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的美育定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从学生的当前发展来讲,舞蹈课程是实现其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未来就业来讲,舞蹈课程则是提高小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素质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其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美育定位应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但是目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中,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从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的美育功能出发,结合舞蹈课程构建内容,探索美育教育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美育定位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育在教育培养中的价值逐渐体现,让学生明辨美丑不仅是从视觉体验上提高其审美能力,更是从精神层面体现一个人的社会性质,即辨别心灵、情感、思想上的美丑,并以此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对学生自身发展负责,更是对青少年审美教育的准备。而舞蹈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其能够利用直观的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潜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并在未来职业规划中,利用舞蹈的美育功能强化小学素质教育效果。
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美与功能
(一)利用舞蹈课程,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
“什么是美?”是美学的基本问题,对美的认识不仅是审美实践的基本活动,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活动,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抵如此。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一种基本的心理诉求。但是对于“什么是美?”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只是有一个感性的概念,比如捕捉到美景、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一段灵动的舞蹈等,都会让人发出美的感叹,但是对于美的抽象定义却又含混不清。因此,在高校小学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具体的舞蹈课程,为学生讲述美学价值,让学生逐渐理解“什么是美?”“为什么会美?”等问题,从而深化对美的认识。
(二)利用舞蹈课程,提高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体验美不只是在感官上获得了愉悦的体验,而是通过与美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对精神层面的启发。从心理学上讲,我们能够通过主观意识获得感性审美与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将“美”的元素输入到头脑之中,又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对我们的审美潜力实现了唤醒与启发。而这就是为什么审美的过程能够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并达到陶冶情操、升华思想目的的根本原因。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利用舞蹈课程,学生也能够在欣赏中体会肢体美,并在表演中利用这种美学启发实现自我提升,进而利用舞蹈激发学生体验美、表达美的潜力。
(三)利用舞蹈课程,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提到美学,我们总是将其理解为“高大上”的经典艺术作品,其实不然,我们对于美的欣赏并不局限在艺术创作中,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是欣赏美的重要步骤,善于用美学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美是一个人欣赏能力的体现,艺术的形象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深深根植于生活之中,脱离了生活的依托,任何艺术作品都会失去美的内核。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也是如此,学校、教师只有从发现美、欣赏美的角度定义课程的美学功能,才能够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提供更加“接地气”的审美经验,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四)利用舞蹈课程,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创造的基础上的,对于美的探索是人的心理诉求,而一些人不满足于对既定的美学框架的约束,在表达美的范畴内加入自己的思考,则形成了新的美学观点或者艺术作品。在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教学中,美育的功能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更在于对美的创造能力。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其在情感表达中如何能够运用更加灵动、多变的方式展现形体之美对于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发。
二、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的构建内容
在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教师应该重视舞蹈的美育功能,利用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课等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舞蹈美育指导,让学生不仅能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提高编排能力、教学能力,还应该从审美教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教育舞蹈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第一,完善舞蹈技能课程。舞蹈的专业性很强,技能学习是基本功训练,不仅能够塑造学生的形体,更能够激发身体潜力,减少训练中的伤害。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专业训练中,教师应根据专业舞蹈学习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区别,对舞蹈技能的深度、精度、难度、专业程度等进行调整。例如在蒙古舞训练中,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教师通常需要从基本动作、舞蹈风格、舞蹈情感等角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其了解蒙古舞的基本体态特征,基本律动特征以及手臂摆动、步法变换的方式等,让学生在训练中能够初步掌握蒙古舞的风格,了解蒙古舞的美学价值。第二,完善舞蹈欣赏课程。艺术鉴赏是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在高校小学教育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欣赏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中积累美学知识,发现舞蹈表达的美学规律,并从中借鉴舞蹈创作的经验。在设置舞蹈欣赏课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素材的丰富性,利用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舞蹈,如灵动的芭蕾舞与彪悍的蒙古舞,优美的民族舞与动感的机器舞等,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舞蹈美学价值的差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美学评价标准,并对学生的美学欣赏做出评价与指导,提高学生的美学理论水平,让其不仅能够感受舞蹈的美,更能够理解舞蹈为什么美。第三,完善舞蹈编排课程。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中,舞蹈的编排是学生美学表达的具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系统的美学指导,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某一音乐主题进行舞蹈设计、编排,这是教师检验学生舞蹈能力的重要方式。此外,在课程设置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儿童舞蹈编排规律的指导,结合《儿童舞蹈与创编》课程,将学生从高校舞蹈教学框架中脱离出来,探索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舞蹈编创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其对舞蹈的审美能够通过编创渗透到小学素质教育中来,进而体现教育指导的价值。第四,完善舞蹈教学课程。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设计应该遵循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多为一线教师,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校、教师在课程设置中,也应该根据职业发展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在舞蹈的美学教育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教授,因此,舞蹈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还应该增加《儿童舞蹈心理学》、《儿童舞蹈教育学》、《儿童舞蹈教学法》等课程,为学生的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提高其舞蹈美学素养的同时,也应提高其教学实践中对美的传递和表达能力。
三、如何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计中开展美育实践
舞蹈教育是小学美育中重要的学科,因此,也应该成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中的重要内容。舞蹈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它体现了人类对美的不懈探索。舞蹈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小学素质教育中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从身体发育来看,能够让学生直观体验到形体美,并在对美的追求中,增加舞蹈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身体素质;从情感发展来看,舞蹈、音乐作为艺术表达方式,能够为我们营造一种美的意境与氛围(想),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丰富情感、提升品质;从心理发展来看,学生在舞蹈训练中能够逐渐克服身体、思想上的惰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舞蹈课程的美学价值出发,学校在课程设置与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内容:(1)注重舞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美学知识不是泛泛而论,而是存在着深刻的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引导,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了人体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舞蹈教学;(2)打好基础,注重幼儿舞蹈、儿童舞蹈的训练的编排,从审美的角度提高学生对基础舞蹈的理解与认可,从简单动律组合中,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从而为未来职业做好准备;(3)注重学生的舞蹈思维培养,尤其是舞蹈编创思维,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从舞蹈专业编排的角度,对舞蹈动作进行设计,并利用基训、民族民间组合或已经成型的舞蹈作品激发学生的编排灵感;(4)将舞蹈创编练习融入日常教学中,从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开始,利用示范指导,为学生提供独立表达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5)将舞蹈创编技法简化,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在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同时,也实现其审美能力的提升;(6)把舞蹈创编融教学情境中来,利用音乐的带动作用,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创作与表达能力。
四、结语
总之,舞蹈是美育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小学教育专业中必不可少的科目。无论是从学生的自身审美能力提升来看,还是从未来就业发展来看,美育都应该是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定位,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提高美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未来教育人才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程成.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探析[J].艺术教育,2017,17:110-111.
[2]许芸芸.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体系研究[J].艺术研究,2016,03:140-141.
[3]黄夏梅.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舞蹈课程的设置初探[J].戏剧之家,2015,16:149.
[4]许芸芸.试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育价值[J].大众文艺,2012,08:260-261.
作者:喻欢 张芦菲 单位:萍乡学院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