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发展不能适应当前国家经济和IT产业发展新形势,介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改革思路,总结特色专业建设措施与经验。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

一、引言

一方面,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增速分别为7.7%、7.7%,到近两年保持在7%左右,这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阶段。另一方面,IT产业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经历了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的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因此,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培养并且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二、当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认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管理相关领域知识,毕业后可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工作,可通过数据管理与分析等技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减速转型,相关企业对信息系统(如ERP)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在萎缩,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信息产业的深入发展,海量数据已经成为可利用、有价值的重要战略资源。而对企业的数据资源,尤其是巨量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日益重要,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当下应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理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手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进行调整与改革,培养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适应IT行业尤其是大数据领域发展趋势的信息化高技能人才。

三、新形势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思路

下面以我院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中所做的探索与研究为例,进行总结。

1.校企合作是当前专业建设形成特色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互利共赢”合作模式。我们的思路是校企合作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分析信息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信息化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根据工作岗位知识、能力、技能要求确定课程内容,以掌握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技能为核心内容开展训练。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多种模式开展与企业实境紧密结合的情境教学;同时将企业文化、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交替进行,校内主要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带薪顶岗实习,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开展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

2.面向企业信息化、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岗

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我们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分解为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ERP应用与维护能力、网络基础应用能力、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能力,对照这些核心能力,建立相应课程模块。为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对应开设的主干课程如下。(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数据分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SQLServer企业级数据库技术、MySQL数据库技术;(3)ERP应用与维护能力:企业经营管理、基础会计学、ERP原理应用与实训;(4)网络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基础、Linux操作系统;(5)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能力:SPSS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基础、大数据分析项目。课程设置中突出实践性,实践实训学时占全部课程的百分比约为80%左右,能够体现出专业的特色,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的。

3.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请进课堂,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岗位需求和文化,按照“课堂学习——课程实训——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使学生掌握企业一线岗位需求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

4.教学资源建设

以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着力做好核心课程资源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引入企业项目案例,将企业项目根据工作流程,序化为一组可在课堂上分步实施的实训任务,通过实训任务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将项目实训完成过程录制成MOOC视频,放到学院MOOC平台,学生可以通过PC浏览器或手机APP学习。在MOOC平台上,为每门课建设包含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视频、课件、案例、作业、题库等在内的课程资源,使MOOC平台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互动的线上平台。MOOC平台可以辅助教学与课程考核,将教师尽量从这些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用于课程资源建设,用于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中。

5.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专业特色建设的根本保证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鼓励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带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请到学校课堂,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兴趣小组校外指导老师,将专业教师、企业讲师和优秀学生组成团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承接各类企业项目,通过竞赛、项目锻炼教师和学生。

6.不断完善专业实践实训条件

高职毕业生的特点是职业技能高,而这与学生在专业的职业化实践环境中不断训练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对专业现有的信息管理实训室进行改造,为实训室配备一台高性能计算机作为ERP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满足ERP专业方向建设改革需要。同时,新建一个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实训室,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和PC机,利用云计算Docker虚拟化技术搭建实训教学系统,选用主流计算框架与分析模型,将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企业级项目中,将理论知识、实训教学与项目实践融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项目实践能力。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IT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只有深刻把握时代脉搏,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深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才能不负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管莹.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4):20-22.

[2]魏树峰.高职SQLServer数据库课程改革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7-9.

作者:魏树峰 单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