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闻传播图像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闻传播图像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闻传播图像化研究

一、新闻图像传播的数字化时代到来

到了20世纪末,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又拓宽了,互联网成为了新的一个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自己不再只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传播主体。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交互性特征给新闻图像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一个非常宽广的视域。现今新闻图像在报刊或者杂志的报道中,无论是从图片的使用数量上还是从图片所占用的面积上都比以往有了大程度的增加,同时图像在质量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印刷精美而又色彩清晰的图片。现在但凡是稍具名气的报刊杂志都建立起了自身的网络版。网络版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不用像纸质版那样受版面空间的制约,在对新闻图像进行编辑和排版时也都比纸质版要更有弹性,这样都使网络中的新闻图像在传播内容方面更加灵活多彩。现今,媒体和大众对于新闻图像都非常关注,衡量一份报刊杂志发行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中新闻图像的使用及其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新闻画面在电视新闻中一直都是居于一种主导性地位。近些年这种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和事发现场相关的图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新闻报道中,这样可以使观众在第一时间能亲眼目睹事发现场的相关情况。现在很多的电视台也都建立起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能够进行网络直播以及重播,这样就让新闻图像的传播功能得到了更广泛的延展,电视画面通常都是转瞬即逝的,这种方式是对这一缺点的一种矫正。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网络来获取新闻信息,一些门户网站诸如新浪、搜狐、网易等都有许多的图片和图像专刊以及视频专栏等。互联网中的这些图片传播比传统的传媒方式要更具有优势。首先,在网络新闻中,人们可以同时看到照片、视频、漫画等多种新闻图像,这就可以让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加全面和更具有深度的了解,且这种多维度和多方位的图像报道可以使新闻的真实性得到有效地提高。其次,对于新闻图像的制作也越来越便捷。不是只有新闻媒体人员才可以把摄影师以及业务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新闻图片传到网络上,就是普通的大众也完全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图像上传到网络上。在新闻图像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很多图像都是制作者从相关报道中进行复制获取的。毋庸置疑,在互联网中,这种复制的确是非常便捷的。最后,网络新闻中的图像能够有利于人们随时地查询与保存。只要网站不把图像删除,那么人们利用搜索引擎就可以查找到,这无形中就使得图片出现的频率与次数增加了。现今,新闻和图片以及视频是制约网站新闻与阅读率能否拥有广泛受众群体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来获取新闻信息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它比使用电脑还要方便。虽然手机不像电脑那样有较大的屏幕,但是人们可以通过滑动屏幕的方式来实现图像的收缩自如,从而达到阅读新闻图像的需求。再加上智能手机所带有的摄像功能,人们可以随时把图像传到网络上去,QQ以及微信等通讯软件更是让图像的传播更为便捷。如果图像被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转载后,就会一炮走红,甚至是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反响。现今,对于新闻图像的传播而言,手机又成为了一种非常便捷的交互式媒介。

二、以图像为主的新闻播报形式出现

现今,不但是在新闻传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图像,也开始出现了一种以图像为主的新闻播放形式。新闻图像不但不再作为新闻报道中的点缀,而且开始和文字报道平分秋色,甚至是有“喧宾夺主”的趋势。在新浪、网易、搜狐这些大型的网站中,人们都可以看到很多视频专栏类的新闻,通常是一些和时事类相关的新闻报道,人们只要一点开,就会出现许多的与此相关的图像信息,吸引着大众来观看,从而使大众能够深入地去了解相关的问题。现在的图片新闻其发展态势是非常迅速的。这些图片新闻是指主要以图片为主,以简单说明为辅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搜狐网站里设有一个专门的栏目叫做“看图说话”,就是利用各种直观的图表来让大众了解那些相对复杂的财经问题,这种方式既避免了文字报道的枯燥,又容易使人理解。正像该栏目所说的,就是试图让大众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像来了解难以理解的财经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说是给大众提供了一种了解财经信息的新的视点。此外,许多大型网站,例如新浪、凤凰、网易、搜狐等都设有“一周图片”这样的专栏,目的就是利用图片的方式来让大众了解到国内外的各种时事。

三、新闻图像的市场化

和之前的图像生产方式相比,现今新闻图像更多地是利用商业化的方式来进行生产。之前,报刊杂志中的新闻图像多是通过自身专门的摄影师来拍摄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的诸如法新社、美联社以及路透社这些著名的媒体机构,都建立起了自己专门的图片库以及图片网络,他们把本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摄影师拍摄的图片进行存储,然后再进行销售,或者是购买那些有版权的照片然后再将其销售出去。这些机构都有自己专门的图片网络,例如法新社图片网、美联社图片网、路透社图片网等,它们存储的新闻图片都有高达几百万张的数量。在这方面,我国的媒体机构起步较晚。目前我国主要有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等,所存储的图片也都有几十万张的数量。这些图片不但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丰富性,还可以给其他媒体以及大众体验带来便捷的途径。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发展迅速的视频类网站,例如美国的Hulu、YouTube,中国的优酷、百度、腾讯、PPTV等视频网站也都广为人知。对于新闻图像而言,目前的视频网站所使用的都是“免费+广告”的营销模式,在观看新闻视频之前,一定会有一些广告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广告通常是这一模式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有一些媒体机构是利用分销版权的方式来实现盈利。这些网站秉承的营销理念就是让人人都成为生活的导演,充分发挥出了互联网所具有的互动功能,使大众开始从新闻信息的被动接受对象转变为主动的者,这对于网络视频产业来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腾讯视频中就推出一个“拍客频道”,利用付费方式来向广大的网友征集那些具有新闻价值以及奇闻异事内容等视频,进而给新闻图像的群众路线营销带来了一个很有效的渠道。

四、新闻图像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性

在近现代的西方政治学领域中,美国的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最早意识到了公众传播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他对此进行了深入系统性的分析和阐释。他指出,人类是生存在两种环境里,一种叫做现实环境,另一种叫做拟态的环境即“假环境”。大众传播构建起了各种社会现实,每个普通人都生活于这个“假环境”中。他的这个两种环境理论对于大众传播在社会现实中的巨大建构功能做出了深入的阐释。美国的另一个学者莉莎•卡特赖特也曾指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到处都充斥着许多的视觉图像,它们具有再现这个世界并赋予其意义的巨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现今的文化已经日益成为了一种视觉文化,现今,图像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插图,它们承载着更加重要的内容。这些图像正在不断地对我们的舆论和价值观以及信仰进行着塑造和建构。这些学者都在阐释着一个观点即图像具有一种强大的功能,那就是对于社会现实的建构作用,它建构起了一种“图像世界”,而真实的客观世界正日益被这个“图像世界”所替代。和艺术类以及文学类的图像相比,新闻图像所具有的真实性以及和大众利益之间的紧密相连性,这些特征就使得它所建构起来的世界能够对人们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它能够让某个问题或者某一类问题得以彰显出来,并引发大众的想象,从而产生某些社会情绪,并对社会形成一种明显的影响力。

五、结语

随着新闻传播图像化的迅速发展,和之前相比,新闻信息无论是在话语建构方式上还是在传播观念以及传播形态上都呈现出了鲜明的不同之处。从印刷出版物到电子传媒,从权威性的媒体机构到普通百姓的手机微信以及微博,这一切都在表明新闻图像中蕴藏着巨大的功效。它的功能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对意义的简单再现,也不再只是起到对版面进行美化的功能,它更重要的是实现文化表征的一种建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成为了一种对社会意义进行再生产的过程。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拓展到多个领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等领域,甚至是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它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它所扮演的角色是越来越重要了。

作者:王铭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