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具有实时快速、双向互动和内容开放性的特点。基于新媒体新闻的特点,有必要树立适用于新媒介环境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观念,建立信息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进行新闻传播教育实效性研究。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和移动新媒体发展为导向,强调价值引领,同时,注重移动新媒体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功能,在媒体运作机制上,结合计算机教育和新媒体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综合性的移动新媒体方面知识和较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提高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视力度,结合移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提出优化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具体构想,时刻把握不断变换的媒介环境,与时俱进,提高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移动新媒体;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实效性
一、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分析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也促进其不断转型以期与新媒体共融,于是,新媒体新闻传播行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专业输出的大规模毕业生很多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岗位需求,所以,要结合新媒体素质教育,将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较深厚的文学素养、较强的策划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方位综合素质人才。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方面。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培养学生方面相较以往不同的是将专业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培养的目标不一样,培养出的人才就不一样,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也强的新闻专业人才,以尽量贴合新媒体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学生参加一定的业务实践,拥有较丰厚的专业知识等,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适应新媒体时代,为学生将来可以顺利的投入新闻行业打下坚实的根基。但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形式是相近的,都对学生新闻意识缺少培养,导致培养出的新闻人才缺少个性,新闻意识薄弱。[3]1.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素质教育需求。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新闻教育模式和社会对实际岗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需要更加重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改变传统的滞后的教育理念。2.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传统新闻传播教育过程中的摄、录、编、播等教学环节已不能满足移动新媒体的需求,要结合教学内容优化设置和教学配套升级,促进高校新闻媒体教育升级。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部分高校在新闻专业课程中融入了新媒体技术相关课程,如数字技术应用、多媒体新闻报道等课程等。众所周知,课程设置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合理的教学课程设置对于培养专业的、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新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反之,不恰当的课程设置方式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环节的不顺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3.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很多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和配套实践活动还习惯于利用传统的主流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执教老师也缺乏专业素质,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4]由于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招聘教师时注重学历,忽略实践,所以专职教师都是从学校刚毕业就进入学校工作,虽然拥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欠缺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媒体实践经验。同时,也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仅限于在书本、互联网等一些途径来提高,并把这些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师只起到了一个中间媒介的作用,并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教育质量无法保证。但是,一些有着多年传媒方面经验的资深人士,却因为自身学历的不足而不被各大高校录用,这样一来,学生无法了解最直接的相关经验,这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面的损失,也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二、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导向
新闻传播专业作为研究新闻传播学和媒体学的重要基础性专业,在促进新闻传播、文化传播以及价值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在教育规模、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需要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实效性方面做出新的思考。[5]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思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新闻传播教育的结构、理念、目标、方式方法,分析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导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6]1.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该体现开放性和自媒体性的特征。移动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媒介选择可能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网站数已达694200个,所以,未来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需要用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良莠不齐的新闻媒体,在新闻媒体教育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导向性培养,提升学生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重视文化职业素养建设。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7],可通过选择、解读、评估、质疑的过程进行新闻媒体的分析和评估。2.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要从“课堂封闭式教学”向“多元开放式教学”转变。基于移动新媒体发展是以新闻传媒发展为主导,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新模式的转换要与之相适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过程中,发展有利于媒体内部良性运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新闻传播教育途径。[8-10]3.重视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需求导向作用。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单向被动式教育要转化为以移动新媒体为导向的人才素质培养教育,更加注重知识传输和专业理念及专业精神的培养,努力改变新闻传播教学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行为实处。此外,还要在构建学生专业组织、管理以及沟通能力方面多下功夫,展开教学中的双向互动,需求多途径提升学生的新闻专业能力[11]4.以新闻传媒现实情况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目标和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突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人才的绝对性优势,培养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包括信息敏感性、独特的新闻视角、专业的新闻精神和新闻职业道德,使他们在日益复杂的就业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善于运用新闻手段来处理工作中遇见的问题,提升自身的人际能力。此外,还需要针对当前不同的新闻媒介形态和媒介手段,采用不同结构的培养原则和培养方式,培养不同类型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人才。5.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途径和手段,努力改变新闻传播教育在实践性方面的不足。在众多的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新闻传播教育尤其将这一特点清晰的展现了出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新闻传播教育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在实践方面还有欠缺。从高校角度来看,与媒体实习基地的联系不够,导致学生的实习单位参次不齐,实践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应当以实践教学为发展导向,积极建立与媒体实习基地的关系,并同步发展高校的模拟实践基地,分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的实践欠缺问题。
三、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
针对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紧迫性,结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新特点,要积极加强新闻传播教育的实效性。1.调整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配套内容。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特别要加大对自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注重新闻的宣传功能和社会效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相比于之前的新闻媒体,社会热点信息与新闻传播行业是重要的集合点,新媒体可以满足传统媒体的不足,在新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目前媒体平台种类不断增加,在我国新闻传播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社会大众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同互联网连接,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随时关注事件进展,增加了新闻传播的高效性。因此,大力开发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媒体多样化平台,是我国基于新媒体实施新闻传播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胆探索适合移动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要结合新媒体为教学提供的丰富、新鲜资料,探索远程教育和网上教育模式,利用好校园资源和新闻基地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新闻网页等,提升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教学模式优化,为学生提供实战的平台。新媒体背景下可以切实加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大众可以自由评论。现如今要全面打破新闻传播教育的相关界限,比如相关专业彼此课程之间、新闻专业与非新闻专业之间的界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融合教学,各地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设立专业性更强的班级,使得学生的就业率大大提升。3.树立适用于移动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的诞生打破了旧有的媒介环境,改变了高校新闻传播教学的模式,在自媒体的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资源开放性较大,需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新闻传播职业素养的培养,对新闻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新闻传播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紧跟着多媒体发展的脚步,能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二次补充。目前所需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内容可以按照相关方法得以满足,如可以开设各种形式的新闻专栏,对之前探索程度不深的领域结合创新手段进行重新探索,犹如众筹新闻传播模式等。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实时快速、双向互动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基于新媒体新闻的传播互动性和实效性,进行新闻教育模式改革,要建立信息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树立适用于新媒介环境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观念。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和移动新媒体发展为导向,强调移动新媒体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功能,在媒体运作机制上,结合素质培养和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综合性的移动新媒体方面知识和较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大对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新闻基地建设,注重文化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适用于移动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伦理道德观,适应新时代的职业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嘉妍,吕梦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7,(15):64-65.
[2]陈发达.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2):73-75.
[3]王梦.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2017,(15):48-49.
[4]杨春燕.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困境与革新分析[J].新丝路,2017,(22):138-138.
[5]乐晓蓉,经晓峰.移动新媒体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32(3):271-275.
[6]钟之静.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J].今传媒,2016,24(10):126-128.
[7]周美蓉.新媒体对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影响分析--以云南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1):194-195
作者:姚运肖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