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清代诂经精舍及小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清代诂经精舍及小学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纠正当时唯科举是从、唯利禄是图的不良风气,清代著名学者阮元任浙江巡抚期间创建诂经精舍。阮元要求诂经精舍从事经史、小学、诗文等教育,不从事科举文教育,其中小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诂经精舍采取解、说、释、考等方式来进行小学教育,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分,通过多种训练来提高生徒在小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诂经精舍中的一些山长精通小学,通过教育培养了一些有着良好小学素养的生徒,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地区小学的发展,为清代小学的发展贡献出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关键词:诂经精舍小学教育阮元浙江地区小学清代小学

在中国古代,小学主要为解经服务,其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分。清代时期的小学取得了极其重要的成就,清代小学成就的辉煌与清代书院小学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清代书院小学教育中,著名学者阮元创建的诂经精舍与学海堂勿容忽视,其中学海堂的小学教育,笔者已撰文论述[1]发156-160。因此,笔者此次撰文对诂经精舍的小学教育进行论述。

一、诂经精舍的创建经过与办学特色

清代初期,朝廷顾忌会讲议政风气的不良影响而对书院有所压制,不过随着政权的日益稳定,清代帝王转而扶持书院,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如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对书院建设给予不少关心与支持。受朝廷各项政策的影响,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文教育。有些书院甚至在利禄的驱使下,将目标紧紧锁定科举。这些书院已经不是传道讲学的教育机构,而是变为利禄渊薮。清代时期,一些学者对当时这种唯科举是从、唯利禄是图的不良风气深为担忧,他们通过教育行动来纠正这种风气,而阮元是其中的一位代表者。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名臣,学识渊博,著有《揅经室集》。影响很大,《清史稿》称:“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2]2933嘉庆二年,阮元任浙江学政期间召集一些学者在“西湖孤山之麓”编纂《经籍籑诂》。嘉庆五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期间创建诂经精舍,选拔浙江之地的一些“学古者”在“昔日修书之屋五十间”中学习。当时杭州的几所书院尤为重视科举文教育,而阮元要求诂经精舍从事经史、小学以及诗文等教育,不从事科举文教育。诂经精舍建成后,阮元为之作记。他在记中交代了诂经精舍的创建过程及其办学特色:“元少为学,自宋人始,自宋而求唐,求晋、魏,求汉,乃愈得其实。尝病古人之诂,散而难稽也,于督学浙江时,聚诸生于西湖孤山之麓,成《经籍籑诂》百有八卷。及抚浙,遂以昔日修书之屋五十间,选两浙诸生学古者读书其中,题曰‘诂经精舍’。‘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勖新知也。”[3]547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古思想习见不鲜。法古影响到了为学、为文等诸多层面,成为古代很多读书人的精神诉求,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征[4]67。同众多学者一样,阮元在治学上也具有法古的思想。他创办诂经精舍,是想培养一些认真学习古代经典的生徒。由于阮元“少为学,自宋人始,自宋而求唐,求晋、魏,求汉,乃愈得其实”,因此他要求诂经精舍重视汉代学术教育尤其是汉代小学教育。在一些生徒以及山长孙星衍等人的建议下,他将汉代时期的两位著名学者———许慎与郑玄,作为诂经精舍的祭祀对象,并指出:“谓有志于圣贤之经,惟汉人之诂多得其实者,去古近也。许、郑集汉诂之成者也,故宜祀也。”[3]548

二、诂经精舍文集与小学教育

课试是清代书院教育的重要活动。为了激励生徒认真研习,清代很多书院对一些优秀生徒的课艺(即生徒考课时所作的试卷)进行了刊刻。诂经精舍曾刊刻过八次课艺,分别刊刻于嘉庆六年、道光二十二年、同治六年至九年、光绪五年、光绪九年、光绪十一年、光绪二十一年、光绪二十三年。诂经精舍文集既收录了一些生徒的优秀课艺,又收录了阮元以及一些山长、师儒的作品。在诂经精舍课艺中,小学课艺的分量不少。诂经精舍的小学课艺有着多种表现形式。有的采取“解”的形式,如《一集》中的《游豫解》《易消息解》《春秋异文解》《孟子赵注误字解》,《二集》中的《驺虞解》《褰裳解》《三老五更解》《光被四表解》,《七集》中的《怪石解》《河广解》《膏物解》《皋比解》,《八集》中的《束矢解》《棘门解》《固封疆解》《内壤外壤解》;有的采取“说”的形式,如《一集》中的《量说》《筮说》,《三集》中的《尔雅字说》《礼释菜说》《说文假借说》《说文引申说》,《四集》中的《冬祀井说》《扬之水或作杨之水说》《毛诗以转注假借为韵说》,《七集》中的《治兵祠兵说》《方城或为万城说》,《八集》中的《薄狩或作薄兽说》《牡马或作牧马说》《四灵配四方说》《五行生成数先儒异义说》;有的采取“释”的方式,如《一集》中的《释咎》《释庸》《释贯》《释葵》《释能》《释庸》,《三集》中的《释个》《襟裾考》《释新旧》《释难易》,五集中的《释朕兆》,《六集》中的《释瞿》《释戣》;有的采取“考”的方式,如《三集》中的《窗牖考》《襟裾考》《黑水考》《鬼方考》《耍字形声考》《历代文字变革考》,《四集》中的《九族考》《三江既入考》《六兽六禽考》《疾医九藏考》《夏殷六卿考》,《五集》中的《古玉佩考》《三苗三危考》《书夜百刻考》,《六集》中的《王制周尺考》《展衣为赤为白考》。诂经精舍小学课艺的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分(其中以训诂为主),通过多种训练来提高生徒在小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诂经精舍吸收了浙江各地的一些生徒前来问学,其文集作者分别来自杭府、嘉府、湖府、台府、仁和、钱塘、海宁、嘉兴、海盐、乌程、武康、归安、黄岩、会稽、临海、永康、遂安、安吉、秀水、桐乡、长兴等浙江各地。诂经精舍通过小学教育培养了一些有着良好小学素养的生徒,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地区小学的发展,也为清代小学的发展贡献出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三、诂经精舍的教育成就与影响

诂经精舍在办学期间,聘请了王昶、杨芳灿、孙星衍、秦恩复、赵坦、沈丙莹、俞樾、杨泗孙、颜宗仪、陈寿祺、谭献、黄体芳、汪鸣銮等人作为山长[5]542-543。有些山长如王昶、孙星衍、俞樾等人在学术上很有建树,而俞樾主讲诂经精舍三十余年,造就人才无数。诂经精舍的教育影响很大,张崟在《诂经精舍志初稿》中便指出:“其(按:指阮元)影响于我浙以至于中国学术界之深远者,尤推西湖诂经精舍之创设……课艺梓行者八集,至今犹为世珍,生徒著籍可考者千数百人。学问名家作述不朽者,比比而是……精舍不但影响于浙省者至大,抑且泽溉全国,堪谓为我国教育史上极光荣之一页矣。”[6]第8册294-296孙星衍在《诂经精舍文集•题名碑记》中也指出:“《诂经精舍文集》既行于世,不十年间,上舍之士多致位通显,入玉堂,进枢密,出则建节而试士。其余登甲科,举成均,牧民有善政,及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胜数。东南人才之盛,莫与为比。”[7]第15册2-3诂经精舍通过教育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如诂经精舍培养了陈鱣、颜元照、姚文田、徐养原、朱为弼、洪颐煊、洪震煊、周中孚、吴承志、朱一新、黄以周、章太炎、戴望、崔适等一些优秀生徒,而章太炎后来既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又是一位社会变革的风云人物。诂经精舍对清代后来的一些书院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对广东学海堂的影响。嘉庆二十二年,阮元任两广总督。道光四年,阮元在广州正式创建学海堂。同诂经精舍一样,学海堂也从事经史、小学以及诗文等教育,不从事科举文教育,其中小学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除了学海堂外,广东菊坡精舍、湖北经心书院、江西经训书院、江苏惜阴书院、陕西味经书院、四川尊经书院等一些书院在办学上也深受诂经精舍的影响。有些书院也不从事科举文教育。书院如果不从事科举文教育,对生徒科举会有所影响,不过,一些不从事科举文教育的书院也同诂经精舍、学海堂一样,招收的生徒有着一定的科举文基础,如菊坡精舍“为专课通省举贡生监经史诗赋之所”[8]1302,惜阴书院“专课经解、诗、古文词,举人与试焉”[9]1382。这些书院虽然不从事科举文教育,但是在科举中不会处于明显的劣势[10]146。由于重视生徒的素质培养,这些书院为清代社会输送了很多身心健康、素养全面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燕,程嫩生.清代学海堂中的小学教育与小学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阮元.揅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程嫩生.中国书院文学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徐雁平.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6]张崟.诂经精舍志初稿[A].//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7]阮元编.诂经精舍文集[A].//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8]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学规集成[M.上海:中西书局,2011.

[9]陈谷嘉,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史资料[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0]程嫩生.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2).

作者:陈海燕 程嫩生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