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研究

摘要: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现代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高速便捷的应用方式使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但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影响程度愈加明显。虚拟空间内的数据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态势,各种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网络信息安全也成为人们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关注的重点问题,对计算机网络事业的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概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策略,以促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下,其技术核心是网络技术,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让人们在工作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便捷。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其丰富的应用土壤和现实巨大需求,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技术优势,使其应用功能逐渐多元,公众在进行享受计算机技术应用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同时面对网络信息的安全威胁,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等问题都会造成网络信息的遗失,对网络应用者造成潜在的安全威胁和隐患。为提升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需要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计算机行业的持续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快速的收集、处理和存储,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大到国家机密,小到个人的隐私。为了确保人们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安全性,互联网安全防护部门就加强了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顾名思义是指计算机领域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便会随之产生大量的网络数据信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运行需要依靠数据资料为依托,同时也会伴随系统的持续运行衍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从某种层面而言也是网络信息的应用。网络信息的有效应用能够为用户带来应用便利,而网络信息的不良使用则会给用户造成数据失窃、系统瘫痪等问题,因而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问题,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关注重点。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使用户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应用计算机程序和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本质是避免数据资源造成恶意破坏,需要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存在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安全防护,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需要对这一信息技术进行全面与更加充分的了解,如果不能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使用,那么就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不良的隐患,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安全威胁的问题存在诸多方面:其一,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利用网络空间领域存在的恶意程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实现计算机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造成单个计算机系统的感染或者大面积计算机系统的感染和瘫痪,计算机病毒自身具有可触发性、潜伏性以及传染性特征,网络数据传输也是病毒感染的直接途径,计算机病毒程序的入侵可能造成巨大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其二,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攻击方式,其中还包括非破坏性攻击与破坏性攻击两种类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会造成巨大影响,非破坏性攻击主要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安全威胁,信息炸弹、拒绝服务为主要攻击方式,但是其攻击行为并不会对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数据造成安全威胁,而破坏性攻击的主要攻击目的便是网络信息,通过系统入侵方式对运行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的遗失,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黑客主要通过木马、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系统实施破坏性攻击行为;其三,网络安全意识缺失,由于当前计算机能够为用户提供的应用功能逐渐增多,用户进行信息登录的途径也逐渐多样,计算机用户在进行技术和系统应用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而很多用户由于安全意识缺失的问题,便会无意间造成网络信息的外泄,缺乏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也会使计算机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长期存在,进而造成系统的信息安全威胁。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要健康的合理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其四,计算机系统自身的问题,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系统大部分都是Windows系列,很多用户计算机安装的操作系统都不是正版的,这样漏洞在所难免,漏洞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如长期不对漏洞进行修复,为恶意程序所利用,会对系统带来损害。但我们及时发现并修补漏洞,就不会带来很大损失。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策略

应当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避免计算机用户的网络信息受到入侵,增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防御能力,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一)维护账户安全

当前用户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主要为C1级、C2级,安全程度不高,网络数据信息传递过程中便会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不法分子便会利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存在的弱点,对系统进行恶意攻击,因而进行网络信息的主动防护,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现代生活方式需要在各种应用程序中遗留账户、密码等数据,特别对于网络购物、理财、在线支付等应用功能,账务、密码等数据信息将会直接影响用户的财产安全。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为保证账户安全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高度防护,不能够遗忘账户和密码信息,也不可以随意将个人账户和密码信息泄露给他人,用户也可以通过提升密码复杂程度、不同应用程序设置不同的密码等途径,提升账户信息的安全程度,实现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二)设置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应当注重防火墙的构建。防火墙是当前计算机系统常见的防护策略,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自我防御的有效策略,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具有鲜明特征,安全性和实用性都相对较高,在不改变系统应用状态的情况下实现对于计算机应用程序和系统的全方位防护。防火墙能够对系统的非法访问行为进行主动防御,通过IP识别访问系统和程序的安全性,对不良信息、网址进行筛查和过滤,从而实现对于危险访问行为的主动屏蔽。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一般是具有自身的安全系统的,但是在遭遇病毒、木马的攻击后,就不能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计算机杀毒软件能够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病毒进行查杀,保证系统中不存在病毒程序,从而保证网络和系统的运行安全,进而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对于病毒、木马查杀软件,还要及时对其进行升级、更新病毒库,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病毒、木马识别、查杀的需求,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三)重视补丁程序的更新和装入

伴随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力实施,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计算机漏洞的存在是造成病毒入侵的关键,而计算机网络系统无法避免各种漏洞的存在,程序编辑、软硬件配置都可能造成系统漏洞,进行补丁程序的写入能够有效完善系统漏洞,用户在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补丁程序的更新。计算机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自动提示各种系统和程序漏洞的存在,通过漏洞扫描能够及时发现漏洞存在,应用360安全卫生等安全防护软件进行补丁的及时更新和装入,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安全。

结束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依托。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影响网络行业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网络安全意识缺失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信息安全威胁,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存在,严重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维护账户安全、设置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重视补丁程序的更新和装入等途径,都能够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的完善和提高,用户需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商庆伟.基于网络安全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运用[J].电子测试,2017,(19):113-114.

[2]王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与技术策略探讨[J].电子测试,2018,(6):130-131.

[3]温斯琴,王彪.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仿真模型[J].现代电子技术,2017,(3):89-91.

[4]肖霞.基于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1):73-75.

[5]郭天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管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5):118-119.

[6]徐长安.《网络安全法》解读[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

[7]张康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2)

[8]马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03):131-133.

[9]刘军.小议网络计算机安全隐患及漏洞挖掘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7.

[10]徐长安.抵制网络谣言从我做起[J].信息化建设,2014.

作者:周振林 单位:兴安盟行政公署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