关规章制度来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精力的投入,强化教师的责任感。注重对教师的责任考核,发挥教师道德自律以及权利激励的双重价值,促进教师资源潜能得到释放,以此来保证教师潜能的有效发挥。
(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用制度来强化效果
目前,我国学校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合理调整各类教育资源。学校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学校地办学理念、方向、专业相一致;学校要调整课程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胜任技术性和实用性的岗位,成为适应新型社会的优秀人才;社会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运转。
(四)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校进行改革,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减少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借鉴企业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政府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不仅通过直接的行政手段,更多的是要提供服务和法律等制度保障,以此来促使学校获得更多的独立自主办学权利,使学校能够独立办学,自主管理。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力求在相应的规则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最大效度的发挥学校资源的优势,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忠迪.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生态学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12:34(3):22-26.
[2]范国容.试论教育资源浪费及其对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2013,18(2):34-53.
[3]刘志业,架开政,李亚东.教育过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15(2):18-45.
[4]范国杏.试论教育资源浪费及其对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2013,39(4):48-53.
[5]欧亿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节约与利用问题[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6(2):45-53.
作者:张杏利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第二篇:学校教育中农村高中留守学生问题分析
摘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全社会性问题,而农村高中留守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也面临着众多函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研究化解农村高中留守学生中的问题。
关键字: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和城镇化的重要时期,人口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由此导致父母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子女的现象,在各地农村非常普遍,从而形成的所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根据最近几年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移动人口近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38%,占全国儿童的22%。调查结果表明,农村高中留守学生问题更特殊,更严重。他们正处于学习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有的即将走向社会,他们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农村高中中,父母外出打工的最高达到60%,最低也要30%。农村高中留守学生一般在学习、品行、人身安全、生活安排、身体健康、情绪、交往等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其他学生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无理想,无追求;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人际关系不融洽;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经常旷课逃课,打架斗殴,上课睡觉玩手机,而且屡教不改;学生间交往举止不文明;部分留守学生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铺张浪费相当严重;部分学生上网成瘾,自律能力差;有的感情交流不够,甚至出现早恋等现象。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对于农村高中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
一、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这才是有灵魂的教育。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最重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培养的是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成功教育。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动机和目的。最终,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许多失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单纯重视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淡化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学校的管理必须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特别针对留守学生,学校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制度。
二、健全针对留守学生的规章制度并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定有利于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专职心里生活老师,随时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制度的制定并不难,但要坚持实施和落实则不易。要把学校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制度的调控功能和约束功能,当即发现问题当即处理,方可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平时不抓紧,期末算总账”,这样才能有利于问题的及时纠正和处理,又能突出阶段工作重点。在考核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定量适当,定性恰当,避免片面性和形式主义,特别是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家长的监督,更应该即使发现即使纠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品德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品德教育的好坏关系学生和国家的未来。学校是品德教育重要基地,应把品德教育切实贯穿于日常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在德育教学中,更多的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困难和性格缺陷,规范学生的行为标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德育教育技能。优化德育教育环境,加强综合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农村高中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步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机制。同时,学校可以利用主题活动、文体活动、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知识竞赛、师生演讲、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孤独和困惑,感受家一样的温暖,健康开心成长。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咨询室等形式,解决他们的心理疑虑,教育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理解、处理事物和现象,学会以积极稳妥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和审视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四、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更是终身的课堂。许多农村家庭教育是自然原始状态,缺乏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和先进理念的支持。所以,必须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监护人的素养,改变落后的教育方式着手。作为学校,有能力、有义务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化教育责任,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搞好终身学习,提高教育能力。学校通过校访和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修正家庭教育的偏差,倾听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
五、加大师资投入,确保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要在现有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加强在职教师对家庭教育和留守学生的相关知识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特别要培养适合农村高中实际情况的优秀教师团队。同时,加大针对留守学生这样的特殊群体的资金投入,从硬件上为留守学生的教育保驾护航。农村高中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管理中既要有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又要有团结务实、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管理者不断地探索,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件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在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下,留守学生就会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秀珍.浅析农村留守高中生德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5.
[2]郑洪祥.农村九年制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作者:王鹏国 贺慧鸽 段姜维 王海波 单位:武功县绿野高级中学
第三篇:学校教育现代化认知
【摘要】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性抉择。对当前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学校离不开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现实发展基础,新时代下社会赋予教育现代化新的内涵;同时学校也离不开对上世纪90年代教育现代化运动的回顾与反思,他为当前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学校教育;现代化;认识与思考;管理
对当前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学校离不开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现实发展基础,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的教育现代化,当前的教育现代化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特质。
一、当前的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继续和延伸
2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到位。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探索和理清,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的因素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逐渐把促进和帮助人的发展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这样的认识和关注是把中国教育放在历史纵坐标和世界横坐标下审视的结果,是教育工作者在外驱力和内驱力的相互作用下痛并快乐的结果。
二、当前的教育现代化更关注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大工业革命的产物,与工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教育与工业化生产的一个鲜明差异在于:教育是人与人的活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丰富的生命个体,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相互浸润、共同发展的活动。可是很长时期以来,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需要和个性发展被忽略和异化。一方面是要追求精准和统一,另一方面是要追求模糊和个性。这也许就是现代社会物与人之间奇妙的矛盾统一。
三、当前的教育现代化关注教育硬件和软件的融合
20多年的探索,让当前的教育现代化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不会在物与人的天平上左右摇摆,而是注重教育软件和硬件的融合,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兼容并蓄,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和优化教育方式方法,让现代技术为教育服务,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对教育现代化而言,教育的软件和硬件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教育硬件的建设具有显性的特征,有着即时的成效,而教育软件的建设是相对隐性的,需要长期的积淀。两者的差异,往往让那些急功近利的人热心于教育硬件的建设,忽视教育软件的建设。但是教育软件恰恰是内涵发展的要素,是教育品质提升的关键,也是教育现代化探索实践的难点。
四、学校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和扬弃的过程,是一个新旧更新的过程。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创新要依据教育本质,尊重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精神。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全方位中落实体现。教育应当从过去统一机械的定势中走出来,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重视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只有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从而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我们才能清晰地辨识什么是好的学生、好的教师、好的教育。才能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的诱惑,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审视和规范我们的教育行为,坚定地培养和熏陶学生健全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认为:“基础教育不是一个‘变现’的阶段,而是一个‘储值’的阶段。”“储值”和“变现”反映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差异,折射的是我们教育理念的新旧。
五、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化
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化,在学校教育层面来说:一是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可能性;二是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育内容的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保障学生自主选择的实效性。学校教育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为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学校教育更要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育内容,因为它们决定了现代学生的素质。因此,学校要增强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完善课程体系结构,使课程具有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的功能。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院长认为“社会现代化过程就是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摩擦、融合、演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勇于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努力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个性特质和发展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大树的种子健康地成长为大树,让玉米的种子快乐地成长为一株颗粒饱满的玉米。
六、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
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就难以完成。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教育的重新理解,也推动了对教师社会角色的重新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就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1986年霍姆斯协会的《明天的教师》报告和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都提出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教学、教育、研究三位一体的特点,注重研究态度和反思能力的形成,将研究植根于日常教育实践中。只有在研究的状态中工作,教师才能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学习更新自我,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七、教育手段方法的现代化
教育手段方法的现代化是在教育理念现代化的引领下,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实现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化学习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教育手段方法的现代化不是追求标新立异的新手段、新方法,而是要落实生本思想,纠正以统一的标准机械地衡量学生的错误做法,为每一个学生设立最近的发展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手段方法的现代化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关系。传统教育中一些优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应该发扬和继承,诸如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方法等等。但是填鸭式、题海式的手段和方法应该去除,把学生从被动的、受压抑的处境中解放出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终身学习者。教育手段方法的现代化当然不会排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而是兼容并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人的自主发展。远程教学、翻转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等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实践,就是很好的例证。
八、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人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管理要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学校管理的制度和评价的方式直接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需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制度安排。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以此作为构建整个学校制度法则。现代学校必须建立面向社会、自主决策、开放灵活的管理体制,建立能够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内外动力结合以内动力为主的动力机制。现代学校通过民主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实现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嬗变,实现学校管理的人文精神和民主精神。杨东平教授认为,我们的教育缺少对人的终极关怀,缺少对教育起作用的关于人的哲学,这就使我们教育过程中的目的与手段的不一致。学校管理要把制度建设和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人力资源管理到人力资源领导的转变。我们应该努力建构扁平的同心圆式的管理结构,学生和教师是最终的服务对象。我们更要谨慎运用工业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规律的人本管理制度,关注人生幸福,发挥师生个体的创造力,让师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作者:蒋凤清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第四篇: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图书馆是学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重要工具,在小学中也不例外。在小学学校工作过程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被放在重要地位。图书馆不仅仅能够促进学校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它还能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阶段部分师生对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导致其重要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缺少助力,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选择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图书馆;学校教育工作;地位与作用
前言
图书馆是提供教学、科研、学习等图书资料的最重要场所,其在资料储存、知识传播、信息传递、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飞速发展,小学图书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到。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工作。现阶段我校图书馆共藏书34500册,藏书室面积55平方米,学生阅览室面积118平方米,教师阅览室面积45平方米,我校学生共有1600人。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部分师生无法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导致图书馆的功能的不到发挥,因此,本文选择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一、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图书馆不仅仅能够促进学校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它还能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它对学校的全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内容如下。
1.为阅读者提供精神养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与报纸,但是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中,课外阅读的重要素材就是图书馆中的书籍,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优秀书籍,这样就可以不断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2.渗透学科素质教育,为教学提供素材。随着现阶段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飞速进步,部分教师发现以往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因此,老师都开始积极进行素质教育,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利用图书馆资源,将图书馆资源渗透学科素质教育,为教学提供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恰到好处地将课内知识与课外书籍联系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相关教学内容时,课堂上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基本知识,可能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进一步需求,因此,老师就向学生介绍《如何读懂作文题目》、《作文写作如此简单》等书籍,让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往往会在讲课的同时,进行一些有趣的算法的教学,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老师往往只是一笔带过,无法深入的进行讲解,而这时候,学生又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教师抓住小学生有着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注意到他们往往对趣味数学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指导阅读数学课外读本《趣味数学100题》、《谁的算法快》这些书籍。除此之外,数学老师还会举行一些趣味算法的比赛,来对学生所掌握的课外知识进行考察。这样的做法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自然课堂上,自然老师往往会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例如《小学科普报》、《地震报》、《恐龙世界》、《十万个为什么》等等。这些书籍在图书馆中都能找到。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知识得以了解,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上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形式是现阶段最常见的,教师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各个学科进行渗透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学习的范围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结
通过以上对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课题深入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教学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重视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利用其功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整体素质,让学生的学习途径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小学图书馆的有效利用,还可以不断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卓毓荣.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广州市调研实证数据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06(12):32-35.
[2]盛小平,刘振华,王月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湘西自治州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1,06(15):253-258+218.
作者:孔繁英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专业化问题分析
摘要:我国政府教育部门新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由教育部以规章的形式正式颁布,在2005年九月起正式施行。新规定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进步,成为了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标志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虽然很多高校对新规定的实施落实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本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化的问题进行探讨,仅供相关从人员学习。
关键词: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研究
现阶段,虽然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不足,教育相关部门及校方需要对学校教育管理加以重视,进行专门的探讨研究。
1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管理思想先进,但却未能统一[1]。其次是管理制度健全,但内容尚不完善。第三,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效果不理想。对于各种学生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被动约束,转换为主动的遵守纪律。可从实而不顾责任和义务,学生的自律以及诚信问题有待解决。四是管理程序意识增强,但执行能力十分欠佳。对于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直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管理程序意识不足,相关政策的新规定对比较重要的部分进行了规范。但是就目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上,管理程序不合理的现象仍然有很多,学校及相关教职人员不按照正常的管理程序走,损害学生的合理权益现象十分普遍[2]。第五,创新精神较强,但没进行理论的深度探讨。从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来看,不管是从教育管理的地位和性质,还是从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上的探索方向上,都贯彻了创新精神的理念,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缺乏深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管理特色体现的不明显。最后,管理队伍精干,但是没有造就精英的人才。由于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大招生,继而使得学校规模也随着扩大。但是高校的管理干部却并没有因为学校规模的扩大也相继增加,虽然有关文件已经明确规定,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和在校学生的数量相匹配,可是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达到这些规定。但由于管理者数量不足,很多管理者都忙于过多的管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对管理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学生管理者的职称、待遇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合理的解决办法。正是这些因素,才使我国虽然有很多精英的管理人才,但是却没有一个造就精英人才的良好环境和相关政策保障,因此说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领域缺乏带头人。
2思路与对策
要实现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专业化,就要理清管理思路,把握正确的方向,对现阶段存在管理的问题有相应的解决对策。下面从四各方面来分析思路与对策:
2.1理清管理思路,把握方向
要想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就要把握好总体趋势,不迷失方向。强化管理理念,清楚工作思路,把主流价值理念鲜明的表现在管理之中。明确哪些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哪些是我们应该摒弃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倡导的,哪些是我们应该抵制的。未来我国的教育管理之路还有很多要走,高校管理越来越趋向科学、民主、法制和人性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以教育人为立校之本,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为前提,规范学生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权利同时,还有要让学校的教学秩序得到保障,努力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力倡导宣传落实。
2.2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高校管理的依据在于制度,制度是管理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表现,尤其是在学生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管理制度的发展完善显得十分重要。(1)进一步加强现有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合法的,正当的,以此保证大学生的权益。在过去是由国家出资培养人才,而伴随我国近年来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学生自己出资受教育,学生转变成了消费者,这就使学生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时刻警惕发现管理中的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让学校教育系统保持先进性和健康性。(2)高校学生管理者是教职工,要想建立健全合理的学生管理系统,就必须也相应建立一个教职工管理系统。若不对管理学生的教职工加以规范约束,那么实现维护学生权益的目标只会成为空谈。就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职人员的管理状况来看,相关制度十分不健全,有待发展完善。(3)国家教育部等教育的高级部门应该加强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在高校学生的转学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上加以重视,还要在省级学生的奖励制度加以重视,并且完善教职人员的队伍建设。
2.3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意识认可度
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界的关注,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教书育人培养大学生有个良好的品德和扎实的文化功底,还要注定大学生的服务精神、管理能力同时培养。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根据社会的需要定向培养未来的接班人。从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从思想上得到人们的认可,然后在实施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的开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加快整个教育管理工作进程。
2.4制定制度,整治良好学风
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大学生诚信为本,改善校园的学习风气,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我国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新的挑战。对于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现状,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明确规定要加强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徇私舞弊现象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但是这种现象仍然屡教不改,经过研究,决定在高校实行制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期待有所好转。
3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教育,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我国的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完善法制法规,全国各大高校应该依据这些政策法规对本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并且认真执行落实,不得有一点含糊,以此来均衡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生权益。同时还要加强教职人员的队伍建设及管理,使学生管理者的职业素质提高,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降雪辉.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59-160+167.
[2]杨国欣.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3(21):26-28.
作者:黄欢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学生对学校教育和管理心理满意度分析
[摘要]了解高职在校学生对高职教育的心理满意度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求学满意度,可以找出学校优势和劣势服务项目,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真实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期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学院总体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高职学生;高校服务;心理满意度
目前,高职教育得到国家政策扶植,蓬勃发展,高职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部分组成,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最直接感受者,是最关心高等教育质量的群体,也是最权威、最值得信赖的高校办学质量鉴定者和评判者。大学生求学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总的心理感受与个人看法。了解大学生的满意度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态度与心理健康倾向,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优劣及改进方向。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中坚力量,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猛。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了解高职在校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满意度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反映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求学满意度,可以找出学校优势和劣势服务项目,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真实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期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本研究采用分层和整群相结合的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编问卷《渭南高职学生求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渭南某高职学院在校高职学生1340名进行了求学满意度的调查。本研究发放问卷134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为1332份,有效率99.4%。心理满意度各指标分析结果:(1)管理服务:学生意见反馈得分最低(2.5850);(2)教学服务:对学生关注度得分最低(3.2853),教师教学态度得分最高(3.6051);(3)图书馆及硬件设施:计算机得分最低(2.7126),图书馆服务得分最高(3.1929);(4)校园环境文化:学校环境得分最低(2.7470),学校文化得分最高(3.1622);(5)住宿条件:管理人员态度最低(3.2470),宿舍环境最高(3.5593);(6)学生价值感知:职业能力增长幅度得分最低(3.2462),专业喜欢程度最高(3.5015);(7)后勤服务:除学校社团和学校文体活动满意度高于一般水平,其余指标均为不满意,其中学校校园局域网得分最低(2.7763),学校文体活动得分最高(3.0758);(8)对学校的支持率;发展学生特长、建立院校自身优势和确立明确目标方针的支持率约为50%,其他指标支持率大于60%。影响因素分析:(1)专业:建筑系对图书馆和硬件设施的满意度较医药系和护理系低(P<0.05);建筑系对校园环境文化满意度较医药系和护理系高(P<0.05);(2)年级:大三学生对管理服务、教学服务、图书馆、硬件设施及宿舍管理的满意度较大一高(P<0.05),校园环境文化满意度则相反(P<0.05);(3)生源地:各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性别:男生对管理服务满意度较女生高(P<0.05)。
通过对渭南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各维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学院总体是满意的,学生支持和管理服务中只有学生意见被对待不满意,其余指标都满意;对教学服务满意度较高;图书馆和硬件设施中对计算机房不满意,其他指标满意;校园环境文化中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主动学习氛围不满意,其余指标满意;宿舍及管理各指标都满意;学生价值感知各指标都满意;后勤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其中除了社团、文体活动满意外,其他指标均不满意。2.学生对学校的支持度总体较高。3.满意度从性别对比,管理服务男生高于女生;从专业对比,图书馆及硬件设施建筑系高于护理和医疗,校园环境文化则建筑低于医疗和护理;从年级上对比,大一满意度低于大二和大三;从生源地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参考文献:
[1]刘慧.基于PLS-SEM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D].江苏大学,2011.
[2]Douglas,BarryBarnes.MeasuringstudentsatisfaetionQualityAssuraneeinEdueation[J].JaequelineDouglas,AlexataUKuniversity,2006(3).
[3]姚利民,黄术芳.研究生求学满意度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3(6):34.
[4]杜玉波.认清形势突出重点群策群力努力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1-6.
作者:马燕妮 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学校教育现代化推动策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和主动的地位。”现代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人口、科技等其他社会系统相互作用,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育质量的好坏,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又有赖于科学的学校管理。因此,教育必须要实现现代化,办学要规范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围绕创建教育品牌,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创建一流现代化学校,我觉得,主要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超前的办学理念是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学校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意味着人们将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学校教育,以新的范畴重新把握和构建教育体系,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和拓展教育活动,办学理念是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没有理念指引的教育实践,是一种“盲”;缺乏实践的“教育理念”,则是一种“空”。若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就必然会附属于某种现实的力量,就会出现“教育伴着文件转,教育随着会议走,教育跟着形势跑,教育依着领导变”的状况。超前的办学理念应该体现如下特征:时代性和超前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同一性和多样性。一所学校,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去实现办学目标?学校教育工作者只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才能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办学思路。理性思考是形成办学理念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才能形成某些规律性的认识,才能形成办学理念来指导办学实践。
二、优化管理制度是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管理离不开制度。科学确定管理目标、科学组织管理活动,都要通过制度来保证具体措施的有效实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抓制度管理首先要抓规范,有了规范才能抓引导、抓养成、抓典型、抓监督。制度管理关键在人。对制度的强化和优化,不能见物不见人,而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驾护航。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优化必须结合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管理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一所管理规范的学校,首先要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订立要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坚持宜粗不宜过细的原则。如,对教师批改学生作文规定“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漏改的,要扣分”,这样的条款难以落实,也没有必要。
2.制度要具有全员性。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遵循,所有的人基本信服,所有的人支持,并按照制度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可以检验制度的认可度如何,科学性如何。
3.制度及时优化要具有时效性。宪法总要在运用一段时间后进行修改,学校制度的优化也是如此,要根据国情、市情、校情等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修改,以适应学校的新情况,为更好地落实管理措施服务,但不宜经常修改。
4.制度要具有激励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要尽量优化,制度的优化也要符合“跳一跳能摘桃”的尝试,这样,制度才会对人有激励性。制定制度时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失去激励性,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导向功能。
三、学校文化是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因素
学校文化是指在一所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主体创造并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所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学校文化正成为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同,而学校文化构建也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人文要素的总和,是学校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和生命所在,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对学校文化的建设,能够使其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管理形式、人文环境等彰显出更深刻的属性,能逐步表现出办学者对学校本质的认识,进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理论文化的建设。学校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基点,它对内激励师生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对外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
2.教师文化的建设。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支用学校文化武装的师德高尚、专业精的师资队伍,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学生文化的建设。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既有利于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特色办学是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前进动力
特色是品牌,是竞争力,也是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前进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创新之源;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和办学个性的彰显。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千校一面”成为办学的大忌,特色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立校之本”。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实行个性化、特色化办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弱我强,打造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和品牌,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多元化。作为校长,迫切需要去做的,是如何从师生的需求出发,找准学校发展的切入点,办出自己的特色,把学校办成师生向往的乐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校长引领。首先校长要对学校进行宏观上的调查研究。校长要用心观察自己的学校,把学校现状调查清楚,对学校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研究学校现存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还要分析当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向学校提出了哪些挑战,又为学校提供了什么资源,产生了什么新的需求和问题。既要看清学校的内部问题,又要把它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学校发展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特色,能让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个性,学校有特色。其次,校长要研究校本教研制度。让全校教师都行动起来,共同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校长要研究校本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的趋势。
2.制度保障。学校特色的打造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为保障。应明确特色项目的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辅导教师、培训目标、过程管理、总结反馈以及学校在特色办学上的经费支持等各项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才能确保学校的特色打造工作规范有序、稳定健康地发展。
3.教师主导。特色办学任务最终落实在教师的身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学校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个人业务能力强;最后,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和实践,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作者:吴博事 单位:广东中山市三角镇沙栏小学
第八篇:学校教育中合唱的作用分析
[摘要]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合唱教学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情商的一代新人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合唱教学中,学生能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合唱教育是校园里不可或缺的校园文化,中小学开展合唱教学很必要。
[关键词]合唱;学校教育;作用;团队合作;凝聚力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合唱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初中音乐课程标准重视合唱教学,在教材中特别增添了合唱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唱合唱,在学校的活动中表演合唱,合唱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就合唱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合唱是一种群体性的声音艺术,需要学生互相配合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刚开学就要先从初一新生中挑选出二三十人组成小合唱团,以展示新集体的精神风貌。这些初一新生刚入校没几天,还不知道积极性怎样,笔者一边带着怀疑一边利用课间和中午时间到各班级选人。学生踊跃报名,有一个学生还向笔者推荐其他学生,等轮到自己时却没选上,很是懊恼。笔者安慰他:“等你把声音练好了还是有机会加入合唱队的。”他一听,两眼放光,一蹦三尺高。笔者没料到他有那么大的反应,就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唱歌?”他说:“唱歌能使我心情愉快,心情愉快有助于学习啊!”“哦!这样啊,那你把声音练好,我第一个招你进来。”的确,人在心情愉快时学习也是愉悦的。最后选出来的这二三十人不仅唱得好,而且学得很快。两首歌曲他们很快就学会了,笔者跟他们强调,合唱时我们听到的是团队声音的和谐之美,不能突出个人的声音,所以大嗓门在合唱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并注意倾听别人的声音,小嗓门也要学会把声音唱出来并注意声音的协调。另外就是纪律问题,有些学生比较活跃不听指挥,笔者就和他们说:“在合唱时,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要听从指挥的安排,看懂指挥的手势意图,按照要求唱。”这样训练过几次以后,合唱队员基本知道怎么做了,能按照指挥的要求演唱,除了气息需要不断地练习之外,其他的有关团员之间的合作都做得很好。合唱队员通过集训了解了团队之间配合的重要性,积累了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增强了集体意识及协调能力。
二、合唱对于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以合唱促学习
合唱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鉴于上次在合唱活动中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彼此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决定成立校合唱队,合唱队规模也逐步壮大。新成立的合唱队接到一项任务,就是参加区里举行的合唱比赛。合唱队员们既高兴又担心,担心到时唱不好。毕竟新成立的合唱团队没经过什么训练就参加比赛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队员们有一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他们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排练时间,有条不紊地为比赛作准备。比如,在中午排练时,不能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利用下课别人玩的时间写好作业,不会的问题就积极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上课认真听讲等等。紧张的排练不仅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反在接下来的期中考试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然在随后的合唱比赛中也如愿获得了一等奖。合唱队员们通过比赛不仅积累了舞台经验也学会了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合唱与学习两不误。
三、合唱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凝聚力
为了响应区里的合唱活动,学校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比赛活动。学生刚走进新集体不久,彼此之间不是很了解,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个个欢呼雀跃,积极参加并主动出谋划策,如以什么形式唱,唱什么歌,谁来领唱等等。这时原来的合唱队员有了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他们临时充当排练的小老师,告诉本班同学演唱的注意事项以及合唱时互相倾听和配合的重要性。学生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合唱队员,合唱队员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学习上干劲更足。这也正是教师和家长希望的。以合唱来促学习,不仅使学生的精神愉悦,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而且还使班级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快乐成长,发挥合唱育人功能。学校里有关合唱的活动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正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老师所说:“在学习中,孩子将克服挑战,解决问题。他们为了演出的精彩而认真练习,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的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的经历,以及为了使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
作者:张娜 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