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几点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几点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几点思考

摘要:近年来,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逐渐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狭义层面,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举措,是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解决民族传播疑惑的重要途径。从广义的角度,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真实少数民族形象,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①。本文即围绕西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分析了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现状,最后就其拓新领域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拓新领域

一、引言

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新闻传播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并且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和改革。至今为止西部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以及我国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语种、多语渠道的新闻传播的完整体系。对于西部少数民族的新闻传播事业来说,是联系党与政府和西部少数民族群众的一个重要的模式,也是双方关系的一个纽带,在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传播事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现阶段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对于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史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二是国家形象、文化认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应该积极扩展新的研究领域,以促进学科进一步的规范性、创新性发展。

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现阶段,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我国现实社会研究和政治生活研究必须重视的问题。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起到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从狭义的角度,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完善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关于民族传播产生的疑虑给予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广义的层面,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可以在国际社会建立真实的少数民族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形象对比汉族更具有代表性,是中国形象的重要体现。

三、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在国内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其一是史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二是国家形象和文化认同。

(一)史论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学术研究高地总结历史,进而产生理论标识,是所有学科在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都要经历的过程。我国关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起始于马树勋《民族新闻探索》,以白润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周德仓《西藏新闻传播史》、益西拉姆《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的新视角》、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等为代表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目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论研究已经成为相关研究的高地,整体表现为全面推进、多样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具有“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的没有。《西藏新闻传播史》则被誉为“西藏新闻传播发展最权威、最全面的资料”。

(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从应用研究的角度,其打破了史论研究“一家独大”“一枝独秀”的局面,推动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代表作品包括韩强《乌鲁木齐市多民族受众的调查》、李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现状调查》等。

(三)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活动举办频繁我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会在1988年正式宣布成立,我国首个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则是在2009年的时候第一次召开,同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召开。以上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表明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会议的主题较为专一、参与人员数量众多、具有较高的学术规格。另外,当前各项学术会议的主题,都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会议的召开和成果得到了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

(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相关论文得到学术期刊的青睐步入新时期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相关论文,在各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各民族大学学报中均有刊发,《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记者》等专业学术期刊,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提供研究阵地的基础上,实现了研究空间的有效扩展③。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与国家形象、文化认同等内容也有着一定的联系,相关研究在文学、国际关系、传播学等领域均有涉及和体现。这些多元化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视角,确保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始终获得社会的关注,并且其中包含的思想见解,和文章的研究质量,要略高于其他一些研究。

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拓新领域的几点建议

(一)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应强调研究的直接价值目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虽然表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史论研究仍占据主体地位,研究侧重点主要集中于既有的史料,对于应得、可得的资料缺乏必要的重视。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结论对于现实社会普遍不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一般是间接指导意义。同时,以上提到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既有的研究以碎片化研究、纵向研究和区域研究为主,相对缺少媒介文化、理论思辨、宏观方面的研究,而思辨研究、综合研究、特色研究等研究内容,更有利于创造具有直接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当前研究的不足则主要表现在枝节问题过度研究、实用信息柔弱化、婚配伦理妖魔化、习俗问题娱乐化、思想引导模糊化等几个方面。这一系列问题,直接造成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边缘化倾向问题,主流意识不够坚定,忽略了宏大叙事的要求④。对比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少数民族相关的研究学科,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无论是研究广度还是研究深度,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具体来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当前研究的一系列问题,并不能给予当前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答案,对于解决民族问题也缺少指导价值。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要强化主流意识,突出研究的直接价值,通过新闻传播研究产生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应注意扩展全域研究从研究领域的角度,当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应该在自我研究、区域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创新和突破,要积极向规划研究和全域研究做出拓展。从研究内容的角度,应打破传播研究、自设题目的限制,逐渐扩展至宏大叙事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则需要改变小题目、小范围调查研究的现状,逐渐转向大课题、大范围的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从研究规模的角度,要在高校、学界的基础上,开展业界学界的合作;从研究质量的角度,不应满足于和著作出版,要从实际价值的角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的适用性⑤。针对以上全新的要求,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包括少数民族信息是否已经和新闻传播形成了需求和供给的良性平衡,是否符合传播规律、少数民族是否在精神消费、物质生产等层面与媒体传播形成正相关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应该承担何种角色、新闻传播如何进一步协调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少数民族宗教认同的关系、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等⑥。虽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但目前已经开始了思辨性、综合性的研究,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等专业的学术活动,已经开设了一些具体的分会场,如“传媒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等,这意味着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已经在思路和价值取向上做出了创新,研究逐渐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要不断向全域研究扩展,创新研究思路和价值取向,从而真正实现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是现阶段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在史论研究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就,研究整体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在研究实用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要在进一步加宽、加深学科基础的同时,积极扩展新的研究视域,提供更具有直接价值的研究成果,以促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静.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实践教学的坚守与革新——以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011):181-182.

[2]马学清.民族高校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J].中国记者,2018(4):90-91.

[3]钟华丽,李宁馨.信息扶贫语境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媒介接触调查——以凉山州喜德县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4):44-48.

[4]冯红梅,张晓传.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专用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2):211-214.

[5]徐晓红,白蓝,向伟,等.“一带一路”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关系及意义——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为分析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A01):51-54.

[6]马骐.民族地区舆论动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9年年会综述[J].新闻论坛,2019(4):66-66.

[7]李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电视新闻传播的本土化研究——以丽江市宁蒗县双语电视新闻为例[J].赤子,2019(24):247-248.

作者:张明珍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