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传播史上的新的巨大变革。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力度不断加强,新闻传播的态势不断更新。传播模式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变成了互动传播,信息传播的自由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更大的拓展空间。面对这种局面,培养新媒体新闻传播人才时,应该找准方向,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长远发展路径。由北京印刷学院杨艳琪著写的《新媒体与新闻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版)一书,着力研究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方式、类型、特点、效果以及传播人才的培养问题。总览全书,具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和规律研究的理论性强

该书将新媒体新闻传播分为人际、大众、群体和分众传播四种形式,并分析归纳了新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去中心化和大众赋权;新闻传播方向和新闻事件的不确定性;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位移和传播主体的多元;新闻传播形式、媒介、内容的融合化;信息生产的社会化和传播信息的碎片化。然后,作者采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和“狂欢广场理论”重点分析了新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的消解,运用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来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大众传播对接受人群的影响。作者认为,新媒体传播改变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路径,人们在新媒体中找到了更多的满足感,并且在与媒体的接触和使用过程中就已经有满足感。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时能够激发出未知的需求,感受到自我认同的力量。上述理论分析逻辑清晰、依据充分、内容详实,能够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媒体新闻传播的规律及发展趋向。

二、从文化心理层面分析新媒体新闻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该书从网络舆情和大众文化心理方向具体分析了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效果。首先,作者基于新媒体新闻传播形成网络舆情的两个主要途径——传播新闻信息和个人信息,列举了大量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具体说明了网络舆论形成的特点:一是消解权威,相信网民的声音;二是行使监督权,弥补传统媒体的监督缺位;三是人际传播中的信息变异导致舆论方向的改变。其次,作者从文化心理层面解读了新媒体新闻传播带来的巨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对听觉、视觉、触觉等知觉能力的强化和依赖。人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强化,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开始加强;大众的文化心理开始出现自由和平等的心理诉求,更加重视对弱势群体和底层百姓的人文关怀;情感和情绪对新媒体新闻传播影响的扩大和消失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些心理层面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从根源上理解新闻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并找到有效增强新媒体新闻传播效果的途径。

三、新媒体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创新性强

面对当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千校一面、千院一面、千系一面的现状,该书指出,新媒体新闻传播需要各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包括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层次新闻人才、信息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强的高层次新闻人才、把握新闻业发展方向的高层次新闻人才、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高层次新闻人才。为此,作者认为必须要做好新媒体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一是要细化学术研究方向,根据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学科目标;二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媒体新闻人才;三是以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教育,保持新闻学的教育传统。上述人才培养思想和方法对于拓展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产生新思想,创造新模式具有启示作用,还可以提供科学的学科发展指导依据。综上所述,该书深入探讨了新媒体新闻传播理论、方法、实践及人才教育改革问题,为高校新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经验。

作者:郭荣春 单位: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