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商业性报刊新闻传播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重视新闻报道
《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办于1857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改为《香港中外新报》后,虽然仍以报道商业行情为主,但所刊新闻进一步增多,设有《京城全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栏目,发行对象也由最初的商人扩大到一般市民;《近事编录》创刊于1864年,除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外,也大量刊登新闻,是当时所有中文报刊中最早报道巴黎公社起义消息的报纸,其新闻还常被当时的《上海新报》转载;《上海新报》创办于1861年,是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该报初创时分为两个版面,第一版是商业信息和新闻,刊登过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在第二阶段时,中外新闻占据第二版,大多译载或转载中外文报纸,还辟有《苏省日报》专栏;《申报》创办于1872年,是上海的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该报更是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在多地聘请特约记者,还向社会征求各方面稿件,并从1874年开始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与政治性报刊注重言论相比,商业性报刊更加重视新闻,遵循重新闻、轻言论的方针,视新闻为立命之本。以1883年2月6日的《申报》为例,报纸总共8张,广告占4张。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和广告在商业性报刊中分量相同,因为任何广告都是依附在新闻之上的,广告带来的巨额利润是以真实及时的新闻为前提的。而商业性报刊重视新闻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治性报刊重言论、轻新闻的不足。
(2)加强新闻时效观念
《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创刊于1827年,初创时为双周刊,后改为周刊,每周二出版;《德臣报》创刊于1845年,初创时为周刊,1862年2月1日起改为日报;《孖剌报》创刊于1857年,是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日报;《上海新报》是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日报;《申报》创刊时为两日刊,出至第五期时改为日刊,星期日休刊;《字林沪报》、《新闻报》也都是日报。与一月一出的宗教性报刊相比,商业性报刊的出版周期大大缩短,同时商业报刊对信息量的要求也大大增加,这就势必使商业性报刊要在新闻采写、通讯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便增强采写效率、提高新闻时效。如《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了电报。电报在发展之初被称为“闪电式的发展路线”,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信手段。随后,其他报刊也开始注重新闻时效,大规模地利用电报发送新闻。当今,时效性仍是媒体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3)改进报刊样式
《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改变了传统的线装书样式;《上海新报》在1868年进入第二阶段后,样式已接近现代日报,是国内最先使用白报纸印刷的报纸。该报自1870年3月24日起率先在每条新闻上加标简明题目,用头号字排标题,四号字排正文,此前国内各报都没有专门的新闻标题。商业性中文报纸成为19世纪70年代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样板和直接模仿的对象。
(4)创办副刊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副刊即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作品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刊名。《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创办我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申报》非常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公开征集文艺类作品,并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后出版副刊《自由谈》。商业性报刊副刊的内容,主要是消闲文字,与报纸总体报道内容无直接关联,但这都为今后副刊成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奠定了基础,如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2、商业性报刊“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
以《申报》为例,它在报刊经营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在发行发面,《申报》采取低价销售的营销策略,每份报纸定价仅为8文;《上海新报》为与之竞争,每份报纸的售价从30文降为8文;《新闻报》售价为7文,比《申报》还便宜1文。《申报》还雇用报童在街头售报,并注意加强外埠发行工作,在部分城市设立分销处,聘请经理人负责当地的发行事宜。没有设置分销处的地区,则委托信局代寄,邮费另加。在广告方面,《申报》积极宣传广告的作用,向社会招刊广告。史量才主持《申报》时期,继续延用张竹平任总经理。张竹平在馆内专门设立广告推广科,四处招揽广告,并且改进广告设计。《申报》还根据报纸版面的地位等级将广告分为“论前广告”(封面广告)、“后幅广告”、“中缝广告”、“紧要广告”、“特别广告”等。其中,“中缝广告”一直沿用至今。1935年,《申报》每月的广告收入平均在15万元以上。与政治性报刊依附党派提供资金不同,商业性报刊在报业经营上采取依靠广告、发行等赚取利润的策略,这是商业性报刊保持言论独立的重要经济基础。这种报刊经营理念使商业性报刊具有活力,不像政治性报刊依附于某个阶层或政党而死气沉沉。商业性报刊对发行、广告的重视,不亚于政治性报刊对言论、宗教性报刊对传教的重视。没有发行、广告,商业性报刊就没有利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我国现在报纸重视广告的价值与商业性报刊重视广告的作用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商业性报刊“自负盈亏”的报刊经营理念也是当今我国媒体走企业化经营之路的开端。
3、商业性报刊与其他报刊之间的互动
(1)中文商业报刊刊登京报部分内容
《香港船头货价纸》改为《香港中外新报》后,开设《京报全录》栏目;《香港华字日报》所刊内容以翻译外报和转载京报为主;《上海新报》也摘登京报上的消息,还刊登“辕门抄”的江苏政界消息;《申报》还刊登京报的“宫门钞”;《字林沪报》“首列上谕,尊君也”。中文商业报刊从邸报中选取有价值的内容刊登在其报纸上,既使一般市民了解商业信息,也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政和国家大事有所知晓,从中选取自己所需要、所关心的和感兴趣的信息。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报的发行。
(2)商业性报刊巩固政治性报刊发展成果
政治性报刊较为激进,常常与当权者处于激烈的敌对立场,这使得它们经常处于“尽情地抨击当局”和“无情地被当局取缔”的状态。如《苏报》肆无忌惮地鼓吹革命,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结果被判处永久停刊。与政治性报刊相比,商业性报刊存在“保守”、“守旧”的不足。《申报》主张“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在新闻报道和言论方面持中立、谨慎的立场,1872年创刊,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前后历时78年。也就是说,正是这所谓的不足才使得政治性报刊的观念和新闻报道方面的成果保存下来。试想如果没有《申报》等商业性报刊,中国新闻传播史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所以,纵观中国新闻传播史,尽管商业性报刊在我国近代报刊中不占主流,但是它以新闻业务、经营理念和与其他报刊间的互动等方面成为我国近代报业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杨璐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新闻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