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从编码解码理论看新闻传播规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从编码解码理论看新闻传播规律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从编码解码理论看新闻传播规律分析

一、编码解码需对等

传统传播学把受众作为被动的接收者,事实上,这一点已经被历史证明它的弊端。我国的新闻曾有一段时间只报喜不报忧,本以为是大家都觉得大好局面,却没想到这种做法即使报道失真又损害了报刊的威信。这个事例提醒了我们解码的重要性——在编码时,永远不可忽视解码人。霍尔认为,在意义交流的编码和解码双方之间存在基本的相互联合、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成对等时,它才产生。新闻所用的是语言符码,语言符码又根植于我们的文化、社会背景之中,要使看新闻的人会按编码者的想法解码,就要在编码时呈现受众所能理解的符码。曾说,“报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对的,‘软些,软些,再软些’要考虑一下。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新闻既要做得符合大众的理解水平,又要切合文化、社会背景。[4]如果按编码者个人意志来完成新闻报道,并与解码者处于不平等地位,最后只有两种结局,一是造成解码者的“选择性感知”,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庞杂、信息过剩到让大众屏蔽不及的如今。二是由于不对等产生“扭曲”和“误解”。尤其需要提及的是,由于地域之间有较大的文化差别,在对外国新闻时,更加应注重编码的对应性,否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例如,陈力丹在关于819讲话的评析中举例,2013年8月1日,我国各主要官方网站均在显著位置持续48小时安排一篇文章《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文章称“俄罗斯已经从一个强大的国家变为一个在经济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了”,引用了一些道听途说的话,第二天,俄官方网站《俄罗斯之声》中文网站回应了中国网站的批评,并准备把文章翻译成俄文拷贝给外交部。这就是编码者站在不对等的立场上对解码者进行传播的典例。

二、三种地位

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释,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相对应。相应的,存在着三种假想地位:“主导-霸权的地位”,大体上按照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协商”地位,加以一定修正以使之有利于反映自身立场和利益;“对抗”地位,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全然相反。由于我国的新闻集团都是国营性质,尤其是各大日报,常被群众反映有着浓重的党性,特别是在我国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报刊所刊登的新闻大多是在歌功颂德。邓小平在《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到,“《新华日报》最近做得好一些,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说明,新闻工作者的编码如果妄图行为控制,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坦然地呈现,往往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只有尊重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才能使新闻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编码者与解码者始终处在对抗地位,一方自以为是地传播,一方满不在意地忽略,那么新闻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陈力丹在关于819讲话的评析中提到,“如果读者认为党性色彩太重,其实是党性发挥不够的表现,也就是人民性不够,为人民服务不够”。要想解码者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就要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编码,即坚持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把群众作为基石,把群众放在首要位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告诉我们,编码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第一步,如果要想解码者有合乎实际的理解,就一定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一个扭曲的平面绝不可能还原本来的世界。

作者:刘青青 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