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通货膨胀作用下的虚拟经济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通货膨胀作用下的虚拟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通货膨胀作用下的虚拟经济论文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与此同时,囯内学者也认识到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居民对于投资金融资产的货币需求逐渐加大,虚拟经济将对通货膨胀水平产生影响。刘骏民和伍超明(2004)借鉴货币数量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构建了一个货币、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模型,对虚实经济的经常性背离关系进行了分析。何问陶和王成进(2008)对中国的CPI、M2和虚拟经济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市价格水平对实体经济的价格水平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货币流入虚拟经济会推动实体经济的价格水平的上涨。马方方和田野(2010)也对中国1997年以来的CPI、M2、GDP和股票流通市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但得出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股票流通市值负相关的结论,即认为虚拟经济的发展会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卢照坤(2011)认为虚拟经济的发展会改变以往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他也认为货币进入虚拟经济不会引起实体经济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是会起到吸收流动性、降低通货膨胀风险的作用。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关于虚拟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本文将以我国对虚拟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的虚拟经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二、虚拟经济对通货膨胀作用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虚拟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虚拟经济的内涵以及虚拟经济所包含的内容,学者们争论很激烈,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些学者从虚拟资本的角度为虚拟经济下定义,如成思危(1999)教授认为:“所谓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为依托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成思危,1999:20)。李晓西给虚拟经济下的定义为:“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李骁西、杨琳,2000)按照这种定义,虚拟经济就是指虚拟资本的循环所构成的经济活动的总和。还有些学者从定价方式的角度对虚拟经济进行界定,如刘骏民(2004)教授和南开大学的一些其他学者认为,市场经济本身不是物质体系而是价值体系,更严格来说是价格体系,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它的基本特征是其价格不是由成本支撑的,而是由人们的观念和信心支撑的,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这种虚拟经济的定义所包含的内容比第一种更广,除了包括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外,还包括一切采取资本化定价方式的产品所处的行业,如房地产业、教育以及高科技产业等。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凡是用虚拟资本、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虚拟经济。例如,郭华平(2001)认为,虚拟经济是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利用虚拟资本、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交易活动所引进的各种经济形态的总称(郭华平,2001)。这种虚拟经济的定义不仅包含了虚拟经济的循环运动,也包括一切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的交易活动。本文研究的虚拟经济与刘骏民教授的定义类似,是指能够采取资本化定价方式的产品所处的产业,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就是证券业和房地产业。除此之外,还包括贵金属、艺术品、酒类、名表等产品,一旦这些产品被当作投资炒作的对象,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主,也属于本文所研究的虚拟经济的范畴。

(二)虚拟经济发展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虚拟经济在全世界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到2000年底全世界的金融衍生品年末余额约95万亿美元,股票市值36万亿美元,债券余额29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全世界GNP的总和(约30万亿美元)的5倍(成思危,2003)。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业和房地产业都获得了巨大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国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为23万亿元,债券余额为25.96亿元,房地产年销售额达到64456亿元。由于交易金额巨大,虚拟经济已经成为吸收社会资金的一个重要领域,必然会对货币的流动乃至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动产生较大的影响。虚拟经济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两种可能:

1.虚拟经济是社会资金的蓄水池

在虚拟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社会经济领域可以分为虚拟经济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两部分。社会资金既可以进入实体经济作为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媒介,也可以进入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资和炒作。刘骏民、伍超明(2004)提出,货币在虚拟经济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进行分配:M.V^^Qj+P^其中:Mt为货币量供应量,Vt为货币流通速度,P:分别为实体经济领域的商品价格和数量、虚拟经济部门的证券价格和数量。由于虚拟经济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在收益率上存在差异,资金会流向收益率较高的部门,从而导致该部门价格水平的上升。也就是说,如果虚拟经济部门的收益率较高,资金会大量流入虚拟经济,从而减少了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进而降低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实际上,货币进入实体经济首先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包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和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从而拉高实体经济的商品价格。在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工人的生活资料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必然增加,最终导致产品的销售价格上涨。如果新增投资所生产的产品是原来市场上已有的,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但是销售价格不会低于成本。否则就会有企业退出市场,从而减少供给量,价格会重新上涨。因此,新投资增加产品供给所带来的价格下降是有限度的。如果新增投资生产的是一种新产品,企业可以自行定价,不会对原有商品的价格带来多大影响。总的来说,货币流入实体经济的主要影响是拉高商品的价格水平,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而货市从实体经济流出则会减少对实体经济中商品的需求,降低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在现实经济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货币大量的流入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中,从而减少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量,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的风险。

2.虚拟经济是通货膨胀的助推器

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吸收大量社会资金,在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降低实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的风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虚拟经济也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助推器。何问陶和王成进(2008)认为,刘骏民和伍超明的论述忽略了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区别:当投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时,会增加商品的供给,从而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价格水平,而投资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部门,特别是证券交易的二级市场,则会形成对证券的需求,因而会推高虚拟经济部门的价格水平。另外,随着货币不断流入虚拟经济,房地产和金融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会产生一定的“财富效应”,即人们用货币表示的资产价值总量在增加,尽管这种资产未必是能够实现的。人们会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富有了,因此会增加消费支出,从而推动实体经济中各种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而且虚拟经济中资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永远上涨,如果资产泡沫过大,总有破裂的一天。一旦资产泡沫破裂,人们会加速出售这些资产,使虚拟资产重新转化为货币。这些从虚拟经济流出的货币有三个主要的出口:实体经济、银行系统、虚拟经济的其他领域。如果大量的货币从虚拟经济流入实体经济,增加对实体经济中各种产品的需求,从而可能引起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但是如果这些货帀主要流入银行系统,以存款的形式沉淀下来,或者流入虚拟经济的其他领域,购买其他虚拟资产,则不会对实体经济的物价水平造成较大的影响。从理论上说,上述虚拟经济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都可能发生,但现实中虚拟经济的发展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究竟如何,还需要进行实证检验。

三、我国虚拟经济对通货膨账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虚拟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于1992年,真正的商品化的房地产市场则是自1998年房地产改革后才开始建立。因此,研究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只能从这两个市场建立之后开始研究。本文所选取的变量主要有: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国物价水平的主要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率就是通货膨胀率。2.广义货币供应量(M2)货币供应量选取广义货币量M2,因为普遍认为广义货币量对物价水平、产出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的影响是最大的。3.股票总市值(STC)股票总市值可以反映出证券市场吸收社会资金的能力,是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4.商品房销售额(HOU)商品房销售额可以反映出房地产市场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也是反映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取了从1998年到2012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股票总市值、商品房销售总额的数据,进而分别计算其增长率。数据来源于国研网统计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由于这些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在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运用EVIEWS3.1软件,分别对商品房销售额的增长率HOUR、股票总市值的增长率STCR、M2的增长率M2R、CPI的增长率CPIR、商品房销售额HOU、广义货币供应量M2等变量的数据进行ADF检验。其中,DHOUR、DSTCR、DM2R、DCPIR分别代表经过一阶差分后的HOUR、STCR、M2R'以及CPIR的数据。LHOU、LM2分别代表取自然对数后的商品房销售额和M2。ddhou和DDM2分别代表经过二阶差分后的LHOU和LM2。

(三)协整关系检验

从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HOUR、STCR、M2R以及CPI的原始数据都是不平稳的,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后的上述数据都是平稳的,可以进行协整检验。LHOU和LM2的原始数据也是不平稳的,经过两次差分后也是平稳的,二者之间也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CPIR与M2R之间存在不止一个协整方程,CPIR与HOUR之闰存在一个协整方程,CPIR与STCR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LHOU与LM2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也就是说,CPIR与HOUR、STCR、M2R之间,LHOU和LM2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四)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检验

CPIR与HOUR、STCR、M2R之间,LHOU与LM2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从相关系数上看出来。CPIR分别与HOUR、STCR、M2R的相关系数,以及LHOU与LM2的相关系数。CPI与HOUR、STCR、M2R的相关系数表明,在1998?2012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广义货币供给M2的增长率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商品房销售额的增长率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通货膨胀率(CPIR)与股票总市值之间呈现微弱的正相关,而商品房销售总额LHOU与LM2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1,表面二者高度正相关。由于CPIR与M2R、HOUR、STCR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Eviews软件回归结果表明,以上三个模型的拟合度都很低,M2的增长率M2R、股票总市值的增长率STCR、商品房销售额的增长率HOUR对CPIR的影响都不显著。这说明M2R、STCR、HOUR都不能很好地解释CPI的增长率。由于LHOU和LM2的相关性很强,把LHOU作为被解释变量,把LM2作为解释变量。经过广义差分法进行回归的结果显示,决定系数为0.9315,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解释变量LM2的T值为12.7795,说明LM2对LHOU的影响显著。LM2的系数为1.466,说明广义货币供给量M2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总额HOU就会增加1.446个百分点。

四、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在1998?2012年这段时期,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的大幅度增长并没有引起较严重的通货膨胀。M2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出现了显著的背离,而同期商品房销售额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商品房销售额与M2之间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M2对商品房销售额的影响显著。这说明在这段时期内,我国增加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主要流入了以房地产市场为主的虚拟经济中,导致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从而减少了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降低了实体经济物价的上涨幅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通货膨胀的发生。这也就可以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样发生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失踪的货币”(MissingM2)的现象。那么,在虚拟经济领域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为什么没有因为“财富效应”而使人们增加实体经济中商品的购买,从而引起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总数较少。2007年底,在2005?2007年这次大牛市期间,我股票市场的开户数也只有总人口的10%。因此,这次股票价格大幅度上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是有限的。另一方面,2004年以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虽然使拥有房产的居民的财富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人们的养老、医疗、教育等费用都在上升,即使房价上涨带来了财富的大幅度增长,但在一般消费品巳经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人们对实体经济的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是有限的。而且,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不断上涨的房价使这些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买住房和还贷款,用于增加消费的支出也十分有限。即使对于那些拥有多套住房的人来说,他们的各种消费需求基本都巳得到满足,房价上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并没有使其大幅度增加消费需求。增加的收入更多的用于购买虚拟经济领域的其他资产,如黄金、珠宝、艺术品、股票等。2007年10月,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泡沫破灭后,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投资者的实际财富大幅度缩水。由于反向的“财富效应”,人们会减少在实体经济中的消费。同时,由于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率较低,发展前景不够乐观,从股票市场流出的货币也没有大量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更多地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艺术品市场和黄金市场等虚拟经济的其他领域,引起这些领域资产价格的上涨。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也对我们今后治理通货膨胀以及调控经济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一)治理通货膨胀应合理利用虚拟经济吸收社会资金的功能

在实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除了可以采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等传统手段来控制物价上涨速度外,还可以合理利用虚拟经济吸收社会资金的功能,引导货币从实体经济流入虚拟经济,从而减少对实体经济中.商品的需求量,控制物价上涨速度。但同时也要防止货币过度流入虚拟经济,因为货币过度流入虚拟经济一方面可以产生虚拟经济泡沫,另一方面也会减少实体经济资金流入,导致实体经济的消费和投资增长缓慢,从而抑制实体经济增长。

(二)虚拟经济的发展可能使中央银行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失效

在虚拟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至少从短期来看,有利于促进经济复苏,提高经济增长率。但是,如果增加的货币供给大部分进入虚拟经济,购买虚拟资产进行投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就非常有限。这正是我国2008年实施四万亿投资计划后所发生的情况。因此,在虚拟经济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实体经济的情况下,简单地依靠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更多地要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供给和需求对接,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率,才可能使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入实体经济,促进投资和消费协调增长,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作者:霍艳斌 马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