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探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以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劳动力就业为研究对象,先归纳之前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然后分析青岛劳动力就业的现状,最后从正负两方面影响深入探究青岛市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旨在通过此制定的有关政策性建议,弱化消极影响。

[关键词]青岛市;信息技术服务业;劳动力就业

0前言

在青岛市信息经济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劳动力就业总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低技能劳动者则被智能化取代,可能面临失业。当下青岛市人民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与总量矛盾的问题,影响劳动力就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总结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1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信息产业,众多学者虽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在定义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肯定的是,信息产业的内容与结构是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可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影响,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研究信息产业的影响符合青岛市实际发展,作为国家重要信息经济示范区,信息产业是青岛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领域,在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借此,本文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信息传输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整体,分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衡量方式与指标可由三种形式表示。第一,多数学者以国民经济的产值为业内衡量标准,若以单一的产值经济指标衡量信息技术发展难免过于单薄,可能会漏掉其他重要因素,因此会有专家学者对信息技术的衡量方法有所怀疑,表示此类方法还需商榷。第二,以日本小松崎清洁为主的信息化指数法在信息产业中被广泛使用,因为该方法计算更便捷、实用性更强、数据易得,可以更全面地进行信息化横纵向分析,被更多学者用于研究信息产业发展程度。通过信息化发展指数数据,科学计算青岛市信息产业进步的衡量标准,即通过资本劳动比的模型,分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路径[1]。第三,使用适合产业衡量指标的形式,如偏度、产业峰度或者专家自建指标衡量产业发展水平。在劳动力影响就业因素方面,更多学者认为这与劳动者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有关,人力资源教育对劳动者的素质影响的确很大。在信息服务业发展影响劳动力就业方面,我国学者尝试以实证的方式,对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属性进行深入研究,但因为选择的发展阶段不同,其结果有所差异。如信息产业的发展可对劳动力总量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有的研究表明信息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起阻碍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信息服务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大,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信息技术体系发展的完善,才突显出信息服务业对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我国与欧美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成熟度相比,青岛信息产业发展具有时间短、规模小的特点,即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所以本文研究着重在当下信息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2青岛市劳动力就业现状

第一,人口量与就业量分布上。近几年青岛就业人口与就业数量不断提升,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数据可知,2015年末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为909万人,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为92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0.9%。据人力资源统计局统计,2015年青岛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4.5万,次年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8万人。2017年,青岛市实施就业创业政策,全年城镇就业新增73万人,其中有外来劳动者33万人。到2017年年末,城镇中失业率为3.12%。第二,就业结构变化。根据青岛市经济发展形势,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科学分配,以2017年为例,青岛政府发布的当年经济运行情况中指出,截至2017年年末,青岛市内经济运行整体平稳,趋势向好;产业结构明显,第一产业逐渐被第二、第三产业替代,且稳健发展;当年生产总值高达11037.2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5%;服务业作为推动青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经济已经超出工业和建筑业总和[2],服务业包含金融业、零售业与营利性服务业。根据2017年青岛生产总值的构成可知,青岛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制造业与服务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合理发展。但是随着各产业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就业稳定性降低,特别是金融业、邮政业与交通运输仓储业就业压力很大。

3青岛信息服务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青岛市在发展中,无论是新技术的使用,还是宏观经济的发展,都促使劳动力需求发生变化。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有很大影响,其中包括积极与消极的部分。

3.1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

首先,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就业岗位种类上有所增加,即产生很多新兴产业,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灵活的就业机会。其中,更多的是与互联网有关的岗位,我国近几年新增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业,有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金融与共享经济等,受国家政策与资本助力,很多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在信息产业壮大的同时,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拉动了劳动力就业。从信息行业岗位角度分析,此行业提供的岗位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研发工程师、运营、人力资源与数据分析等,根据领英发布的人才报告显示,当下数据分析是最热门的岗位,人才需求经常供不应求。从新增就业方式分析,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工作地域的限制,增加就业灵活性,如直播行业、网络自媒体、网约车司机等[3]。总的来说,信息服务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带动其相关领域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带动了劳动力就业。其次,新信息技术的产生,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有所增加。当市场中产生新的信息技术并领先于企业经营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时,企业就会淘汰旧技术,运用新技术。但是只有少数人掌握新信息技术并实际运用,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更让信息技术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出现相关人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企业会使用对外招聘与对内培训的形式来缓解高新技术人才缺失的问题。也就是说,人才的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工资率上升,造成劳动力的转移,图1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影响的路径。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在企业中的运用,需要企业员工都能掌握这一技术,此就造成人才短缺的情况。基于此,企业一般会使用人才培训与外聘人才的方法,即工作人员在完成之前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多花费精力在新技术的掌握上,因此过多的培训与学习会影响就业者的工作时间,导致精力不足。另外,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一般是将人才需求向高校反馈,然后学校为了满足社会劳动力的需求,紧急开设专业课程,帮助在校学生掌握新技术,进而走进符合新技术需求的岗位。无论是内部培训还是外部招聘,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资源,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人才缺口的。最后,节约资本型的技术可增加就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让劳动力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在生产过程中,可增加其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就业。所以信息技术的进步更倾向于资本节约型与劳动力使用型技术。

3.2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抑制

一方面,信息技术可替代部分劳动力,减少低技能需求的岗位。近几年信息技术变得智能化、深度学习化,并取得一定成就。借此传统制造行业中一些简单的人工操作就会被信息技术取代,低技能需求的岗位正在逐步被信息技术冲击。如文字识别代替人工翻译、数据库代替文件收集工作、二维码和移动支付丰富人们的支付形式等,未来还可能普及无人超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会发现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代替人做更多的工作。不只是低技能需求的岗位,高技术领域也被信息技术渗透,如金融投资领域中对于投资的量化,然后以计算机代替人发布指令。这种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劳动力的替代,造成部分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4]。同时,从供求关系上分析,社会中可就业岗位的数量在减少,劳动力数量增多,很容易出现劳动力过剩,生产要素不能被充分利用的结果,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率的增长很不利。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生产率大于劳动生产率,即生产过程中可提升资本要素的运用量,并因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产出率下降,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制约劳动力就业。

4结论

青岛市将发展信息经济作为自身经济转型的关键部分,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在信息技术手段下青岛市经济发展将会更快,对于其他城市信息经济的研究有借鉴意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会提升劳动生产率,这种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可能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影响,因此,要更好地制定解决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劳动力的就业政策。

参考文献

[1]铁瑛,崔杰.服务业发展“抢夺”了制造业技能吗?———来自中国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20,46(12):19-33.

[2]程名望,张家平,李礼连.互联网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劳动生产率提升[J].世界经济文汇,2020(5):1-17.

[3]葛阳琴,谢建国.需求变化与中国劳动力就业波动———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9,18(4):1419-1442.

[4]夏杰长.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增长型失业”的有效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2004(11):19-28.

作者:胡敬琳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