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提上日程。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国家主任亲自担任组长,以此可见对网络发展和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1目前高校网络现状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人口相对密集,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学生的思维活跃。目前高校的网络现状包含了一下几方面:①系统分期建设,缺乏安全规范: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分期建设,逐步完善。从数字化校园到如今的智慧校园,由于前期的建设在安全规划、安全分区上未作严格的要求,大都根据使用情况,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导致信息资产大都统一存放以致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级别难度增大。②网站建设和管理不统一:高校内部网站数量多,建设单位杂,安全管理困难。③网站日常维护缺失:高校网站重建设、重功能,日常安全维护较差,一些已公布的安全漏洞常常得不到修复。④安全防护意识有待完善:目前已有的安全防护手段包括出口行为审计、防火墙、漏洞扫描、上网行为分析、入侵检测、信息审计。⑤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制度都存在缺失,信息系统建设,运维安全措施不到位。
2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包含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三者缺一不可,小到个人信息大到国家机密,任何国家、部门、行业、个人对信息安全都必须非常重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隐私权的被侵犯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其重要性呼之欲出。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数据显示,其拦截的骚扰电话数量惊人,用户每接到10个电话,其中就有5个是骚扰电话。邮件管理部门同样有这样的感叹,垃圾邮件骚扰电话无孔不入。其根源就在于信息的泄漏。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也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
3网络安全的产品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逻辑或者物理的错误导致数据遭受到泄露、破坏、更改,系统能正常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具有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等特征。近几年来信息安全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产品层出不穷,图中列举的负载均衡、防火墙、防篡改系统、信息审计、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漏洞扫描等都能有效地帮助网络管理员更好、更有效管理网络安全。很多人认为有了防火墙,网络就安全,其实防火墙只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配备入侵检测可以把透过防火墙的攻击做相应的记录,并做出相应的判断(通过、禁止、阻断等动作)。采取终端安全保护系统以“主动防御”理念为基础,操作系统与策略地有机结合,通过对端口、代码、数据文件加密、网络连接、上网行为审计分级控制、移动存储设备接入,实现操作系统加固及信息系统的可防御、可控、可制止、保障终端系统以及数据的安全。
4高校网络如何实施信息安全,杜绝信息泄漏
制定网络安全管理章程,做到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第一责任人,建立校、院两级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主管领导对网络安全负总责,具体管理人负主责。在各二级单位设立网络安全员,加强对各级网络安全管理员的业务学习,负责保障和监测本部门的网站和自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对各网站实行安全责任人,由安全责任人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以及网站信息内容审核、监控,力求能够快速、妥善处理各种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对于BBS、博客等具有交互信息网站,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和实时监管的制度,执行7*24小时不间断监控,有效防止信息泄漏和扩散的风险。源头上制定安全规范,从源头上阻止信息的泄漏,传输过程中增加网络安全相关设备,积极完善网络中遗漏的漏洞,增加安全力量,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对接IPDB安全基础信息库,主动发现漏洞,积极配合处理。启用VulTracker漏洞管理与自动化跟踪平台。
5结语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移动终端已深入学生群,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管理制度以及师生观念观点、学习方法以及行为习惯,如今高校的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形态以及业务都面临重大的变革。随着信息网络的深入,资源信息的共享,迈过了网络建设的时代,信息安全将会成为如今高校网络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时代标志着信息的重要性,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信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延明,许宁.高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保障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4(10):134-138.
[2]陈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03):44-47.
[3]刘金勇.浅谈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及解决方案[J].农业网络信息,2015(05).
[4]林已杰.高校网络实践思考[D].西南大学.
作者:曾红玉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