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在21世纪发展之初迎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互联网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代名词,人们越来越能体会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将围绕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展开讨论,并结合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实际发展状态,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人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为新型网络安保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为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贡献力量。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引言

数据量大、数据真实、处理速度快、数据系统庞杂是大数据信息处理的主要特点,而传统的数据库由于存储量小,无法实现准确分析和快速传输,对于信息的获取极为不便[1-2]。因此,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防范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想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保证广大用户的隐私安全,为人类新时代的社会文明迈出重要一步。

1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安全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成熟,这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技术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云端”,而是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并给诸多传统行业带来了极大影响,很多行业也以此为契机实现突破,比如网络直播。计算机信息技术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隐患,增加了人们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形成网络安全隐患,成为当下人们热议的主流话题。从前,人们更担心的是“小偷、抢劫、骗子”,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骗子”可乘之机,各种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唏嘘不已。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包括密码、通讯、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等着诸多方面,利用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信息处理等技术,会加固信息处理的安全性,避免他人恶意获取计算机的重要数据。资源共享是计算机最重要的衍生功能。5G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输速度,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资源共享也变得越来越常态化。随着网络的普及,资源共享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以往“蓝牙”是人们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现阶段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网络软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开发也使得网络软件的功能不再单一,数据量大增,而大数据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传播,数据信息也必须应用网络技术,二者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网络时代下大数据资源的开放,必须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护,避免数据信息处于不利的地位[3-4]。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

21世纪是“大数据”的天下,数据分析成为当下各行各业进行用户分析、抢占市场的必备工具,面对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资源共享带来的安全隐患

实际生活中大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求与他人共享资源,这不仅会让人们觉得很方便,同时也增添了生活乐趣。电影爱好者喜欢在“豆瓣”上分享影评,有的人在“喜马拉雅”上分享自己的配音,有的人喜欢在“网易云音乐”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音乐故事,还有人喜欢拍“抖音”记录自己的生活,各式各样的选择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许多色彩,人们在享受这些美好的同时也不难察觉其背后的隐患。每一个APP的诞生和运行,都有专业的幕后团队在“为人民服务”,用户在使用一款软件之前必须先进行注册,现在注册方式也越来越人性化,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直接登录,无形之中,用户的基本信息就泄露了,包括与社交账号绑定的手机号以及身份信息。实际上很少有人会在意这背后的隐患,主要是人们的防范意识不够,因此资源共享的同时会给黑客可乘之机,窃取有价值的计算机数据,破坏网络资源传输。

2.2肆意妄为的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自行复制的计算机指令或软件,能够对计算机的数据信息造成不良影响,它能使电脑瘫痪、黑屏、数据丢失,甚至无法修复。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和破坏性,需及时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前,“盗号木马”“熊猫烧香”被很多人领教过,其中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盗号木马”窃取用户的个人账号,以用户本人的身份向好友借钱信息,以此敛财,许多网友深受其害。网络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病毒防范是计算机安全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2.3网络自身的安全漏洞

网络自身的安全漏洞主要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协议的具体实现过程或系统的安全策略出现缺陷。手机或电脑里的软件会不定期提醒更新,手机系统、电脑游戏也都需要更新,计算机也会经常弹出“修复补丁”的提示,这是因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当发现漏洞时要及时填补,就好像人的伤口,如果不及时清理,伤口会持续恶化、感染,计算机漏洞也是一样的,即使是大家非常信赖的Windows系统本身也存在缺陷,而不法分子正是抓住这些漏洞向网站发起攻击。

2.4管理制度的不规范

处在数据信息“漫天飞”的大数据时代,但大部分人对“大数据”没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虽然身处其中,但很多人对自己的个人信息缺乏保护意识。大数据其实是IT行业的专业用语,是计算机、信息科学以及统计学三门学科的综合应用,简单理解就是庞杂的数据合集,适用于当今非常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的本质是处理庞杂的数据体系,随着科技进步,云计算广泛应用,云时代的到来将大数据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大部分人只停留在概念性的简单认识,并不懂得大数据的真正内涵,因而信息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目前,相关的监督、检查部门也存在执行力度不够或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是规范网络安全环境、提高人们防范意识的重要手段。

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的措施

3.1完善计算机的安全制度

计算机信息安全通常被看作法律的灰色地带,不太能引起大家重视,除非发生非常典型的大型网络事件,否则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无形之中给网络黑客助长了不正之风,很多网络不法分子会认为:只要事件不大,就没人管。可见,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力微不足道。我国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构建和谐、规范的网络管理体系。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一方面可以约束不法分子的不良行为,提高法律约束力,给大众增加安全保障;另一面也能站在法律的高度呼吁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共同协作,不给网络黑客可乘之机。

3.2增强大众的安全意识

便利的网络生活也增加了人们信息泄露的风险,看似简单的身份信息绑定,背后的运营团队却能快速获取用户的大部分信息。大家的从众心理也会大大削弱自我防护意识。曾有报道指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普通的上网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影响,仅有不足10%的人认为计算机信息安全不仅仅只是防止信息泄露,还涉及打击网络犯罪、保护核心信息以及防护基础设施。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宣导,提高人们的自我防范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宣讲、广告等途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建议。防护不代表拒绝,人们无法脱离网络生活,但防范意识必须要有,比如下载软件的时候要通过正规的网络商城下载;可以通过安装杀毒软件给计算机增加保护“铠甲”,定期清理垃圾软件、修复漏洞;另外,广大女性同志在网购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电商平台;注册时尽量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以增加安全度;切记不要随意点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防止重大钱财丢失。

3.3建立计算机的防护系统

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的建立,其主要目的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良好的防御体系能够有效抵挡网络黑客的非法攻击,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完善计算机的防火墙等安全防护系统,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防御能力。防御系统并不是万能的,但一定是有效果的,除此之外,还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检查计算机防护系统的抵御能力,将非法攻击消灭在萌芽阶段。另外,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人员还要加强对网络异常的分析和认识,不断提升评价手段。对于重要信息资料,一定要加密保护,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挡垃圾软件的入侵;另外,做好备份,防止重要数据信息完全丢失。

3.4加强计算机的内部监督

通常来说,计算机相关的公司或用人单位在聘用工作人员之前,都会让工作人员先签一份保密协议,主要是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公司的重要数据丢失或泄露,以保证公司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监督力度也是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的重要举措,加强管理力度,提升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避免因为某个人的疏忽或失误,造成企业和个人的重大损失。

4结语

由此可见,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宏观意义上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防护系统,优化内部人员监督体系等都是加强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防护措施。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提升个人防护意识,规范日常操作行为,以免损害自己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赵超.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5):117-118.

[2]胡洋.解析中小企业应用SaaS平台模式的信息安全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79-180.

[3]曾敏,戴卫龙.勒索病毒原理分析与企业有效防范勒索病毒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18):124-125.

[4]李焕.多层次体系环境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概述[J].信息系统工程,2019(6):65-67.

作者:杜娟 单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