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融媒时代基层电视新闻编导能力提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融媒时代基层电视新闻编导能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融媒时代基层电视新闻编导能力提升

【摘要】传统媒体黄金时期已成历史,融媒体改革转型正在深化。无论新闻传播载体怎么变,新闻传播途径怎么变,新闻的快和新将成常态。基层电视新闻编导必须全面提升综合业务能力,不断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能,根据新媒体传播广、受众多、互动强的特点,精心策划每一个选题,创新新闻产品传播手段和新闻产品风格,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电视新闻编导;能力提升

当前,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建设如火如荼。县级媒体最接近基层群众,也往往处在新闻事件的风口。在自媒体迅速兴起的当下,县级融媒体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积极发挥舆论引导、服务群众的作用,这对县级融媒体电视新闻编导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创新能力都是一个挑战。人才是媒体发展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优势资源。大多数县级电视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台水平和节目质量虽然有所提升,但由于在人才、资金、规模等方面的劣势,始终处于电视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特别是高素质编导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新闻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在当下,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快速扩张,县级融媒体电视新闻编导的能力建设和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记协等每年为新闻业务骨干提供多种业务培训,但基层电视新闻业务人员因为缺少经费、工作岗位繁忙等原因,脱产参加培训的机会微乎其微。电视新闻编导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新闻业务知识,边实践边学习,自我提升业务能力。电视新闻编导的能力由编导的职责所决定,主要可分为三种:

一、新闻选题、策划的把握能力

电视新闻编导,是电视新闻产品的灵魂人物,新闻题材选择正确,无疑是产品成功的一半。衡量编导选题能力的标准:(一)有较高的新闻敏锐性,包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有对有效信息的获取与富有创造性的独立思考能力;(二)具备知识面宽的学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变化并接纳新鲜事物;(三)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善于把文本语言转化成画面语言的能力;(四)根据时代要求、受众兴趣和栏目特点策划新闻产品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的能力。

二、拍摄、制作的全局把控能力

电视新闻产品就其工作属性而言,从选题到采编、制作和播出的生产过程,是一项集体创作活动,因此,电视新闻编导必须有较为全面的电视专业知识技能。其衡量标准:(一)对采访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的了解、勘察及进行前期沟通协调能力;(二)筹建摄制组,对摄像、出镜记者进行合理和严密分工的组织能力;(三)根据本台经济技术条件和拍摄场地准备拍摄设备、器材的运用调度能力;(四)现场采访拍摄的指挥把控能力;(五)后期制作解说词与画面配合、画面声音质量、字幕、剪辑以及主持人背景图像甚至特效运用的审美能力等。

三、生产流程、传播手段的创新能力

随着传播手段、途径、载体的变化,受众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向追求短、新、快转变。因此,电视新闻编导必须充分认识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性,适应新时代新闻产品创作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新闻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衡量创新能力的具体标准:(一)对新技术条件下新闻生产流程和方式的认知学习能力;(二)对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的创新能力;(三)适应即时、实时、全时工作业态的能力。在融媒体工作环境下,电视新闻编导具备的三种能力中,新技术应用、生产流程与传播手段的创新能力最为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电视新闻编导的这些能力呢?

(一)学习媒体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对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深刻影响着媒体的发展方向,新闻业态也发生了改变。而融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充分利用网站、微信、抖音等媒介新载体,为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打造全媒体矩阵。基层融媒体电视新闻编导只有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把握现代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既要坚持“内容为王”的传统,又要发挥融媒体特色,多出精品,提升融媒体产品的竞争力。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全球首次实现5G+VR技术全景实时直播,同时,与百度公司合作开发了AI智能机器人“小白”和“小度”。“小白”采集白岩松的声音,通过个性化语音合成技术形成“声音复刻”参与两会报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进行图文直播,观众打开手机即可观看部委负责人对热点问题的回答,这种沉浸式的直播方式吸引了18万次观看。这些新的新闻生产方式、传播手段,为基层融媒体发展提供了典型范例,也是基层电视新闻编导认知、学习新技术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媒体之间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对新闻传播手段的创新能力目前,主流媒体对新传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多还局限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如何把新技术和新的传播手段运用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加快融媒体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仍需在常规报道中不断探索创新。只有在常规报道中广泛使用新技术创新新闻传播手段,才能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效果。2019年12月,为了提高基层融媒体新技术应用下的新闻传播能力,枞阳县融媒体中心专门邀请安徽新媒体集团对编导和记者进行现场指导培训,首次通过ONAIR媒体云平台,完成了编导人员和前方记者从指挥调度、新闻采集、生产、到直播的新闻报道。目前,枞阳县融媒体中心初步形成了共同策划、精选主题、统一采集、分类加工、互动传播、集中发声“六大运行模式”,实现了新闻策划、采访调度、编辑审稿、签发播出等环节“一站式”办公,把融媒体新闻生产“中央厨房”应用到新闻报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需求决定供给,融媒体电视新闻编导必须完成从“一专”到“多能”的转变,在新闻实践中着力满足全媒体条件下的受众需求,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手段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力,舆论引导力。

(三)适应新业态下的新闻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新媒体时代,从传播平台到传播手段都发生了变化,参与式、互动式的新闻载体改变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媒体的工作节奏。在枞阳县融媒体改革前,我们已经意识到,新闻工作的职业状态必须顺应时展变化,新闻生产传播全时工作制将成常态,而电视新闻编导的全时工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提高。2017年9月,我们在大多数县级台之前,率先申请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平台技术支持,通过微信创新全时新闻直播途径。2018年1月24日夜间,持续性强降雪造成枞阳多地道路交通受阻,客运车辆停运,部分电网线路出现严重故障,给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面对网友的强烈反映,枞阳县交通、供电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冒雪进行维护抢修。为回应社会关切,我们立即联合《枞阳新闻周刊》报社、枞阳在线、县直有关单位和22个乡镇通讯员,开展了一场大型全媒体《抗击暴风雪•枞阳在行动》微直播报道。电视新闻编导随记者下沉一线,临场调度,运用视频+文图对抢险救灾的过程持续直播72小时,一共图文、视频报道455条,阅读量达20多万人次,获得了3000多网友的点赞,并在新华社“现场云”浏量榜霸榜一周,刷新了我们开展微直播报道以来的纪录。这次直播对电视新闻编导在全时状态下的工作能力,既是一次难得的锻炼,也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截至2020年3月,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100多场直播活动,选题涉及民生工程、精准扶贫、爱心公益、交通改革、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综合阅读量超过350万人次,获得了成千上万网友的点赞。2018年,枞阳县融媒体中心接连荣获新华社现场云报道优秀融合奖、安徽网络公益“年度创新项目”优秀奖。2020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2019年志愿者扶贫案例名单,我们报送的“枞爱有你”公益微直播志愿扶贫案例入选全国“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2020年公益计划入选全国县级融媒抗疫优秀案例。传统媒体黄金时期已成历史,融媒体改革转型正在深化。无论新闻传播载体怎么变,新闻传播途径怎么变,但“千举万变,其道一也”,真实、客观依然是新闻的生命。因此,电视新闻编导必须充分认识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提高新时代新闻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在新闻碎片化、娱乐化盛行的当下,保持初心,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新闻方针,占领宣传阵地制高点,发挥正面引导群众的作用。同时,必须不断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能,既要具备一定的市场预判能力,在选题策划、产品生产过程中适应当前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以个性化、具象化、故事化打造具有鲜明思想主题的新闻产品,又要坚持生产深度严肃的新闻产品,实现媒体与受众共鸣、共振、共识,力争内容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品牌市场化,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06).

[2]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谢耘耕.新媒体与社会[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张洪忠,刘旭阳.融媒体打造:2019两会报道中的新传播技术应用[J].中国记者,2019(04).

作者:王建生 单位:枞阳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