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两大产业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辨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两大产业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辨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两大产业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辨析

摘要:现代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构成。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互动关系越发凸显和重要。从金融主体、金融市场、金融工具考察金融业,发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虽然泾渭分明,但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从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考察房地产业,发现房地产的维稳性、载体性、主导性等实体经济属性,与房地产的投机性、变现性、风险性等虚拟经济属性并行不悖,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上述研究结论对制定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策,以及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施规划,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业;房地产业

引言

现代经济领域大多都为实体经济,只有少量归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RealEconomy)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分布于三个产业中,既有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物质产品或服务生产,也有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精神产品或服务生产。虚拟经济(VirtualEconomy)是指信用制度膨胀条件下虚拟资产及其金融活动相对偏离于实体经济的那一部分经济形态,是一种“独立化”的价格决定机制和“钱生钱”的增值机制,仅分布于第三产业中,如金融业(如炒股)、房地产业(如炒楼)等。尽管实体经济的分布领域比虚拟经济要广,但虚拟经济的体量比实体经济还要大一些。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经济虚拟化的趋势凸显,并形成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市场结构。合理区分和正确辨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促进我国产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加强我国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相互衔接配合,推动我国“四化”和“新发展理念”进程,具有较大的意义。

一、金融业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辨别

虽然金融活动大多以虚拟资产为基础,且虚拟资产的载体是金融资产,但不能简单地将金融活动全部划归为虚拟经济。虚拟资产本身不具有价值,对其进行交易不参与价值创造却能够获取利润。因此,正确划分金融活动中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非常必要。

(一)从金融主体考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金融主体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包括企业、居民、政府以及国外相应主体。企业和居民处在社会再生产的两端,企业(生产者)是最终的资金需求者,居民(消费者)是最初的资金供给者,构成实体经济的两大支柱。政府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给者,更是金融市场监管者和调控者,连接社会再生产的两端,构成实体经济的第三大支柱。二是证券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的本质是借助价格涨跌炒作证券,促进交易快速完成,带有很强的投机性,是零和游戏,属于虚拟经济。三是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间接金融机构)接受资金供给者的储蓄,又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贷款,调剂资金余缺,充当实体经济的桥梁。投资银行(直接金融机构)若为承销商,则是实体经济的中介;若为经纪商(订单驱动)或做市商(报价驱动),则是虚拟经济的中介;若为自营商,与证券投资者无异,则是虚拟经济。

(二)从金融市场考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由于大多数国家对外汇和黄金的管制较严,狭义的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总体上讲,短期信贷市场和短期证券市场构成货币市场,长期信贷市场和长期证券市场构成资本市场,更狭义的金融市场分为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信贷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储蓄—投资”转化,实体经济的作用是,调剂临时或长期资金,从利润低的行业流向利润高的行业,保障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证券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次级市场。一级市场的股票和债券发行,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最终投入企业供产销环节,是实体经济。一般来说,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属于虚拟经济,但二级市场的许多功能(如价格发现、风险定价),能够用来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促进社会资本从效率低的领域向效率高的领域流动,且能够助推一级市场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外汇市场具有国际支付、外汇贷款、套期保值、牟利投机等功能。外汇作为国际间经济往来的支付或清算手段,实现了购买力的国际转移,是外汇市场的基本功能,涉及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属于实体经济。外汇银行利用外汇收支的时间差为进出口商提供贷款,实现资金融通功能,属于实体经济。进出口商通过套期保值,规避外汇收入或支出的汇率风险,或投资者通过套期保值,对冲外汇买入或卖出的汇率风险,属于实体经济。投机者利用不同时间、地点的汇率波动进行的牟利活动,是单纯赚钱的工具,是虚拟经济。黄金市场的交易对象分为实物黄金和黄金衍生品。实物黄金作为昂贵商品,通常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具有储备价值,其涉及的交易活动属于实体经济。黄金衍生品包括现货、期货、期权、纸黄金等。黄金现货涉及实物黄金交割的,属于实体经济。黄金期货和期权是套利和投机工具,通常不涉及实物黄金交割,属于虚拟经济,但能够帮助交易者规避市场风险,不能完全归于虚拟经济。纸黄金仅仅是一种个人凭证式黄金,通过把握国际金价走势低吸高抛,赚取价格波动差价,完全是虚拟经济。

(三)从金融工具考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金融工具分为传统工具和现代工具。传统工具包括:一是信贷市场工具,如货币、存贷凭证、票据等;二是证券市场工具,如股票、企业债券、国债等;三是其他市场工具,如外汇、黄金等。现代工具是沿着两条路径产生的:一条是从传统工具的未来价值中衍生出来的,如债券期货和期权、利率期货和期权、股票期货和期权、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等;另一条是从传统金融业务扩展中创造出来的,如抵押贷款证券等。判断金融工具属于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要看金融工具是否仅在金融业内循环,以及对实体经济有无影响。金融期权、再回购协议等,其交易过程几乎仅在金融业内循环,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很小,不过是单纯赚钱的手段,属于虚拟经济。股票、企业债券等,企业获得资金后,会投入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金融活动是实体经济。综上,从金融主体、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入手,依次对其涉及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行为进行辨析后发现: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或者金融活动对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属于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影响很小的,属于虚拟经济,具体见表1。

二、房地产业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辨别

房地产业对现代经济的拉动作用极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房地产除自身价值外,也是一种投资品,对其进行的交易不参与价值创造却能够获取利润,具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并存的二重性。诚然,我国房地产业经历爆发式增长后,虽然目前趋于平稳,但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其同时体现了实体经济属性和虚拟经济属性。

(一)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属性

房地产有两种形态:一是实物形态,作为一种不动产,由土地和建筑物构成;二是权益形态,依附于实物之上的使用权、出租权、出卖权等。作为实物形态的房屋,只有经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经营链,才能满足生活需求(住房消费者),甚至生产需求(场所使用者)。第一,开发经营企业通过人力、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投入和工程建造(自建或代建),房屋被生产出来。第二,中介服务企业通过营销,房屋被分配和交换完成。第三,物业管理企业通过日常维护,房屋进入消费过程。以上三类房地产企业(可能是“三位一体”)在各自的再生产环节中获得一定利润,体现了房地产的实物性。若房地产行情向好,房屋就会增值,为房地产的虚拟性奠定基础。对大多数实体经济而言,其经营利润都没有房地产业那么高。因此,房地产的实物性一旦被市场广泛接受,其虚拟性就会下降,社会公众对房地产看涨的预期心理就会走低。从长远看,房地产在实物资产的占比提高,其稳定性也必然增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房地产的实物性,夯实房地产的居住使用功能,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房地产的投资过热,巩固房地产的稳定性。

(二)房地产的虚拟经济属性

权益形态的房屋,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满足投资需求(市场投机者)。经济虚拟化投射到房地产业以后,出现了以房地产为投资对象的投机行为,其不再单纯将房地产作为居住的物质条件,而是将其资本化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和投资手段;房地产所包含的也不再只是房屋,而是涵盖与市场挂钩从而影响市场行为的一切市场活动。从长期看,房屋数量不变,即便考虑到物价、收入等因素,土地价格上升是房地产虚拟性最直接的影响因素。随着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适用的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价格依然会不断攀升。其实,土地价格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是由未来收入所决定的,尽管投资者情绪和行为受外部环境影响,资本化定价方式仍是土地价格的计量基础。房地产的虚拟性之所以小于金融资产,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价格不会长期偏离其基础价值,基础价值成为联系实物性和虚拟性的重要纽带。如果社会资本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土地价格被哄抬,房地产市场价格会远离基础价值,则会出现“虚假繁荣”的泡沫市场。但是,房地产的虚拟性赋予了作为一种投资品的房地产很大的市场增值空间,这种市场魅力会吸引大量资本从其他实体经济行业流入,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合理性,也打破了房地产经济属性的平衡,往往导致虚拟经济属性高于实体经济属性,过高的收益预期容易引发市场价格大幅变动和金融危机。房地产过度的虚拟经济属性可以用其产生的泡沫来加以说明。若投资者运用的是银行借款,当投资价值高于银行借款,会获得扣除借款本息后的剩余部分;当投资价值不足以偿还银行借款,会选择破产以避免更大损失。这种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状况,会转移投资风险,导致过度投资,最终产生泡沫。如果泡沫持续扩大,就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美国2006—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主要原因是过低的利率导致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加上消费者对房地产前景的乐观估计,导致房价飞涨,泡沫过大而破灭。次贷危机以来,虚拟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总之,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属性和虚拟经济属性是相辅相成的。虚拟性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保障了开发资金的筹集方式,而实物性可以预防和弥补虚拟性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房地产的实物性和维稳性,有效利用房地产的虚拟性和投机性,适当提高实体经济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占比,避免过度交易,能够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衡与安全。

三、结语

通过金融业与房地产业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辨析发现:实体经济的载体性、主导性、维稳性等特征,能够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及层次,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及质量;而虚拟经济的流动性、风险性、投机性等特征,能够满足人的生活体验,改善人的生活条件。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可以归纳为:第一,实体经济发展要借助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第二,虚拟经济发展要依赖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构筑物,夯实虚拟经济的发展基础,提出虚拟经济的发展要求,检验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第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行不悖。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依附经济。从纵向看,虚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五个阶段。从横向看,虚拟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越高,影响越大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陈享光,黄泽清.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兼论“脱实向虚”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5):53-65.

[2]李道斌.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概念界定及测度[J].青海金融,2020,(7):33-37.

[3]刘观煜.我国房地产二重属性交替演变的时空路径实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4]孙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D].青岛:青岛大学,2019.

[5]周建军,鞠方.房地产泡沫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二分法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8,(5):85-89.

作者:胡振兴 赵明月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