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力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力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力研究

摘要:现今时代,人们的交流已经愈趋于电子化,社交媒体形式愈发多样化,功能愈发完备,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几乎已经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而在所有的这些社交软件中微信是使用用户数量最多的APP之一。通过研究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的正负效应,力求为充分发挥其的作用和优势提供浅薄建议。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力

1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的正效应

1.1丰富了新闻传播的途径

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路径无外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而今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又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新的、更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更加便捷迅速的途径,不论从传播空间的广度还是传播时间的速度都远超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方式。另外,微信公众平台最显著的优势之一———极其强大的索引功能,更是传统媒体马尘不及的,这不仅能够大大提升用户获取新闻的效率和质量,还对激发用户新闻阅读兴趣起到积极作用[1]。1.2提高了新闻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在新闻采集方面,微信公众平台拓宽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相比较于传统媒体依托记者实际考察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该平台从数量上、效率和质量上三方面实现了新闻采集丰富性的提高。微信公众平台最异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在于其极强的互动功能,记者可以通过用户了解热点信息并进行及时的跟踪报道,与用户产生共鸣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1.3增强了新闻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最大的弊端便是与受众的互动过少,而微信公众平台较为完美的弥补了这一点———新闻传播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的热点话题一致,再加上平台技术提供的便利,用户能够随时随参与讨论,与平台进行互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每年的两会期间为微信平台上央视所推出的两会相关板块,用户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对于两会内容的疑惑和不解,而央视也可以根据用户的留言和评价及时为用户解惑,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参与两会的程度,还更好地普及了两会的内容[2]。

2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的负效应

2.1微信公众平台订阅量的限制

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媒体有一些相似之处,如用户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就避不开关注和订阅的流程。而其订阅量直接受到该平台新闻和信息方向的影响,再加上许多外部环境比如说微信热潮带来的同种平台数量繁多以及用户的心理变化迅速等的制约,很多时候都难以达不到原先对于传播效果和目的的预设。据媒体从业人员分析得出:就以新闻传播为主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说,大多数的用户都是其传统媒体的忠实用户。这就决定了一旦传统媒体的订阅量增加,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量便会出现一定时间段的停滞或者小幅度减少,而相对地,许多传统媒体面对公众平台带来的便利会将许多信息资源往平台方向倾斜,传统媒体的用户数量自然而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

2.2公众平台信息干扰朋友圈的传播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并不独立单一,而是整合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媒体传播等方式同时进行的,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其他方式的干扰,从而影响各种方式的专业性。特别是进行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时,用户往往会纳入其自身的人际交往,也就是“微信朋友圈”,而后台的操作者一旦将二者进行结合,就难免会在对用户本身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好影响的同时,给用户带去非常不好的新闻传播体验[3]。

2.3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同质化

信息时代的网络信息每天都呈现着爆炸式增长,这就决定了其质量必然参差不齐、内容范围必然广泛多元。但是新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需求无外乎热点时事、国家政策、国计民生等等,因而大多数平台的选题选材小异大同,在很多时期各大公众号的推送信息几乎如出一辙,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什么眼前一亮的新意,而这种新闻同质化泛滥的现象使得原本应当丰富多元的新闻信息出现趋同的局面,导致新闻质量直线下滑。

3应对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负效应的对策

3.1精准定位

精准定位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关键之一,如果不能够实现精准定位,便难以将特定的用户群体通过窄向传播进行细分,而会失去相对于大众传播来说的固定流量优势。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受众与传播人是有明显界限的,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种界限逐渐模糊———人人都可以同时是受众和传播者。微信公众平台给用户提供了信息、分类和处理的空间,进而受众由于被瓜分大多形成具有严重同质化倾向的群体。为了保证粉丝的质量和忠诚度,必须要从其品位和爱好入手,打造具有个性化、小众化的微信公众平台[4]。

3.2内容为王

对于社会化媒体平台而言,想要持续进行运营仅仅靠形式的千变万化是难以支撑的,面对越来越挑剔的用户和多样化的需求,只有依靠优质的内容才能够生生不息。首先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内容是原创,大部分用户对于相互转载的内容会有阅读和审美疲劳,会一定程度上劝退用户。其次要保持内容的独家性,只有当自己的内容难以被其他公众平台的新闻和消息替代时,才会逐渐凸显出自己的独特性,相应地也会招揽一些固定的用户。再者要重视内容的新奇性,可以从标题、故事内容、冷门知识等着手增加平台的神秘感,激发用户的好奇心理。此外,多种媒介工具熟练运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场景来选择相符合媒介工具增加内容的多样化。

3.3用户为本

就微信公众平台来说,用户是其最基础也是最有利的支撑。平台要始终坚持用户本位的理念,切实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考虑第一顺位。以用户为本便是将用户体验作为平台的传播策略,对于形成以兴趣为理由聚集、以良好体验为理由坚守的、具有高度黏性的用户群体是有推动作用的。实现以用户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有很多,如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由浅入深的分类导航,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稳定性的栏目设置;还可以在对用户进行一个充分细致地调查了解之后,确定推送文章的相对固定的时间。毫无疑问这给用户进行有选择性的接触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用户对信息的接受习惯。

参考文献:

[1]方姗姗.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9):39.

[2]吴琦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的机遇和挑战[J].新闻研究导刊,2019,(19):165,186.

[3]樊阔.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8):33-34.

[4]徐文清.探究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J].传播力研究,2019,(2):249,254.

作者:袁梦南 单位:浙江《交通旅游导报》报业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