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

摘要:随着新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产业也加快了传播的路径创新。为了使新闻传播产业的发展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以确保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质量,本文首先从强时效性、强交互性和高风险性3个方面介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征,其次增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充分发挥新闻引导的重要价值,以增强新闻媒体的功能优势为出发点,最后结合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新闻传播的路径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创新路径

一、引言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通信技术几乎涵盖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人们可以基于电子计算机和移动智能终端来完成对信息内容的快速查询和搜索。这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出现,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合理性、有序性和正确性,有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的优势,顺应发展趋势,明确提出创新新闻报道方法的思路,从而实现有目的的交流,以确保新闻传播朝着积极、稳定、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1]。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时效性强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之前,人们依靠传统媒体渠道获取新闻资讯。例如,报纸,电视、收音机、广播等。因为报纸会每天更新,所以相较于其他信息传输方式来说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但由于报纸版面的排版以及文章字数的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最新新闻事件的接收。但自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接收资讯的便利性和直接性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人们可以在各种电子设备上安装各种软件或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就可以了解到许多新闻信息,最大限度增强新闻的时效性[2]。

(二)互动性强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沟通和互动。但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方式是单一的,人们接收信息完全是被动的,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新闻也不能充分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3],大大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改以往信息接收被动的问题,人们在信息接收上获得了主动权,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讯,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强互动。

(三)风险性大信息共享、公开是当今社会网络化的主要特征。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网络交流。但信息共享、公开也存在极大的网络安全隐患。我国信息覆盖面广、资源共享度高,加之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不完善,所以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在网络上一些谣言,制造“网络陷阱”,人们一旦受到这些信息的不良影响,对网络信息传播就起到严重的负面作用。网络匿名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众的个人信息,但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4]。所以为了避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我国应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安全技术与设备的自主研发应用。运用先进的技术保证信息传播的安全性。保护信息和隐私的工作集中在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先进的紧急响应能力。加大投资力度,以开发可靠、实用的技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三、传播路径的创新方法

(一)将新闻的引导价值最大化发挥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是新闻传播的基础,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层内容,推进深度报道,还要确保新闻事件与公众的密切联系,为公众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以时间短、内容量大等优势迅速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可以充分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新闻的导向功能,才能保证新闻信息的有效性,使公众在浏览新闻时可以通过转发和评论有效地传播新闻事件。新闻传播作为公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核与内容时要严格依据新闻的引导价值,多对人们有益的新闻事实,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引导功能,为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从而极大地提高新闻信心的影响力。

(二)增加新闻媒体的技术含量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路径的发展和创新的首要之处就体现在内容的制作与传播上,内容既是新媒体发展的成果,又是新媒体创新发展的“进度条”与“转化带”。针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应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受众进行双向沟通,尊重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吸引受众的“回流”。此外,还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获取受众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充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受众的“回流”奠定基础。传统媒体时代与新媒体时代的最大不同就是受众转化为用户,同时“传授”双方的界线被打破,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新闻传播的路径应当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互动性,搭建起能够体现新媒体优势的互联网平台。推动电视新闻内容输出渠道从传统的电视屏幕走向手机屏幕,从而有效吸引受众参与到内容的传播与制作过程中,通过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掘出电视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优势,通过加强与受众的关系,充分发挥出受众作为传播主体的能动性和推动力[5]。

(三)拓展传播渠道,采取融合传播推动新闻传播的路径创新应该依托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形式,借助其他新兴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最终实现多屏联动和多路径传播,有效拓宽自身的传播渠道,实现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当前,新闻传播正在积极拓展手机终端这一传播渠道,但受众转移速度与核心用户群体打造速度仍然不够。具体来说,创新新闻传播的路径应从内容的借鉴和平台的结合两个方面进行融合性传播。首先,在融合传播上应当积极开拓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微内容渠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以及自身创新发展的质量,并且把握住5G时代的脉搏,在拓展微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中长内容的制作与传播,从而以视频内容产品为依托,以手机端各个应用为基础,开展融入传播。其次,应当通过直播“媒介事件”,实施营销策略,将受众群体转移到手机端,并且推动受众转型成用户,通过互动性策略,增强用户群体的黏性,为融合传播提供基础[6]。

(四)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在新闻报道中,运用自媒体平台是由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互动性和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者的多样性决定的。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融入时代潮流,并在新闻报道中运用自媒体平台传播方式。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建立一个自媒体平台,比如命名为“亲历者说”,用来作为网民的信息平台。另外,安排新闻编辑人员来承担该版块的相关工作,审核和跟进报道新闻,并将其出去,供读者阅读。在核实新闻报道的重要价值后,可以给予新闻报道者适当的奖励,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中,促进自媒体平台的长远发展[7]。

(五)深入报道有价值的新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信息的呈现出严重的内容同质化现象。一些新闻者一些带有夸张的语言、偏执的观点和严重失真的内容,这严重偏离了新闻报道的初衷。所以,在自媒体时代,要改革和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就必须坚持新闻报道的深度和价值,引导读者独立思考,而不是受一些偏执观点的影响。在运用动画制作方式传播新闻时应时刻注意这些问题。要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坚守职业道德,对新闻有正确的理解以及坚持对新闻负责的心态,将动画技术应用于电视新闻节目中。所以,在新闻传播中使用动画时应始终保持警惕。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推进新闻传播路径的创新发展,既需要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也需要从自身的内容、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发挥出新媒体理念的优势,利用各种新兴传播媒介,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出自身的新媒体创新发展路径。同时,也需要立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充分进行受众调查,在相应政策的基础上,围绕受众这一传播主体、新媒体这一传播理念,探索自身的创新策略。新媒体时代下,不仅要以优质内容取胜,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产品形式,推动内容本身作用的发挥,这才是创新策略实施的主要目的,也是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立足之道。

参考文献:

[1]刘洋.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途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7):150.

[2]游曼莉.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内容创新途径探究[J].新闻传播,2016(18):87.

[3]徐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探索[J].当代旅游,2017(5):226.

[4]李艳芳.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2):175.

[5]张学丽.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及创新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5):161.

[6]张敏贞.新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技巧及创新路径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7(2):197.

[7]杨洁.浅析电视动画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J].新闻战线,2014(12):224-225.

作者:赵学华 刘林 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