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文科下的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文科下的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文科下的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

文科理念的提出推动学科教育向“跨界融合”方向发展,文科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战略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新闻传播学科需要扬弃传统纯文科模式,进行新文科模式的教育改革,培养适合数字时代需求的卓越人才。《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一书可在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参考作用,为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及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奠定基础。《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是由强月新和周茂君联合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研究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书籍。该书探讨了人才培养创新的五个研究内容,第一,“培养理念与整体构想”,探讨了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思路与路径,提出了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及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对策;第二,“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检讨”,从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层面检讨国内新闻传播教育,探讨媒体融合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第三,“基地建设与专业实习”,从实践角度研究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实训体系等层面的创新;第四,“业界论人才需求”,从国家媒体、媒体融合、广告公司等不同主体需求与背景下探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之路;第五,“他山之石”的作用,研究和反思国外新闻教育,进而为我国新闻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行业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需求导向使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新文科视野下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第一,建立技术思维,切实发挥技术作用。

技术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传播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技术支持,但过分强调技术也不可取,因为这会极大弱化人文主义情怀,使新闻传播沦为“冷冰冰”的信息机器。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中要注重技术思维建立,具体包括技术适应、技术赋能、技术批判等。其中,技术适应指的是新型技术冲击下快速适应的思维或能力,目的是通过实现对技术的理解和驾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技术赋能指的是技术应用中不只是机械照搬,还能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索发掘技术的更大价值,从而使技术真正服务于新闻传播主体;技术批判指的是技术应用中批判性地看待技术,既要肯定其价值,又要反思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技术“主导一切”的现象。第二,深化交叉融通,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新文科视野下,新闻传播学科要打破拘泥格局,通过深化交叉融通实现多学科与跨专业融合,从而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到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中,首先要进行学科内部融通。目前的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所包括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播音主持等专业类型主要是依托传统媒介思维进行划分,不仅与数字时代需求有所脱节,而且不同专业之间所形成的无形“壁垒”使得教育模式呈现出僵化特征。内部融通正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融通目标包括实现专业交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等。

其次是新闻传播学科与外部学科融通,形成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在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尤为凸显,以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为例,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悟性、媒介素养及人文底蕴,还要具备理工科严谨的思维能力与技术能力,从而使新闻传播更具深度与专业性。第三,接轨实践需求,构建行之有效实践教学模式。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不能脱离实践需求,只有接轨实践需求,才能培养出能力全面、技能扎实的高素质人才。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首先是确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公共传播人才”,另一类是“专家型人才”。其中,“公共传播人才”主要是服务大众,通过专业能力引导社会舆论行走在正确道路上;“专家型人才”主要是从更专业、更长远、更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角度传播新闻信息。其次是优化培养内容。培养内容要涵盖全面,既要包括专业技能,也要将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品格情操等“软性”素质引入其中。最后是落实教育过程。实践教学必须要得到实践平台的支持,通过全面模拟和全链条实战训练实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新闻传播产业化发展大背景下,实践教学平台不能局限于校园内部,而是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产学研实践平台。

作者:傅琳雅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