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体融合下的全媒体新闻报道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体融合下的全媒体新闻报道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体融合下的全媒体新闻报道思路

【摘要】全媒体新闻报道思路创新决定了主流媒体的产品优势,本文从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以权威性带动新媒体矩阵发展、构建新型采编模式、加强媒体内外合作提高服务性,以及统筹策划创作时代性作品几个方面,探讨了全媒体新闻报道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全媒体新闻;报道思路

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这既肯定了之前媒体融合取得的成绩,也是对今后持续加强媒体融合力度的规划,媒体融合正在从传播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向全产业链、全数字化、全运营化方向转型,全媒体生态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全媒体新闻报道需要继续革新观念、优化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新闻报道主战场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一、全媒体新闻报道需确立正确的传播观念

融媒体新闻创新需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使新闻内容更丰富、样式更创新。当前指导编辑记者内容生产的前提,就是要求从业者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其作为自身行为的引领和指导,宣扬时代主旋律和正能量,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而不能被流量思维所主导,陷入标题党、浮夸风、洗稿文的陷阱。主流媒体要成为新闻舆论的压舱石、社会粘合剂、价值导向风向标,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创作有深度、有新意、有内涵、有品质的内容,既讲数量又拼质量,既汇流量又聚人心。全媒体新闻采编记者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用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推陈出新;不要囿于已有的发展框架,应以新时代的新闻报道理念满足大众对媒体的要求;要在正确方向的引领下不断改革和创新,积极发现反映主旋律、正能量的新闻选题,推出更多有内涵、有品质的优秀作品,积极做好做大做强正面新闻宣传,用贴近老百姓的视角和方式传播新闻,增进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即时性。

二、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引领新媒体发展

新媒体发展速度迅猛、受众数量众多,但无法撼动传统媒体在受众心中的主流地位。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需要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形成传播优势,引领新媒体发展。当前,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的热情高涨,媒体需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导向,站稳立场,拓展视角,正确分析舆情事件,扩大舆论引导的影响力,收获受众的信任。传统媒体需强化互联网思维,用网络的手法和技术去报道新闻,学习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优势,积极将用户观念融入新闻报道中,增强用户体验,多渠道、多途径地增大自身影响力,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新媒体的互动性、亲和力有机结合起来。以纸媒为例:报社不再是报纸社,而是报道社,是以报社长期以来形成的公信力作为基石,建立网站、公众号、APP、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传播矩阵,使媒体形态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升级;要以报社作为核心平台和指挥部,开拓融媒体报道的超级市场,以内部的通讯社形成全时段、宽受众、立体化信息传播的全媒体新闻中心;坚持移动优先发展的策略,使主流媒体借助移动端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新闻传播制高点,并将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用于新媒体传播领域,打开全方位报道渠道,引领新媒体发展。

三、构建新型采编模式

部分采编人员对全媒体新闻报道认识不足,对内容价值把握不到位,再加上制作技术上的局限,导致融媒体产品的特色和优势不明显,新闻信息传播效果不佳。因此,编辑记者要提升创意能力和运营能力,重视对新媒体传播领域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全媒体时代,是把新闻元素通过创意设计传播出去,这需要全媒体记者在新闻现场就策划和采集适合手机报、网站、视频、报纸、微信公众号上的融合信息,编辑需介入报道活动并与记者沟通。编辑工作是把新闻报道打造成适合受众需求的产品样式,这需要打破惯性思维,呈现不同的信息传播形式,如时政性报道要做到文字、图片有高度、具权威性,而网络作品要做到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赋予产品个性化特征。因此,编采人员需要大胆尝试,努力做融媒报道的先行人,在既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加大新闻产量、传播速度、传播效果,形成协作发展、高产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从而占据舆论主导权,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四、增强媒体服务性

新媒体技术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力,顺应了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发展方向,新闻报道形式服务内容的理念得到加强,二维码、直播、微视频、数据新闻、H5交互、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更重视内容表达,深化了坚持用户为本、创新表达的原则。当前,媒体融合继续深化,资源互通、融合共生模式快速发展,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开始紧密合作,如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新京报》等20多家权威媒体与腾讯新闻展开合作,借助其大平台优势,组成强大的媒体阵容,运用直播、短视频、图文结合等形式全方位传递新闻信息。做好融媒体产品、增强服务性,可以从以下三个结合来思考:一是大与小的结合,即大的主题通过小的入口展开,通过细节来呈现。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好的作品能够将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通过一定的主题串联起来,形成连贯性,产生新的价值和意义,做到大话题、小切口,将重大选题融入到可感的事例中,往往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既贴近民生,又能展现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二是上与下结合,做接地气的新闻报道,使新闻内容反映民心、民意、民愿,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将上级精神与基层实践有效结合,减少空话大话套话,避免重复解读文件条文,多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从实际出发解疑释惑。三是理与情的结合。新闻作品需要以情动人,前提是作品要先感动自己,找到情、理、事的最佳结合点,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避免片面追求新、奇、快,不能夸大事实,让真实朴素的情升华为领悟至深的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达到新闻报道启发人、引导人的目的。

五、全面统筹策划,使内容具有时代精神

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日渐排斥冗余和劣质的信息,这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水平的新闻作品。全媒体新闻报道应该为受众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需要创作者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策划,通过不断讨论、修改生成具有有效传播力的内容,做到精准推送、互动传播,在纸媒上落地,在网络平台推送,形成新闻传播优势。好的作品离不开脚踏实地的采访,编采人员要抓住有利的落脚点,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精心组织策划,使作品展现深刻的报道主旨,实现内容增值。编辑记者需要关注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在新闻报道中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多创作体现时代精神、时代风貌、时代特色的内容,传播温暖人心、励志向上、感人肺腑的正能量,彰显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直播、短视频等传播形式的发展,导致传播行为商业化和娱乐化,并打破了传统的传受关系。新媒体技术提升了新闻报道效率,这要求编辑记者不断提升思想素质,把握时代脉搏,对社情民意有全面了解和认识,配合中心工作鼓干劲、造氛围,报道更具正面引领价值的优秀作品,同时激发广大受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紧紧围绕每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去有优秀社会价值的内容。

结语

全媒体新闻报道需要从业者熟悉全媒体新闻的特性,知晓其运作和制作规律,分析了解单媒体整合为多媒体的原则,熟悉多媒体新闻报道的样式类型,引领新闻报道的正确方向,建立主流媒体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燕刚.浅谈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创新[N].山西经济日报,2020-10-10.

[2]本报评论部.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N].人民日报,2019-1-30.

[3]丁春贵.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J].传媒论坛,2020(21):18-20.

[4]黄楚新,张露引.技术创新报道创新融合创新——2017两会新媒体报道观察[J].新闻战线,2017(07):48-50.

作者:唐颖 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融媒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