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在新闻下的创新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在新闻下的创新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在新闻下的创新实践

【摘要】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推动媒体资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媒体资源进一步发展,使传统新闻受到严重冲击。虽然新媒体的发展优势突出,但传统新闻作用无可替代,需探讨如何将新媒体应用到传统新闻中,发挥新媒体优势,以新媒体在新闻领域的创新,实现二者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实现新发展,也促进国家媒体事业迅速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新闻;领域;创新;实践

前言:

近年来科技进步将我们带入新媒体时代,更多的媒介及信息平台涌入生活和工作。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新闻领域发展提供新机遇,但是一定程度也要带来新挑战[1]。新媒体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快速、便捷、全面,但是其也对新闻领域造成巨大打击,新闻和新媒体各有利弊,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融入,以新媒体在新闻领域的创新,突出新闻报道亮点,吸引人们眼球,促进新闻领域更好发展。

一、新媒体的应用价值

信息全球化持续扩展的背景下,更多信息技术融入人们生活,人们通过手机、电脑足不出户的了解自己所想要了解的世界各地信息,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对于传统新闻而言,新媒体的应用价值突出。

1.1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传播速度领先于传统新闻,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技术领先,可采用最快速度及最便捷方式向人们传递实时新闻及时事政治。以新媒体快速传播的优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新闻消息,无需繁琐审核,大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而传统新闻在时间及地点方面的限制就导致其时效性不如新媒体[2]。

1.2传播范围广

传播范围方面,以电视新闻媒体进行传播,其对地域有限制,且对电视信号有一定要求,传播内容限制在本地范围,其他区域和国家的信息较少,但需满足的传播条件的较多,传统新闻无法满足人们阅读需要[3]。而新媒体可在传播中突破上述限制,在互联网、局域网支持下,可实现新闻内容的跨区域实时传输,帮助人员在家中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拓宽人们阅读范围,也可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娱乐需求。

1.3传播内容不受地点及时间限制

人们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可联网的新媒体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国家大事、各地新闻,还可以搜集自己喜欢的新闻内容,了解世界各国民族发展状况,这是传统新闻所达不到的。传统新闻内容有所限制,用户不能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内容,且传统新闻也受地点限制,用户只能在电视上得到信息[4]。介于此,新闻行业应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尽快调整出现的诸多弊端,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其在新闻领域创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国家新闻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莫大便利。

二、新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特征

伴随新媒体技术持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一定变化。垂直化、专业化是新媒体的重要选择,其通过行业专业信息获取更多流量[5]。新闻事业是社会发展的“瞭望哨”,其时刻保持和社会一线的接触,对新媒体技术及传播方式掌握及应用也较为迅速,一些新媒体立足于新闻专业,致力于提供某领域相对集中、专业化的信息,以此成为新闻行业观察、业务交流及学术交流新平台。在新媒体影响下,新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新闻专业性更强

新闻以其独特渠道优势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在我国发展时间也由来已久,伴随新闻长时间发展,人们对新闻的依赖性更高,表明新闻权威性及专业性毋庸置疑。新闻分布信息前,经过实地搜集、整理分析、语言组织、集中审核等多项复杂程序,确保播出内容真实性及专业性。正是这种特征,其符合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且满足人们多元化阅读需求。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也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人们对一些国家大事和重要政策了解时,往往更相信新闻,以新闻了解事件真实性。虽然新媒体技术对新闻造成一定冲击,但新闻的地位不可替代。

2.2新闻包容性突出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网络和通信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普及,若此类地区采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新闻,其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缺少对应软件和硬件支持,导致当地居民并不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此时,传统新闻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传统新闻的包容性突出,且其在国家各个地区发展由来已久,一些硬件设施基本满足需求。

三、新媒体在新闻领域的创新实践

3.1新闻素材的创新

现阶段,新闻数字化转型是其不可忽视的新趋势,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发展迅速,对传统新闻报纸传媒造成巨大影响。为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领域应注重对新闻素材创新,积极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可以构建电视台专门的新媒体平台,确保新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一些新闻的详情通过电视新闻的方式跟进报道。同时,新媒体平台应在新闻媒体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延伸电视报道范围、广度,注重增加电视新闻信息量,大屏和小屏优势互补,也实现新闻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拓展新闻素材来源,发挥新媒体优势作用,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体验。可以在保持传统新闻素材编辑模式基础上,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以新媒体全面了解更多新鲜新闻咨咨询,让受众通过新媒体的途径参与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同时,电视台可以将新闻素材采集和编辑工作上传到新媒体上,让受众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进行互动。要注重新闻盘点回顾。在素材搜集上,可以主张大众参与,构建新闻公众号、APP、短视频平台等,大众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上传到公众号、新闻APP中,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更真实的新闻素材,由新闻编辑人员科学审核后迅速制作为新闻。采取这种方式,工作人员在一线搜集新闻素材的工作压力大大减小,且全民参与,新闻报道的范围和质量大大提高。此外,好新闻值得回味,可以将一些典型的新闻及时回顾,例如将2018年年终,新华社、中新社及央媒纷纷盘点当年的十大国际新闻、十大国内新闻以及体坛、娱乐界盛事等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对受众造成追忆触动,让人们回顾以前的难忘瞬间,人们通过手机、电脑观看自己想看的历史新闻,满足人们个性化阅读需求。新闻回顾盘点对用户也是一种触动,通过回味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描绘出时代变迁画面,受到大众关注。在回顾过程中,要注重采取数字化的方式,以数字化后的报纸传播,其速度更快。传统新闻素材需经过搜集、编辑,在印刷出版,多个中间环节导致新闻编辑耗费时间较长,新闻时效性较低。而数字化新闻“报纸”使新闻素材更具有时效性,可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此外,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闻素材的覆盖范围更广,传统新闻受地域限制,其覆盖范围有限,超出范围的新闻时效性及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素材通过网络传输、网络推广,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对新闻阅读和传播,成为当下新闻素材转型的趋势。

3.2新闻报道的创新

新闻报道方面,要实现新闻的全媒体互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利用所有可利用的媒体手段,构建更大、更全面的新闻报道体系。同时,全媒体的互动也可以看作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包含新闻内容生产、多平台互动,构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闻报道体系。例如,对于报纸和新媒体的互动,最开始在报纸和网络间,两种独立媒介开展互动,报纸属于产出新闻媒介,新媒体属于对新闻的推广,属于新闻覆盖网络的媒介。之后报纸和网络融合,二者有机融合,在电视台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中实现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相互融合的模式更加高级,新媒体和新闻采取更深层次的互动。自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以来,新闻报道表达形式不断丰富,尤其是无人机、HML5、AI、AR、VR、4K、5G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其在新闻报道中纷纷亮相。公众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接触新闻。相较于传统新闻报道方式,将4K超高清与5G网络传输技术,Vlog、全景视频、网络电台节目等更多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新闻报道领域,可全方位展现出新闻的色彩。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视听体验、便捷传播方式拉近了人们和新闻的距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参与到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了解时展新态势。以信息可视化技术为例,互联网不断发展导致社会个体面对信息严重过载状况,用户面对实时更新的海量新闻,冗余信息对其接收信息内容造成不同程度干扰,故对受众选择及判断造成负面影响。此时信息可视化技术作为可处理和表现信息的有效手段,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趋势之一。信息可视化技术通过信息图表,以信息内容为核心,对信息选择、加工、组织,使其更简明且突出内在逻辑。以视觉传达设计,将抽象的信息转为生动图形、图表,可增强新闻传播趣味性。例如,2019年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构建“一图解读”模块,以长图方式解释两会内容,将数据及文字转为设计元素,以扁平化设计呈现内容,语言精炼、用户浏览信息负担得到减轻,设计创意及技巧的使用也提高了用户阅读体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是时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新媒体技术对新闻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其对新闻领域造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新闻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新媒体技术支持,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量也更大,可打破地域对新闻传播的限制。因此,要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创新实践,实现新闻全媒体互动,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促进新闻行业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视听新媒体领域十大新闻[J].中国广播,2021(02):77.

[2]邹洋.新媒体时代H5新闻的优势与展望——以井冈山报社新媒体运用H5新闻报道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1(01):81-82.

[3]李明德,赵琛.新媒体时代“四力”的突围与跨越——基于“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几个焦点[J].编辑之友,2021(01):12-20.

[4]李芸.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要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

[5]张松.试析媒体融合发展的价值取向[J].记者摇篮,2020(08):88-89.

作者:徐宁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