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清代诂经精舍及小学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纠正当时唯科举是从、唯利禄是图的不良风气,清代著名学者阮元任浙江巡抚期间创建诂经精舍。阮元要求诂经精舍从事经史、小学、诗文等教育,不从事科举文教育,其中小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诂经精舍采取解、说、释、考等方式来进行小学教育,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分,通过多种训练来提高生徒在小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诂经精舍中的一些山长精通小学,通过教育培养了一些有着良好小学素养的生徒,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地区小学的发展,为清代小学的发展贡献出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关键词:诂经精舍小学教育阮元浙江地区小学清代小学
在中国古代,小学主要为解经服务,其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分。清代时期的小学取得了极其重要的成就,清代小学成就的辉煌与清代书院小学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清代书院小学教育中,著名学者阮元创建的诂经精舍与学海堂勿容忽视,其中学海堂的小学教育,笔者已撰文论述[1]发156-160。因此,笔者此次撰文对诂经精舍的小学教育进行论述。
一、诂经精舍的创建经过与办学特色
清代初期,朝廷顾忌会讲议政风气的不良影响而对书院有所压制,不过随着政权的日益稳定,清代帝王转而扶持书院,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如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对书院建设给予不少关心与支持。受朝廷各项政策的影响,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文教育。有些书院甚至在利禄的驱使下,将目标紧紧锁定科举。这些书院已经不是传道讲学的教育机构,而是变为利禄渊薮。清代时期,一些学者对当时这种唯科举是从、唯利禄是图的不良风气深为担忧,他们通过教育行动来纠正这种风气,而阮元是其中的一位代表者。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名臣,学识渊博,著有《揅经室集》。影响很大,《清史稿》称:“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2]2933嘉庆二年,阮元任浙江学政期间召集一些学者在“西湖孤山之麓”编纂《经籍籑诂》。嘉庆五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期间创建诂经精舍,选拔浙江之地的一些“学古者”在“昔日修书之屋五十间”中学习。当时杭州的几所书院尤为重视科举文教育,而阮元要求诂经精舍从事经史、小学以及诗文等教育,不从事科举文教育。诂经精舍建成后,阮元为之作记。他在记中交代了诂经精舍的创建过程及其办学特色:“元少为学,自宋人始,自宋而求唐,求晋、魏,求汉,乃愈得其实。尝病古人之诂,散而难稽也,于督学浙江时,聚诸生于西湖孤山之麓,成《经籍籑诂》百有八卷。及抚浙,遂以昔日修书之屋五十间,选两浙诸生学古者读书其中,题曰‘诂经精舍’。‘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勖新知也。”[3]547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古思想习见不鲜。法古影响到了为学、为文等诸多层面,成为古代很多读书人的精神诉求,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征[4]67。同众多学者一样,阮元在治学上也具有法古的思想。他创办诂经精舍,是想培养一些认真学习古代经典的生徒。由于阮元“少为学,自宋人始,自宋而求唐,求晋、魏,求汉,乃愈得其实”,因此他要求诂经精舍重视汉代学术教育尤其是汉代小学教育。在一些生徒以及山长孙星衍等人的建议下,他将汉代时期的两位著名学者———许慎与郑玄,作为诂经精舍的祭祀对象,并指出:“谓有志于圣贤之经,惟汉人之诂多得其实者,去古近也。许、郑集汉诂之成者也,故宜祀也。”[3]548
二、诂经精舍文集与小学教育
课试是清代书院教育的重要活动。为了激励生徒认真研习,清代很多书院对一些优秀生徒的课艺(即生徒考课时所作的试卷)进行了刊刻。诂经精舍曾刊刻过八次课艺,分别刊刻于嘉庆六年、道光二十二年、同治六年至九年、光绪五年、光绪九年、光绪十一年、光绪二十一年、光绪二十三年。诂经精舍文集既收录了一些生徒的优秀课艺,又收录了阮元以及一些山长、师儒的作品。在诂经精舍课艺中,小学课艺的分量不少。诂经精舍的小学课艺有着多种表现形式。有的采取“解”的形式,如《一集》中的《游豫解》《易消息解》《春秋异文解》《孟子赵注误字解》,《二集》中的《驺虞解》《褰裳解》《三老五更解》《光被四表解》,《七集》中的《怪石解》《河广解》《膏物解》《皋比解》,《八集》中的《束矢解》《棘门解》《固封疆解》《内壤外壤解》;有的采取“说”的形式,如《一集》中的《量说》《筮说》,《三集》中的《尔雅字说》《礼释菜说》《说文假借说》《说文引申说》,《四集》中的《冬祀井说》《扬之水或作杨之水说》《毛诗以转注假借为韵说》,《七集》中的《治兵祠兵说》《方城或为万城说》,《八集》中的《薄狩或作薄兽说》《牡马或作牧马说》《四灵配四方说》《五行生成数先儒异义说》;有的采取“释”的方式,如《一集》中的《释咎》《释庸》《释贯》《释葵》《释能》《释庸》,《三集》中的《释个》《襟裾考》《释新旧》《释难易》,五集中的《释朕兆》,《六集》中的《释瞿》《释戣》;有的采取“考”的方式,如《三集》中的《窗牖考》《襟裾考》《黑水考》《鬼方考》《耍字形声考》《历代文字变革考》,《四集》中的《九族考》《三江既入考》《六兽六禽考》《疾医九藏考》《夏殷六卿考》,《五集》中的《古玉佩考》《三苗三危考》《书夜百刻考》,《六集》中的《王制周尺考》《展衣为赤为白考》。诂经精舍小学课艺的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分(其中以训诂为主),通过多种训练来提高生徒在小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诂经精舍吸收了浙江各地的一些生徒前来问学,其文集作者分别来自杭府、嘉府、湖府、台府、仁和、钱塘、海宁、嘉兴、海盐、乌程、武康、归安、黄岩、会稽、临海、永康、遂安、安吉、秀水、桐乡、长兴等浙江各地。诂经精舍通过小学教育培养了一些有着良好小学素养的生徒,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地区小学的发展,也为清代小学的发展贡献出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三、诂经精舍的教育成就与影响
诂经精舍在办学期间,聘请了王昶、杨芳灿、孙星衍、秦恩复、赵坦、沈丙莹、俞樾、杨泗孙、颜宗仪、陈寿祺、谭献、黄体芳、汪鸣銮等人作为山长[5]542-543。有些山长如王昶、孙星衍、俞樾等人在学术上很有建树,而俞樾主讲诂经精舍三十余年,造就人才无数。诂经精舍的教育影响很大,张崟在《诂经精舍志初稿》中便指出:“其(按:指阮元)影响于我浙以至于中国学术界之深远者,尤推西湖诂经精舍之创设……课艺梓行者八集,至今犹为世珍,生徒著籍可考者千数百人。学问名家作述不朽者,比比而是……精舍不但影响于浙省者至大,抑且泽溉全国,堪谓为我国教育史上极光荣之一页矣。”[6]第8册294-296孙星衍在《诂经精舍文集•题名碑记》中也指出:“《诂经精舍文集》既行于世,不十年间,上舍之士多致位通显,入玉堂,进枢密,出则建节而试士。其余登甲科,举成均,牧民有善政,及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胜数。东南人才之盛,莫与为比。”[7]第15册2-3诂经精舍通过教育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如诂经精舍培养了陈鱣、颜元照、姚文田、徐养原、朱为弼、洪颐煊、洪震煊、周中孚、吴承志、朱一新、黄以周、章太炎、戴望、崔适等一些优秀生徒,而章太炎后来既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又是一位社会变革的风云人物。诂经精舍对清代后来的一些书院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对广东学海堂的影响。嘉庆二十二年,阮元任两广总督。道光四年,阮元在广州正式创建学海堂。同诂经精舍一样,学海堂也从事经史、小学以及诗文等教育,不从事科举文教育,其中小学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除了学海堂外,广东菊坡精舍、湖北经心书院、江西经训书院、江苏惜阴书院、陕西味经书院、四川尊经书院等一些书院在办学上也深受诂经精舍的影响。有些书院也不从事科举文教育。书院如果不从事科举文教育,对生徒科举会有所影响,不过,一些不从事科举文教育的书院也同诂经精舍、学海堂一样,招收的生徒有着一定的科举文基础,如菊坡精舍“为专课通省举贡生监经史诗赋之所”[8]1302,惜阴书院“专课经解、诗、古文词,举人与试焉”[9]1382。这些书院虽然不从事科举文教育,但是在科举中不会处于明显的劣势[10]146。由于重视生徒的素质培养,这些书院为清代社会输送了很多身心健康、素养全面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燕,程嫩生.清代学海堂中的小学教育与小学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阮元.揅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程嫩生.中国书院文学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徐雁平.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6]张崟.诂经精舍志初稿[A].//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7]阮元编.诂经精舍文集[A].//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8]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学规集成[M.上海:中西书局,2011.
[9]陈谷嘉,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史资料[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0]程嫩生.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2).
作者:陈海燕 程嫩生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