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新闻采访论文范文

新闻采访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新闻采访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新闻采访论文

采访类电视新闻论文

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

电视新闻采访类节目的采访大部分都是由记者出镜进行的报道,记者的言行举止及现场的背景都是传达信息的载体。记者要把自己融入到采访现场氛围的事件中去,感同身受地组织好语言,准确地把这种感觉传递给观众,同时还要学会将相对有价值的画面及时地呈现给观众并加以适当的叙述与评论。采访中记者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采访效果。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要注意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不能一口气提问完,要关注观众此时的心理状态,要留下悬念,从而激发出观众对此新闻的兴趣,提高新闻采访类工作的质量。

二、注意对采访细节的控制

由于采访节目的不同要求,新闻工作者要面对的受访人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接受采访时,受访人的心理与生理反应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要认真分析人物特征,及时找出应对受访人的策略。眼睛是心灵之窗,采访者在进行访谈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受访者接受访问时眼神的变化,避免因对受访人缺少本质性的了解,在工作过程中缺少观察能力,从而造成所拍摄信息质量较低,画面毫无张力与冲击感。采访者应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进行快速捕捉及时记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将手、脑、眼紧密结合,制定合理的采访类设计,找到最合适的采访角度,才能找到普通中的异同、平凡生活中的真谛、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三、要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所有的新闻都源于生活,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每一个事实都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生活中发现的新鲜事物,要及时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通过采访迅速判断消息的真假,以最快的速度对其进行报道。同时采访时还要注意观察事件的变化,用采访引导出事件的真面目,对于事件的发生,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地将事实与观点及时地呈现给观众,从而保证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艺术性体现在对新闻采访现场的把控。采访者不能因受访者文化程度与知识层面的不同,就表现出不同的采访态度,不能将自己凌驾于受访者之上,尤其是当受访者是弱者时,采访者更应该体现出其职业道德,表现出良善动机,发挥其人文关怀精神,使观众感受到新闻报道传递出来的正能量,从而更好地掌控新闻报道的整体流程,达到预期目的。

四、结语

点击查看全文

新闻采访技巧广播电视论文

一、做足前期工作,打有备之战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既是记者一项基本功,也是新闻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采访前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整个采访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的作用。采访前准备得充分,就等于完成采访任务工作的一半。山区条件艰苦,道路崎岖,有时到偏远农村采访,一个来回差不多就得一天时间,有时为了及时播出当日所采访内容,还得算好回到电视台对所采访内容的后期编辑制作时间,因此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备好、备足相关的采访工具设备。像我们山区电视新闻记者,可能都会吃过准备不足的苦头,我刚刚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时,对采访前的工具准备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有采访任务就直奔现场,有一次在接到下乡采访任务时,拿到机子、带子、话筒就出发了,到了现场开机时,发现带子由于老化,拍摄时老是卡机,由于来时只拿了一个带子,没有备用带子,回到台里拿,显然时间已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上阵,拍拍停停,弄得自己很被动。因此,采访前的工具准备对我们电视记者来说至关重要,摄像机对于我们电视记者来说,就像是士兵手里的枪,一把好枪加上充足的弹药,才能打好战,同样,机器能否正常工作,电源是否充足,带子是否足够,是顺利完成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保障。其次,要围绕相关报道内容准备有关资料。从大处讲,就是要站在全局高度,了解掌握上级精神,以及近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等。这样有助于我们在采访时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问题。如果我们对宏观情况不甚了解,胸无全局,视野短浅,那么采访时自然无法站在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和分析事物,写出的报道就容易就事论事,缺乏深度。从小处上讲,就是记者要了解被采访者或是被采访当地的历史和现状,如某个乡镇的地理位置,人口,土地面积,特色产业,领导班子,新农村建设等。这样去采访,就不至于说外行话,容易与被采访者找到共同的语言。就不至于碰到尴尬的事情了。

二、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

由于是山区县,交通不便,一些记者一想到要下乡就紧张,平时能不下乡就尽量不下乡,围着县城机关部门转,围着会议转,工作虽然轻松了,但老百姓却并不买帐。新闻界老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因此,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基层和群众中,蕴藏着大量有新闻价值的题材。实践证明:距离群众的生活越近,越容易捕捉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2009年受莫拉克台风影响后的一个月,我带着《受莫拉克影响,我县猕猴桃损失惨重》的报题到一个偏远乡采访,在拍摄了一些猕猴桃受灾画面后,就想赶回去完成报道任务,却发现当地果农虽然在采访中有提及猕猴桃受灾严重,表情却很轻松。后来在与果农的深入交谈后了解到,虽然当地猕猴桃大量减产,但是,由于外来订单增多,猕猴桃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当地果农对猕猴桃增收信心十足。“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只有深入才会有深度,作为一名记者我牢记这句话。只有多下基层,多同群众交谈,才会让我们山区一线记者的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也会获得丰富生动的语言,为写出好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条件,“脚板子底下出新闻”这名老行话,正是告诫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善于在深入基层上下功夫,要不怕吃苦,多到小、散、远的农村走走,多到群众中走走。只有敢于吃苦,至人所未至,才能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好作品。

三、捕捉细节,彰显感染力

生动的细节可以调动观众的情感反应和情绪体验,引起观众的关注,吸引观众投入到新闻中,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因此,细节把握得好,新闻的质量就高;没有好的细节,新闻的质量就比较低。如果能捕捉到表现力强的细节,那就会使新闻主题更有感染力,否则,新闻就会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记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一边用心体验,一边认真采拍,充分掌握丰富的原始材料,然后通过分析、判断、提炼,把那些最能表现主题,特点鲜明,文字、画面语言内涵深刻的细节筛选出来,确定为典型细节。例如,当一位村主任谈起新农村取得的成就时,脸上流露出喜悦之情,可以将他的表情确定为细节,怎样抓细节呢?首先,选择恰当的位置,这样才能拍摄出满意的效果。其次要对采访对象进行观察,观察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深入、透彻的观察,其余部分稍稍注意即可。既要突出点,又要兼顾面,保持画面的完整性。第三,记者对新观察的事物,要进行思考,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要展开丰富多彩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小到大,要善于在联想的基础上再创造,丰富其内涵,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

四、尊重采访对象,营造良好气氛

点击查看全文

采访电视新闻论文

一、电视新闻采访的方法

(一)对专题性新闻的题材进行确定

专题性新闻节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方面,这种节目的民生性较强,可以被不同层次的观众所接纳,因此能够成为融合到人们生活当中的一档优秀节目。一个节目是不是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位是否准确,定位是否准确对新闻的采访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对现代化都市进行太多历史报道,与城市的定位以及发展不相符合,对新闻节目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确定好新闻报道题材,是进行新闻报道的前提,也是做好一则新闻的基础。在当前新闻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着手于专题性新闻的制作与宣传,比如制作时政、经济、文化、体育等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使观众在观看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选性。地方电视台在对专题性新闻题材进行选择时,不仅要对新闻的主题进行关注,更需要根据城市的特征以及当地居民的需求进行主题确定,不能盲目选择。因此,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调研,对新闻题材进行选择,需要找好城市的定位,也要找好被采访对象以及采访主题的定位,以免出现定位不准的问题,从而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比如重庆电视台每年制作的年度感动人物专题新闻报道中就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重庆电视台首先对报道的主题进行确定,这档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选定了一个基本的主题,即感动。该节目的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分组,分散到不同的基层地区寻找感动人物,对他们的事迹进行采访,最终组合制作成为一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要想对地方电视台的专题性新闻进行准确的定位,应该要学会舍得,即舍弃不适合节目发展的空间。专题性新闻的设计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而定,任何一档高质量的新闻都是紧跟时代的,与时代的发展特点相吻合,在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对于一些专题应该加强研究,选择一些可以涵盖多方面的新闻消息。在进行新闻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进行关注,也对城市建设进行关注,对旅游进行关注,对各种社会服务进行关注。这些节目在不同的时间段播出,使得人们可以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

(二)采访要做到准确简洁

电视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只有掌握了事实,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从深度以及广度上对各种电视新闻事件进行充分的认识。电视新闻的电视新闻采访,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做到准确和简洁,用最简明的语言将电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即可,不需要太多修饰。在采访的过程中,只需要将问题抛出来,讲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梗概,即可以实现电视新闻采访的目的,记者在根据各种电视新闻专题进行采访时,设置的问题也要精简,围绕着设置的话题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才能挖掘出最有用的信息,避免出现信息浪费。比如某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栏目中,有一个板块是对市民的各种小事进行报道,报道时长较短,一般是利用简洁的语言将事情叙述清楚即可。这就需要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要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对被采访者提出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得到有用的信息。

(三)在采访过程中要尊重被采访对象

对被采访对象的尊重,是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在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不能问过于唐突的问题,也不能过于让对方难堪。只有循序渐进地引导被采访对象对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让被采访对象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记者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四)边问边听边思考,提出即兴问题在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在某些民生调解类节目中,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对象的一方由于与另一方的谈话出现问题,突然离场,这种情况并不在记者的控制范围之内;再比如一些被采访对象的回答,并不一定能够按照记者预想的发展。因此,在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的思维要随时变化,随着访谈的深入,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提问契机,根据被采访对象的回答即兴设置新的问题,往往能够收获到更多。

点击查看全文

新闻专业新闻传播论文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由于上述师资偏重理论性、硬件配套不完善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专业教学模式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课外实训课程、试验室操作课程难以开展。课程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目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和合理。理论课比重偏多,实践课较少。

二、改革方向的探索

1、根据职业化教育的目标,合理分配课程教学比例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性较强,(比如需要具备新闻采访能力、新闻写作能力、新闻编辑制作能力、新闻策划能力、重大新闻直播的能力、口头报道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和课程性质来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建议将60%-70%的学分放在专业和实践课上,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锻炼和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扛机器能拍,进机房能编”的目标。

2、加强师资配备和教师深造

鉴于西翻院新闻专业师资力量的客观现实,我们首先应当加强现有在职教师的培养与与深造,要求现有专职教师通过自学、参加社会技能培训、购买网络课堂等方式让让老师在现有较强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掌握1-2门新闻采编、剪辑制作、摄影摄像等实践专业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以适应该专业设置的要求,从而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打下基础。另外,可以考虑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引进几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同时要求自有教师参加外聘教师的实践教学,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达到师资力量的提升。

点击查看全文

探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应用

由于广电媒体单位的数量有限,而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招生量逐年大幅增加,因此学生在媒体单位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常只能旁观记者采访、摄像师拍摄、剪辑师后期编辑,极少有亲自进行策划、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的实战机会。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黄淮学院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特点,基本构建了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以下结合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经验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和课程论文3个环节。开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

课内实训即以案例教学、项目模拟等方式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其内容应包括摄影摄像基础技能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训练、非线性编辑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技能训练、播音与主持技能训练、广播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纪录片制作技能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分配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训的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实训要由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或具有地方媒体实战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指导教师,以便帮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