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移动网络下的高校移动学习问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移动网络下的高校移动学习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移动网络下的高校移动学习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通过移动网络学习和阅读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进而涌现出了大量的移动学习服务和移动学习终端应用。本文通过网络调查法,调查了我国20所高校图书馆移动学习情况,从而分析当前我国移动学习和移动学习终端的应用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网络;移动学习;高校图书馆

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终端阅读和学习。根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其中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纸质报刊阅读量持续下降。由此可见,通过移动网络学习和阅读正在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移动学习服务更是亟需发展。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的概念在2000年由戴斯孟德•基更(DesmondKeegan)引入中国,主要是指学生依靠手机及相关设备,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进行学习。借助于移动网络技术带给用户全新的学习感受,移动学习被认为是将来终身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学习模式之一。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面向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推出的新型数字化服务。在移动图书馆的用户群体中,最多的为高校在校学生。因此,本文选取国内20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移动服务进行调研,通过比较分析后,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提出了提高移动学习质量的针对性建议。

一、高校移动学习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依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的最新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榜单,选取前20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艾瑞深中国校友会至今已连续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具有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价值。在调查内容方面,经过前期阅读文献和网站调查,大致分为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交互和资讯新闻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均包含多项内容。通过登陆各个高校图书馆网站,在站内查找各项内容,或在搜索引擎中,以“某高校+某项内容”为关键词检索,查看该校是否开展该项服务。以“√”表示该高校图书馆含有这项移动学习服务,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习资源情况

学习资源一般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本研究从中选取了馆藏书目、数据库资源、电子书、视频资源和馆际互借服务五个部分作为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学习资源建设方面较为突出,基本所有高校均开展书目检索、数据库检索、电子书和馆际互借服务,但在视频资源等新型资源建设方面相对薄弱,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学习工具情况

学习工具包括环境、硬件和软件三个部分。环境是指用户移动学习的场所,在图书馆中即为自习座位和研修间两部分;硬件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图书馆中的计算机设备和用户自身拥有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软件指用户开展移动学习的网上平台,包括移动网页、移动APP等。本次调查选择了环境、硬件、软件三部分内容中的预约计算机、预约座位、预约研修间、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五个方面作为调查方向,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只有少数高校图书馆开展了预约座位和预约研修间服务,甚至没有高校开展预约计算机服务。在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平台方面,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均开展了这两项服务。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图书馆开展的移动图书馆大多数为超星图书馆的嵌入,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如清华大学是自主开发APP建成移动图书馆。由此可得到,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移动工具建设方面着重于软件建设,较为忽略学习环境的维护。

(三)学习交互情况

学习交互是指用户与馆员之间的交流和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一般来说,交互方式包括在线咨询、表单咨询、学科馆员、常见问题、交流论坛等。“常见问题”是最为普遍的交互方式,每所高校图书馆均有该项服务。其次,大部分图书馆也开展了在线咨询、学科馆员、电话咨询和读者建议四项服务。只有少数图书馆开展表单咨询和交流论坛,同时只有清华大学一所高校开展了人工智能服务。此外,没有高校图书馆包含全部的交互服务内容,大部分图书馆只开展其中的少数几项,提供的交互形式较少。大部分高校满足于提供三四种服务形式,忽略了读者的多重需求。

(四)资讯新闻情况

在资讯新闻方面,我们选取了新书通报、阅读推荐、个性化服务、图书馆新闻、开馆时间五方面的内容。图书馆对于“资讯新闻”的建设较为重视和突出。“图书馆新闻”和“开馆时间”等信息均可在图书馆网页上快速查找,让用户能够了解到图书馆近期动态和开馆时间信息。大部分图书馆也开展阅读推荐、新书通报和个性化定制服务,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和研究方向定制服务和推送服务。

二、移动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资源内容不全

移动学习用户在不同情境下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同时对学习资源的格式也有不同要求。图书馆用户希望能够直接获取资源以及便捷有效地进行资源检索。馆藏检索是所有图书馆的建设重点,高校图书馆基本全部提供馆藏检索服务,包括书目检索、数据库检索、电子书检索等。但同时发现,由于各高校经费限制等原因,只能购买个别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内容不够齐全,导致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时不能检索到需要的内容,或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多次检索,非常不便。此外,各大高校虽提供视频资源,但在检索功能、资源质量等方面与其他资源项目相比较弱,视频内容多是高校自制,没有系统性、连续性的资源内容,较为零散且数量少、期数也不完整。

(二)学习工具功能较少

大部分图书馆开展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服务,仅有少部分图书馆开展预约研修间和预约座位服务,并且没有图书馆开展预约计算机服务。高校大多实现无线覆盖,图书馆内部环境舒适,有较浓郁的学习氛围,查阅资料也非常方便,用户都希望能到图书馆进行学习,而图书馆空间有限,座位有限,因此图书馆开馆时间、预约座位、预约研修间等服务显得至关重要。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缺少这部分的服务内容,并且在微信平台、移动图书馆等服务方面也缺少自身特色的推送及服务。

(三)学习交互方式单一

移动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和不解。用户此时就希望能向同学、教师、图书馆员进行咨询。学习交互方式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用户可以针对问题特点和轻重缓急程度选择不同的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学习交互方式比较单一,仅提供几种咨询解答的方式,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四)资讯新闻不够及时图书馆提供的资讯新闻服务能够使用户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掌握学习资源动态。通过前面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虽然在资讯新闻服务方面较为突出,如提供新闻、开馆时间、阅读推荐等服务,但也存在新闻滞后、没有在节假日之前通知闭馆放假时间以及阅读推荐和新书通报服务更新不够及时、书目推荐没有针对性等问题。

三、应对策略

(一)整合学习资源,合作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应当提高自身的资源质量,提供多种形式、多种格式、多种内容的学习资源,不应只局限于馆藏资源与传统的电子资源。如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专门列出了支持移动设备的数据库;哈佛大学图书馆提供视频的收藏和转发功能,以便用户在无线网络环境下观看;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华视频”包含百年馆庆的宣传片和“在这里成长,我的图书馆”等视频资料。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录制名师的特色课程,制作成专题内容,供在校师生、在职研究生等学习。同时,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尝试自建搜索引擎,包含自身拥有的资源,让用户可同时在多个数据库中检索。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网页上的木铎搜索,就可同时检索图书、视频、数据库等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所图书馆无法做到包含所有的学习资源,但多所图书馆合作就有可能得到。通过各地区之间、同种学科属性高校之间的联盟,资源共建共享,既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检索,节省时间与金钱,还可以使用户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同理,数据库开放商之间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合作,整合学习资源,减轻高校的购买压力,同时也缓解用户的检索压力。

(二)开发学习工具,丰富服务内容

移动服务即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用户提供服务,因此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刻不容缓。超星移动图书馆是为各图书馆制作的专业移动阅读平台,用户可在移动设备上查阅借阅信息、移动阅读等,十分便捷。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的是超星移动图书馆,但笔者认为,图书馆自建APP可提供更有针对性与全面性的服务。除了APP之外,微信平台也可以看作是小型的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可以通过推送图文信息与用户交流,传递图书馆新闻动态;用户也可以通过工具栏,实现简单的馆藏资源检索、座位预约、常见问题解答等功能。在服务内容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较少有开展预约座位、预约研究间、预约计算机等预约服务,这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困扰。由于图书馆空间位置有限,常常会发生到达图书馆却找不到座位的情况。因此,除了预约服务外,图书馆还可提供座位动态服务:通过统计图书馆自习室总的座位数量,再结合图书馆门口进出刷卡机制,实时向用户反馈图书馆剩余座位信息,避免出现“白跑”的情况。

(三)提供多种交互方式

在上述内容中提到,用户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不同的咨询服务方式,因此图书馆应当结合多种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并及时回答用户的疑问。哈佛大学图书馆将咨询服务整合成“askalibrary”服务,其中包括了表单咨询、实时虚拟咨询、学科馆员服务、常见问题等多种服务,并且各个服务之间相互关联。如表单咨询系统会自动形成问题库,排序之后形成常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学科分类,列出问题与答案,同时也要提供学科馆员的联系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设计一个特色人物或卡通形象,通过和本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合作,实现该形象与用户交流或提供帮助,吸引用户的目光。如清华大学开发的人工智能“小图”,由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回答用户问题,既可以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又能有效地回答用户疑问。除此之外,微信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也能很好地实现和用户的交互,既能解决常见疑问,又能通过后台管理渠道,快速、便捷地了解用户的最新需求和疑惑。

(四)针对性的学习服务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新闻资讯服务方面建设较为显著,能在页面显眼位置了解图书馆动态与大事,需要改进的就是更新的速度,图书馆应当及时更新新闻,提前告知闭馆信息,定时更新开馆时间等。除了更新速度之外,页面的排版方式、文章内容、图片照片等内容也需要改进与加强。1.加强个性化服务。对用户进行针对性服务,较受用户欢迎。该服务可提供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根据自己关注的热点和兴趣订阅信息推送等。因此,图书馆可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从个性化定制中了解用户的需求趋势,从而在采购时或开展活动时有所针对,让用户更加愿意使用图书馆资源。2.加强新书通报与阅读推荐方面的建设,新书通报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知道图书馆的新资源,及时使用需要的内容。阅读推荐则需要了解针对不同专业与不同兴趣的用户。如日本筑波大学就在booklog上开设了“学习支援书架”,结合图书馆的“learningsquare”服务,让各学院的学生推荐对本专业学习有帮助的书籍。图书馆也可通过分析用户的借阅记录、关注热点等信息为用户推送书籍信息以及馆内购买书籍等。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根据自身学校特色和学术氛围列出推荐书单,作为必读书目长久推行,作为高校的一个标志品牌,让用户通过这份书单进一步了解学校及其图书馆。

作者:黄梦瑶 张剑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