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闻传播中类比的作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全媒体时代,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已经将新闻事实展现得非常直接和形象,但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受众接触的事物也更加新颖、新奇和陌生,如何将区块链、泛在网、“量子霸权”这些新科技、新事物、新现象、新理论解释、传播得更加清晰明了、深入浅出,需要媒体人有更加灵活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发现,类比这一方法被部分中外媒体所借鉴,这一报道方法对解释、传播新生事物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类比;解释;媒体竞争力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人类社会已进入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新产品、新科技、新理论、新商业模式、新组织架构等新生事物更新迭代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受众对AI芯片、量子计算、区块链、神经网络系统、货币量化宽松等新词汇,要么一无所知、要么一知半解。当今,网络搜索引擎的功能不断强大,但搜索引擎提供的只是一些概念的介绍,有些概念介绍得比较专业、晦涩难懂,受众搜索阅读后仍旧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媒体有记录时展的使命,对新生事物有解释和报道的责任。那么,如何将这些高深的、专业的、陌生的新生事物,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受众,让大家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不妨尝试一下类比这一方法。
一、什么是类比?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推理方法。本文所指的“类比”仅指修辞这一范畴。类比本质上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以便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的理解,引起读者的联想。简而言之就是用熟悉的事物来介绍与之有相同点的陌生事物。举例: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700千伏变压器在特变电工下线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7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7月8号上午在新落成的特变电工新疆输变电科技产业园下线。如果将现在新疆与西北主电网750千伏输电线路比如四车道高速公路,全国目前最高等级的1000千伏输电线路就是六车道,而世界最高等级1700千伏则相当于八车道,1700千伏变压器就是这条电力高速公路的核心设备,它将电力的"涓涓细流"聚扩为"惊涛骇浪"。这条新闻是将世界最高等级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这一陌生事物与大家熟知的高速公路进行类比。通过类比,使受众明白了1700千伏输电线路是什么概念,这一线路的核心设备——变压器起到什么作用。高速公路上跑的是车,而输电线路上“跑”的是电,这两者有相似之处。受众对高速公路非常熟悉,而对输电线路并不十分了解,所以类比就是通过熟悉的事物来解释陌生的事物,让受众对陌生事物有了感性认识,这就是类比的直接效果。
二、类比的作用
根据类比的定义,就是通过熟悉的事物来解释陌生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因此,它的作用就是将陌生的事物解释得更加清晰明了、直观形象。具体优势表现在:将抽象事物具象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陌生事物形象化。
(一)将抽象事物具象化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采写科技、医学、工业、农业、航空航天等自然科学领域当中,将抽象、高深、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通过类比解释得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举例:1120公里!“墨子号”再创佳绩1120公里!近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再立新功:科学家们利用“墨子号”作为量子纠缠源,向遥远的两地分发量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为量子通信走向现实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单看这一题目和导语,如果没有物理知识的受众估计很难看懂这篇报道,更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在正文中记者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这一新型通信方式的实现,正是基于量子叠加和不可复制的特性。打个比方,一个客体,比如猫,其状态只有两种,要么是生,要么是死。但在量子世界中,这只猫却可以处于又生又死的叠加状态。不过,这种叠加态极其脆弱,一旦有人去测量,其状态(又生又死)马上就会发生改变,而不再是原来的那只猫了。换句话说,如果有人试图窃听量子密钥,需要事先测量传送密钥的量子状态,然而,脆弱的叠加态导致量子自身一旦被测量或者复制,就会立刻改变原有状态,从而被通信双方察觉。“量子通信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内在的安全隐患,这是在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一种通信方式,一旦存在窃听必然被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说。通过类比这一方法的运用,就将高深莫测的量子通信解释得比较通俗易懂,受众也会初步理解这一新科技的基本原理和经济社会效益。当今世界,几乎每天都有新科技、新产品的诞生。这实际也是新闻的发生,而媒体的责任在于传播新闻,传播新闻的前提是解释新闻,因为对于过于专业和复杂的事物,普通受众是无法快速理解和掌握的,传播受众无法理解的新闻,就是一种无效传播。因此,新闻媒体要树立受众意识,从受众角度来解释每一条新闻的内在含义。美联社优秀特写作家佩尔?皮特有一句话,新闻就是解码、编码的过程:解码是用经验还原事实的过程,而编码则是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事实。解码的关键在于记者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背景来理解并解释给读者,编码的关键则是通俗易懂的语言。
(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些财经类、法律类、国际关系的社会学科领域新闻,往往涉及理论、现实等多层次的内容,想要把一个话题讲清楚,需要采访多位专家,而大多数专家的表述过于专业、深奥,不易被受众所理解。如果此时,记者编辑在深度理解这一话题的基础上,采用类比的方法,就可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直接“点”到事物的核心和本质,受众会豁然开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如: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于什么是“国内大循环”?为什么现在要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一战略,各种文章、各类观点充斥在媒体上,让受众眼花缭乱。但某家媒体,从汽车的内循环、外循环这一机能做出类比,使人茅塞顿开、眼前一亮。这篇报道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就像汽车的内循环、外循环有其适用环境和特定功能一样,我国目前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是符合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环境。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两个循环畅通互动,经济运行才能‘气血充盈’,我国经济这辆“汽车”才能行驶得更加长远、稳健。”通过汽车内、外循环的类比,使受众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我国这一战略决策的基本思想。因此,在采写和编辑较为复杂的财经新闻、法律新闻、社会新闻、国际新闻等过程中,记者编辑如果尝试采用类比的方法,可以使稿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采用类比的方法也顺应了我国新闻战线多年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要求,特别是体现“改文风”的要求。“改文风”提倡从冗长空洞、晦涩难懂、刻板生硬的风格中走出来,学会使用人民群众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这样的稿件让人一看就懂、一说就清、一听就明,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三)将陌生事物形象化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新闻稿件中如果介绍异地、异国的人、地方或者事物,如果采用类比的方法,可以一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便于理解。如,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毕昇,受众都比较熟悉,但前几年受众对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系统还不甚了解,有些媒体将王选与毕昇做类比,受众对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就有了初步认识。再比如,玻利维亚的一座城市—拉巴斯,它的海拔高度有3627米,与西藏拉萨海拔相同,媒体在介绍拉巴斯这座城市时,就和拉萨进行了类比,让受众对这座南美洲城市有了感性认识。有比较才有鉴别。要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用类比的方法可以揭示它们的相同点,帮助人们认识和区别。
三、如何用好类比
类比这一修辞方法有其优势,但如果应用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背离了新闻本身的含义。那么,在实践中如何使用好类比这一方法呢?首先要对新闻事实有清晰、正确、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根基。我们要介绍某一新产品、新科技、新战略、新政策,必须首先对事物本身进行深刻学习和领悟,在完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类比说明。类比的作用是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而深入是第一步。没有这一步,类比的后果就是把香蕉比成了苹果,把大象比成了野猪,误导受众。其次,找准两个事物的相同点。类比是对两个事物的相同点、相似点做的比较。因此,要全面了解两个事物的特性和他们的相同相似点,如果相同点找的不对或者不准,就失去了类比的意义。找准两个事物相同点的基础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多方面知识,积累多方面经验,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经历,做类比时就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最后,在当今全媒体时代,采用类比这一方法时,如果能配以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传播效果会更直观、更好。目前,在微博、B站、抖音等社交平台,很多自媒体博主都运用了视频、动画等方式,形式活泛、内容通俗,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非常值得传统媒体学习和借鉴。
结语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通过类比这一修辞方法可以将层出不同的新生事物解释得更加通俗易懂,这会让受众轻松了解更多的新生事物,也会增加受众对媒体的粘合性,从而增强媒体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钢.新闻写作精要[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刘梓良,郑保卫.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教材(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3]蒋雨鋡.浅谈新闻传播效果研究[J].知音励志,2017年第10期.
作者:李隆 单位:新疆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