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摘要: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生态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面临新挑战,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和新闻传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通过剖析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缘起,找准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路径,以期提高新闻传播教育质量,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改革路径

正如伊尼斯所言,“一种新媒体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诞生。”[1]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每次革新,都会带来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移动新媒体、共享新媒体、智能新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开创了新媒体时代,给新闻传播实践、社会发展、日常生活都带来加速度发展,也给以新闻传播实践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传播教育带来诸多新变革。

一、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缘起

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2],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现状”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和社会新闻传播人才需求,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第一,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理念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理念多是杂识教育,实践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课程体系复杂、教学科目繁多、专业技能薄弱,新媒体时代,媒体生态格局和新闻传播理念发生重大变革,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杂识理念和媒介素养教育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第二,传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传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以培养新闻传播职业记者为重点,新媒体时代,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传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规格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社会新闻传播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学生就业口径过窄,职业适应力强但发展后劲不足,新媒体技能薄弱,竞争优势不明显,缺乏新媒体思维和用户思维,懂新闻采写不懂新媒体运营等,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战略亟须改革。第三,传统新闻传播教育教学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教学包括“教”和“学”,传统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专业新闻传播机构的新闻传播实践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新媒体时代,随着自媒体、社交媒体和AI记者的崛起,新闻传播教育教学难以适应各类新媒体、“新”新媒体和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实践。第四,传统新闻传播专业设置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传统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设置按媒体形态划分,专业之间相对独立,学生知识面相对局限。但是随着新媒体发展,媒体深度融合,媒介边界逐渐消融,继续以媒体形态划分专业,难以适应新媒体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五,传统新闻传播师资队伍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传统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受专业细分的影响,学科背景单一,国际化水平整体偏低,缺乏理工科背景的教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师资队伍不仅要有理论研究功底,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媒介技术。第六,传统新闻传播学科建设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新媒体发展正在改变新闻传播行业生态结构,使得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和学科建设方向面临各类外部压力和内生困境。外部压力包括学科体系中如何增加新媒体内容和方向立足学科深度服务,如何坚守已有学科成果并创新与拓展新媒体内容。内部困境包括学科影响力不强,学术贡献率较低等问题,新闻传播学科对其他学科的辐射与影响力不强,学科建设整体规模偏小、整体实力偏弱。“新闻传播学对于其他学科的学术贡献率,不仅低于文史哲等传统学科,而且低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3]

二、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方向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新文科发展的多重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解决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等关键问题。第一,教育理念改革。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和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仍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传播教育,遵循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但是也应当以动态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结合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规律和新媒体理念,加强新闻传播教育的内涵建设,提高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质量,走特色新闻传播教育之路。第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媒体时代,新闻传媒单位不再招聘只懂传统采编业务技能的单一型应用型记者,这要求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紧跟新媒体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懂得新闻传播策、采、编、发、存、传、评、营等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提升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和新媒介素养,全面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第三,教学模式改革。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行业越来越看重新闻传播人才的实操经验和新媒体应用技能,地方高校应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建设融媒体实践平台,增强实践实训实习环节,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增设新媒体课程和内容,运用新媒体思维活化课堂,引进新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新闻传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实践相链接,探索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传播产业的产教融合新模式。第四,深化专业改革。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矩阵、融媒体平台、大数据智媒体平台纷纷建立,媒体融合发展逐渐步入深度融合新阶段,媒体边界逐渐消融。地方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专业建设应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闻传播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加强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标准建设的基础上走“融合”道路,融合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或依托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融合相近专业建设专业群,实现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融合教育。第五,师资结构改革。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师只有具备新媒体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新媒体素养的学生。“对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这些要求,首先要求他们的教师先行具备,可环视现在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有不少是欠缺这些广泛的知识和实际运作能力的。”[4]所以,地方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师资结构应考虑学科专业背景、学缘结构的多元化,改变传统师资新闻传播学科专业背景同质单一化的现象,构建结构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第六,学科建设改革。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应符合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新闻传播学科,地方高校应通过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规范性、创新性加强内涵式发展,增强学科成果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新媒体发展实践的引领作用,提升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水平和在学科门类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新媒体成为推动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力量。”[5]

三、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路径

纵览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横观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现状,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亟待吸纳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新闻传播教育理念,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的新框架、新格局和新路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观念与学说的理论体系,源于新闻传播实践,又指导新闻传播实践。在新媒体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遵循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规律,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加强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贯穿到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全过程。同时,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在继承新闻传播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充实新媒体内容,加强新媒体的融合创新、移动创新、社交创新、智能创新和场景创新等前沿研究,努力构建起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的科学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万物皆媒的泛媒体场域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本土创新,推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遵循媒介技术发展逻辑,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体系和范式及人才培养都在进行变革,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本院系新闻传播学科专业为主体,紧跟媒介技术发展逻辑,培养学生全媒体理论与技术。其次,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深化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与地方媒体探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加大新闻传播实践实习实训力度,训练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6]。

(三)构建链接式教学模式,全方位改革新闻传播教学模式链接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连接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跨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新媒体发展推动了社会关系资源的重构,也让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适应新媒介技术逻辑,传统的口传心授式知识传递范式和课堂经验性互动教学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社会的探索型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自主型学习需求。因此,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多开展新闻传播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以项目合作、专题研讨会、研究小组等方式展开链接式教学,实现校内传播教育与校外新闻传播实践连接互动,定期邀请新闻传播业界资深编辑记者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新闻采写编评业务,媒体融合发展等内容,与师生共同探索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同时也为新闻传播业界领跑。

(四)践行融合新闻传播教育,打破专业壁垒推进新闻传播专业群建设融合新闻传播教育指的是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遵循媒体融合趋势,打破原有媒体形态划分专业的专业壁垒,以融合理念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首先,地方高校新闻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应在新闻传播学大类专业内实现跨专业融合。其次,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可考虑在新闻传播学类之外,进行跨院系、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交流和学习,融合校内外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经济学等学科专业,推进专业群建设。再次,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可考虑以教学科研团队合作展开项目研究、问题探讨、课程共建和教学创新,推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与新闻传播实践的融合发展,推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

(五)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新闻传播教学团队“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包括高校教师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的“双能”。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首先应加强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新闻传播院系骨干教师“走出去”,到当地新闻主流媒体单位兼职或挂职,加强新闻传播前沿理论学习和新闻传播一线采编和新媒体运营锻炼;聘请新闻传播行业专家和资深一线采编人员到新闻传播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其次,地方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可考虑招聘具有国际视野、新媒体实务工作经验、新媒体运营技术、跨文化传播能力或跨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以新闻传播学科造诣深厚、科研攻关能力强、新闻实战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和引领新闻传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在校教师开拓国际视野,组建科学合理的新闻传播教学团队和师资梯队。

(六)落实学科“顶天立地”战略,增加新闻传播学科贡献率传统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多是学科内自我发展、自我循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可落实“顶天立地”战略。一方面,立足学科和学科前沿即“顶天”,加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科研成果运用和社会服务,聚力新媒体前沿研究,形成人才和学术高地,建设新媒体服务智库,助力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创新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曾指出,如果不以来自科学研究的知识为指导,教育改革要取得显著的成效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立足区域和产教融合即“立地”,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链对接新闻传播产业链,落实“服务地方、应用为本”的学科建设理念,以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实践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凝练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方向,深化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构建高水平跨学科研究平台和学科群,增加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学科贡献率,增强学科影响力。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新文科建设等多重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不断深化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融合新闻传播教育,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规律,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专业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提升新闻传播学科影响力,建立优秀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8.

[3]丁柏铨.新闻学学科建设:明确目标与探究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8(5):56—61.

[4]童兵.新闻改革新思路和新闻教育新突破[J].中国传媒报告,2003(4):4.

[5]思涵.让新媒体成为推动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力量———访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教授[J].今传媒,2018(4):1—3.

[6]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09-17.

作者:林堃 彭斌 单位:仰恩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