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主学习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主学习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主学习研究

摘要:培养移动互联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学者们对如何营造自主学习环境、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针对专业的学习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移动互联网络下学习模式的研究,构建了信息管理专业的自主学习模型,旨在促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主学习模式

一、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

1998年教育部实施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后,原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合并而成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开设信息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300多所。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交叉性跨学科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是既懂经济学和管理学,又懂计算机科学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带来社会环境的深刻变迁,原有的学科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其弊端。专业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方式单一、课程体系亟待更新及师资力量薄弱是目前信息管理专业变革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1]。目前,国内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之一是科目繁多,主修课程一般包括管理类课程(运营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等)、信息技术类课程(C语言、Java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系统类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运筹学等)等。课程体系的庞杂,为教学环节的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课程内容,结合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两方面的课程特点,构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合专业特色的学习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的理论模型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学习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支持,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结合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可以不受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等因素的影响,科学驾驭学习客体的行为模式和操作要领,与此同时教育者可以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强调以学习者主动学习为主,并不意味着教学者可以不参与。教学者仍负责学习资源的设计与组织、对学习者进行辅导和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其核心仍然是一个教学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加入,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更自由,教学者的辅导与评估方式更多样化。因此,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是由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的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地构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式。通常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包括四个因素:教学者、学习者、移动网络教学资源、移动网络学习环境。根据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的四因素,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信息管理专业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模型中,学习者在由教学者创建、过滤、筛选和维护的移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教学者辅助学习者在学习时收集资源,辅助其对知识点的分解和剖析,辅助学习者之间的讨论,辅助学习者对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网络学习环境由教学者创建、优化并进行维护;网络学习资源最初由教学者进行收集并组织,学习者通过学习和讨论,可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自主收集学习资源并进行反思。模型分为操作交互层、信息交互层和知识交互层,在操作交互层学习者通过移动网络环境与界面交互,获取需求信息;在信息交互层,学习者与教学者、其他学习者交互,在教学者的辅助下实现自主学习,解决课程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在知识交互层,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一起协作实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提升。通过模型中各要素的系统协同作用,综合教学者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者最终达到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移动互联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学习模式对策研究

经过上述分析,结合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便利性和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应构建学习者的移动互联网络学习模型,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把握,以适应社会需求。以下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探讨移动互联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学习模式的具体对策。1.构建移动网络环境下“C语言程序设计”生态学习系统。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者组织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学习者学习课程内容并提交教学者布置的作业,教学者需要一定时间将教学效果反馈给学生。而在移动互联环境下,教学者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课程设计,将教学资源组织并优化,学习者可通过移动网络中的即时工具、交流工具实现课程知识库的共享。教学者对整个课程的系统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将本课程的前沿和后续课程加以系统整合。2.通过信息交互层,及时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者应保证网络环境良好、网络运作正常,学习者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针对这门课程应有对“问题的提炼”,培养学习者的系统学习能力,鼓励学习者与教学者和其他学习者沟通与互动。3.在知识交互层,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将本课程知识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升级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例如,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与难点与“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横向比对;将“C语言程序设计”与后续课程“数据结构”进行纵向比较,进一步内化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将“C语言程序设计”与后续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相结合,把信息技术具体应用到管理系统的构建中来。学习者在移动网络环境中产生的大量学习数据,教育者应进一步整合到生态学习系统中,更新移动网络环境下本课程的知识库,实现本课程教学的知识创新。

四、结论

本文认为应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构建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管理专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拓展迁移—知识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该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者的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精通计算机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12.

[2]许雷.网络环境下的成人自主学习模式[J].成人教育,2007,(9):66-67.

[3]牟琴,谭良,吴长城.基于计算思维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53-60.

作者:姜慧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