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主体的转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新媒体与新闻传播
(一)新媒体的内涵特点
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互联网覆盖范围的增大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新媒体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平台。以网络平台、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时效性、灵活性与互动性,普通市民可以真正参与到新媒体的新闻播报环节中,这改变了报纸电视等单方面的信息传播格局。市民从单纯的观看者变成直观参与者,并将其主观意见直接表现出来,使舆论的走向更加直观明显,也方便相关媒介对讨论热点进行后续报道。以广西电视台官网为例,网络平台上不仅有按照频道内容进行划分的各个板块,也有着电视栏目上所没有的,以广西新闻、第一书记、新闻夜总汇、快乐挑战星等栏目为内容的热点节目板块。与此同时,其网络平台上还有春节晚会的报名入口,线上活动的链接以及部分讨论板块等。简言之,广西电视台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信息量大、传播范畴广、综合性、互动性、时效性较强的新媒体优势,通过将网站打造为融电视播报与互动平台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实现了电视新闻与网络平台的结合。
不可否认,以网络为信息平台的新媒体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也开始朝着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交互性更强的方向不断发展。新媒体为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平台。传统纸媒与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始建立官方网站与微博,并通过电视节目网络化,实现新闻传播范围的扩大化。在广西电视台创建的广西电视网上,我们不仅能实时收看电视直播的新闻内容,也能点播自己喜欢的栏目的录制视频。这种传播方式避免了受众因错过节目播放时间而错过信息接收,也通过保留原始的新闻资源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进而将电视媒介与网络平台紧密结合,实现新闻传播领域的多元化。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关注群体自发进行的信息或网页链接转发,也能使新闻以更快的速度传递至更远距离,同时也扩大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新媒体丰富了新闻传播形式,扩大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通过受众阅读、观看的方式得以传播。然而,这种单方面的信息接收很容易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失误,从而导致新闻无法被受众及时得知。首先,新闻传播的单调性很容易令受众群体在长期收看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而缺乏内容与形式创新的电视频道也会因为与同类栏目缺乏区分度而丧失宣传优势,进而导致受众群的流失。其次,传统媒介对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时间都有严格规定,诸如购买报纸困难、上班时间与新闻栏目相冲突等现象都可能导致部分观众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新闻内容的接收,从而错过重要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问题通过传播方式的丰富得到解决。此时,新闻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完成了在网络上的二次传播,并通过传播形式的综合运用实现新闻在网络上的反复播报,进而实现其影响力的扩大。以新闻在线的微博为例,其微博内容多以近期栏目中探讨的热点话题与实时发现的民生问题为主,通过网友对相关微博的转发,使新闻内容得以被反复提及,从而增加普通市民收看到相关新闻的可能性。新闻本身也得以在微博平台中被保留下来,从而使今后进行的相关新闻信息的搜集工作变得简单。
(一)新闻传播主体的多样化
新闻主体包含了在传播环节中起着不同作用的新闻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新闻传播主体则是指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的新闻当事人与新闻传播者。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主体即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它们通过专业记者采访获取新闻内容,成为新闻消息的独家方,通过参加记者会,采访政府部门相关领导,约见新闻当事人,基本实现重大事件的深入与跟踪报道。然而,新媒体的冲击使普通市民和一些机构也开始成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者,促进了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就职业新闻主体而言,他们依然是重大新闻事件的主要者,依然掌握着主流的媒体声音。他们始终遵循新闻传播所必须遵守的路线、方针,所以职业新闻媒体在采访政府机关、企业名人、热点敏感话题时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资源优势。纵观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电视栏目与网络平台、官方微博,不难发现那些就热点话题采访政府、企业负责人的新闻基本只出现在电视栏目,而较少见于新媒体平台。对普通受众来说,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新闻的可能,使得市民的身边事能为更多人所关注。简言之,新媒体较强的交互性使普通市民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能够完成信息的意见反馈与新信息的工作,使者与受众角色产生融合,进而使新闻传播变为一种社会化、平民化、普遍化的大众传播活动。与此同时,以群体为主体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因为与部分专业媒体展开合作,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并提供给受众一个更加轻松、活泼的讨论平台。
(二)新闻传播主体的转变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加速了传播主体转变的进程,也促进了传受主体间的双向互动与广泛交流。不再固定的传受关系建立在媒介传播方向的流动性上,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主体的转变是从传播者与受众界限模糊化开始的。以政府、新闻机构为主要信源的传统媒体一方面强调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通过寻求微博、网络平台的帮助,实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多渠道信息。这一过程中,普通市民可以通过登录微博、微信等APP终端实现新闻的实时收看,反之也能借助网络平台完成新鲜事的第一时间,或对新闻发表评论意见。信源范围的扩大化一方面使捕捉新闻、及时反馈重大事件的难度降低,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公众与记者之间的界限。以发生在广西医科大学“学长扮女装替学妹考试,两人均被开除”事件为例。由于一份开除学籍处分的决定在网上备受热议,所以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然后有网友开始对“校方处罚是否过重”“学长也是蛮拼的”等话题进行讨论。接着,以人民网、新华网福建频道、南国早报为代表的新闻媒体才参与到事件的报道中来。不难发现,这一事件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被打破,人们在阅读新闻的同时通过移动终端发表个人意见,并将事件相关内容与个人评论予以,从而突破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完成了普通民众向新闻传播主体的转变。
三、传播主体转变带来的影响
在人人都是新闻者的时代,网络不仅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时效上的保证、促进了新闻资源的共享,也实现了新闻内容的社会化。通过在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之间的相互切换,普通市民在更直观地把握生活重点、视角更加广阔的同时,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平民化与大众化。在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的微博主页上,网友不仅能找到电视新闻中重点播报的内容,也能发现大量以网购年货、吃货日记为内容的民生问题报道。这些大多取材于热心网友亲身经历与意见反馈的新闻,不仅反映了普通市民的关注重点,更是直接取材于网友的微博,让普通市民体验了一次当记者的感觉。让市民切实参与到新闻传播的环节中来,激发他们的传播和阅读兴趣,也是促进新闻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在新媒介的发展之下,今天的媒介既能提供视、音、文字甚至触觉和嗅觉等五官感受齐全的信息,还能实现远距离、高信息量和高储存力的传播。相对于缺乏传播效力的面对面的传播时代和五官感受不全的印刷和电波媒体时代来说,今日媒体的传播效力全面改善,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传播时代。因此,新旧交替的混媒介时代对媒体本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媒体要适应新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这势必就要求在传播活动中称为核心的媒体去相应地做出一些顺应新媒介发展态势的改变,建立一套适应新媒介环境的信息传播和应对机制。
作者:于双双 单位:广西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