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义图书中报纸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义图书中报纸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义图书中报纸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思考

【摘要】既然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新闻传播活动,那么必定要有传播新闻的工具。图书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的介质载体。图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报纸便是广义图书的形式之一。本文就报纸行业的发展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相互推动作用和当今新媒体对报纸行业发展的冲击,对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方式的影响以及报纸如何在新闻传播中重新崛起和谋得报纸生存的一席之地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报纸;新闻传播;新媒体;报纸崛起

一、报纸与新闻传播的相互推动作用

直到今天,图书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图书,泛指各种类型的读物,既包括甲骨文、金石拓片、手抄卷轴,又包括当代出版的书刊、报纸,甚至包括声像资料、微缩胶片(卷)及机读目录等新技术产品。由此可知,报纸是广义图书中的一种形式。报纸是最早的新闻媒体。报纸这一新闻媒介的兴起推动了新闻事业跨越式的发展。新闻无时无刻不在,但早先的时候如何进行新闻传播却是人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最初人们只能进行口头新闻,或者以信号作为媒介传递新闻,再或者进行所谓的飞鸽传书,进行书信传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刷技术的发明,促使邸报的形成,通过不断的演进,现代形式的报纸得以诞生,这从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信息的传播,从最初的只是刊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等政府官文,主要是为了向地方政府通报朝廷信息,转变为刊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软新闻与硬新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望了解自己周边与外面世界的新闻信息,比如商业市场的供需行情涨落趋势;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报纸的产生为新闻信息大范围大规模的传播提供了可能。但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事业的大发展促进了报纸销量的大幅度上涨,使报社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为报社发展走上规模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报纸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改革完善,推动报纸不断的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二、新媒体撼动报纸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报纸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严重地撼动了报纸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人们不在那么依赖从报纸中获取新闻信息,转而将目光焦点转向新媒体。新媒体具有全时性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更新或直播新闻,更加符合满足新闻时新性和全时性的特点;新媒体拥有海量信息,能满足人们对大量新闻信息的需求;而且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对象广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新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手段具有多样化,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与阅读习惯,这些特点使新媒体成为当今人们眼中新的宠儿。但传统报纸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新闻信息给予及时到位的报道,对受众群体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要求,且报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利于读者的阅读理解,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报纸发展,使得报纸在与新媒体竞争中落于下风,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报纸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据媒体报道,2009年初,美国报业一度陷入生存困境: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消息邮报》宣布停刊,有150年历史的《旧金山考察家报》也宣告歇业;另外,《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以及多次因调查性报道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费城询问报》等几家大型报业集团也寻求破产保护;世界知名的《纽约时报》自1851年创办以来一直以内容权威严肃和财务稳健著称,最近也不得已忍痛将报社大楼租赁出去。①

三、报纸在新闻传播中的崛起

传统报纸随着新媒体到来的冲击,处境令人堪忧,生存状态岌岌可危。报纸要想重现以前的辉煌,在新闻传播中崛起,报社必须进行必要而正确的改革措施。

(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报网联合

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销量锐减,人们围绕“报纸”是否消亡展开了激烈的论证。面对这个困境,报纸唯有积极的应对,退避三舍只会让自己更被动。1996年1月,《纽约时报》建立了报纸网站,仅在当年4月,网站日均用户就多达140万,开启了“报网融和”的大门。②由此可见,报网结合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传统报纸传播面窄、反馈和互动性差、速度慢,而网络传播面广、反馈及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报纸与网络的联合可以说是取长补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报纸的短板。因此,传统报纸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建设,与新媒体相结合,特别是网络,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推动报纸的发展。我想报纸只有顺应时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才能在这波涛汹涌的社会中重新树立起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而不是被时代的涌流所淹没而溺水身亡。

(二)内容为王,编创出新

一方面,“内容为王”是报纸竞争的一般准则。报社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读者需求,以此来个性化的编选自己的新闻报道,但内容必须保证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和新鲜。而且报纸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工具,新闻报道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紧抓时代的脉搏,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从群众的生活中搜集鲜活的报道素材,捕捉人民真情实感,用清新的文风、质朴的语言、鲜活的事例、现场的温度来表达,让我们的新闻报道吸引人、感动人、感染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报社工作者都可能是新闻信息的产出者,因此要提高报社从业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新闻报道的内容才会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报社还可以在报纸的编排上进行独特的设计,体现自己报社的风格特色,能够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记忆更加深刻,以此获得读者的喜爱与支持。如果报社能够做到“内容为王,编创出新”的话,那么他就会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报纸的权威性建设

报纸经过长期的发展,有着一批专业的工作人员和严格的工作制度,这些保证了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性。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被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所包围,时间被碎片化,浅阅读化,这些都对报纸的权威性造成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要守住报纸的权威性这一高地,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对报纸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新闻的真实,不损害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受众的信任。还有新媒体的信息都比较表层化,往往难以道出新闻事件的本质与影响。而报纸却有着一批专业的工作人员,所以报纸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新闻进行深加工,进行深度报道,这样更体现报纸的权威性。

(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个报社的品牌形象对报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时候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南方周末》在品牌形象上以其精辟的语言和高雅的画面体现了其核心价值“记录时代进程,在这里读懂中国”以精准的语言道出了报纸和读者的质朴愿望。③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当中,没有事物是停滞不前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广义图书中报纸与新闻传播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新媒体冲击了报纸的发展,报纸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下滑,但是报纸和新闻传播的关系仍在曲折中发展,虽然它们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它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报纸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报纸将不会在新媒体时代中消亡,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注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杨晓丽.行走在报网融合最前沿[J].新闻导刊.2008,(4):21-22

③祁晓娣、张睿.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生存发展问题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10,26(6)

参考文献:

[1]宋娟.图书的传播功能与社会影响研究[J].南京图书采编部.2100(18)

[2]吴怿.陶建杰.传播、报纸与新闻——论罗伯特•E•帕克的传播思想[J].2008

[3]杨晓丽.行走在报网融合最前沿[J].新闻导刊.2008,(4):21-22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游祯武 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