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全媒体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传媒业态的发展变革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优化新闻传播教育体系,强化学界业界联动互通,打造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是新闻传播教育事业面临的时代命题。
一、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痛点——面临三大矛盾
中医上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之所以有痛点,是因为其长期存在积累了诸多矛盾点,譬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新业态与旧思维之间的矛盾。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把准脉”“开对方子”,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人才是连接新闻传播教育和传媒行业的重要媒介,在这个生态链条中,新闻传播教育是“供给侧”,传媒行业是“需求侧”。传媒行业和媒体生态发生的巨变,深度改写了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的作业规程,打破了新闻传播教育与传媒行业之间动态平衡的供需关系,使得供和需的适配度降低。供需错位导致新闻传播教育的方向性迷失:高校培养出的新闻传播人才与传媒行业所需存在衔接误差,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新闻传播人才不能满足岗位要求,例如在全球传播、大数据、数据新闻、社交媒体、文化产业、政治参与、社会转型等领域,大多数学校的新闻院系都没有跟上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和需要。供需错位也导致“产能过剩”“人才饥渴”两大新型矛盾产生:一方面高校源源不断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不能有效填补市场空缺,大量新闻传播人才未能实现高度的匹配就业;另一方面传媒行业对新闻传播人才求才若渴却苦于找不到匹配对位的专业人才,出现人才荒、人才断档等局面,造成一方过剩、一方紧缺的结构性失衡。
(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从实践中来,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提升理论”是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作为新闻传播教育最关键的构成,是新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但是从当下教师队伍构成来看,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有的甚至是从中文等学科半路出家,虽然理论知识富集,但是大多缺乏媒体行业实战经验和业务实操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这就造成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知”与“行”的分离,理论化色彩过于浓厚,实践锻炼过于不足,尤其是采、写、编、评、拍、摄、剪、导等业务基本功不扎实。现实中,业界需求的传媒人才是“上手快、能力强、业务精”,而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只能在具体的岗位中,通过二次学习弥补欠缺的职业技能。
(三)新业态与旧思维之间的矛盾。技术是传媒行业发展关键要素之一。新技术催生新业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日新月异,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介生态,在技术逻辑的导向下,传媒行业重新洗牌,媒介生态全新变革。现如今,数字媒介已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算法驱动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核心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AI与相关技术的结合正在赋能与重塑整个新闻业和信息传播生态。新闻传播教育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上,教材编写也停留在旧业态上,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和新业态要求。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传媒新业态倒逼新闻传播教育转型、创新,探索新业态下的新闻传播规律和教育规律已经迫在眉睫。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厘清三个问题
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必须厘清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一)为谁培养人。新闻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新闻教育事业根本目的是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合格可靠的接班人。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教育工作的灵魂,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党的新闻教育事业的根本保障。
(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对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和新型传媒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按照《意见》要求:“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全媒体时代新闻传媒人才除了有过硬的基础学科底子,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熟练操作各种设备,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成为“理论深、技术优”的应用型人才、“业务精、能力强”的专家型人才、“多学科、善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思路广、思维活”的创新型人才。
(三)怎么培养人。这是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意见》提出了新局面、新模式、新目标、新发展、新领域、新范式、新台阶7个方面要求。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建设是第一要务,深入推进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重中之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新闻传播育人体系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目标。此外,通过“部校共建”“校媒互聘”,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理论体系构建能力、重点任务统筹能力,打造新闻传播协同育人“先锋队”和“示范区”,培养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预备队”和“后备军”。
三、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落脚点——走好三步融合路
(一)部校媒合作。“部校媒共建”是“部校共建”“校媒共建”模式的2.0版本,是一条政产学研合作互动、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能更加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优化配置资源,真正实现学界与业界联动、教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部校媒共建”以传媒产业的最新需求为驱动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探索构建具有全媒体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的新模式。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有效机制,形成持续良性循环,破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难题;通过业界学界互聘、人员相互交流、共建管理机构、共建人才队伍、共建融媒体智库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共建精品专业课程、共建实验教学平台、共建实践基地、共建融媒体工作室等方式提升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十八般武艺”;通过融媒产品输出和理论成果输出探索团队建设新模式和合作共赢新渠道。换言之,“部校媒共建”就是通过各方抱团取暖的方式,用资源互补的形式解决媒体融合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
(二)跨学科培养。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科多是在文学学科相关专业基础发展或演变而来的,传统的教学主要依赖文学学科为主的社科类培养模式。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新闻传播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学科交叉。全媒体时代需求的“全媒体型”人才需要掌握多种信息表达技能,例如数据新闻、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这就需要媒体从业人员首先具备从社会视角切入寻找新闻点的能力,再就是具备数据挖掘、使用、编辑能力,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的可视化呈现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科、统计学甚至高等数学等学科的交叉,仅凭原有的新闻传播学科课程内容难以培养熟练进行数据新闻采编的媒体从业者。高校需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科融合和新领域开发,在多种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需求的应用型新媒体人才。
(三)跨地域交流。跨地域交流包括跨地市、跨省级行政单位、跨国合作等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联合办学”等模式探索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方向,进而打造新闻传播教育命运共同体。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每个地方也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探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经验做法和心得体会,高校间抱团取暖,通过组织建立联盟或协同发展组织等形式,共同探讨改革路径,借鉴改革经验,既可以取长补短避免走弯路、冤枉路,还可以通过“先进”带“后进”提升协同发展。
作者:姚飞 单位:实践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