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教育硕士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教育硕士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教育硕士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分析

摘要: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关系着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线建立区别于本科实习的、专门的硕士实习基地,采用科学的运行机制,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多年来对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研—进”循环培养机制和“STUME”合作模式,保证了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提高了教育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育硕士;小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

一、引言

我国2009年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小学教师职业为导向,能胜任小学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且具备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跨学科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小学教育一线建立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是提高研究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同时,大学导师与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培养研究生,也是促进“大小协同共建”的重要手段。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自2003年起培养硕士研究生并最早招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迄今每年招收逾百人,学院积极探索研究生实习基地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式建立了专门的“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实习基地”,进一步探索了实习共建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需求融合:建立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已经有20年的历史,在北京市基础教育一线建立的本科生实习基地校近百所,前期的研究生教育见习、实习基本都由导师安排直接进入本科实习校。随着专业硕士招生人数的增加,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专业硕士实习基地,这也是大学、小学、导师、研究生本身多方需求相融合的必然要求。1.小学的需求。人才是小学发展中第一位需求,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小学可以从实习生中发掘优秀的研究生毕业后留下来就业。小学也希望研究生的科研素养能够带动小学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小学的发展理念和教育思想也需要研究生的体验和传播。2.大学的需求。首先是人才培养、提升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需求。其次是大小共建、科研合作的需求,实践基地校可以为大学的科研课题提供研究平台。最后是可以充实案例库建设,通过采集实践基地各学科教学案例和小学教育管理案例,为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借鉴、研习提供优秀案例。3.“双导师”需求。大学校内的理论导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也需要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教育硕士实习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向一线实习导师学习;一线的实习导师通过指导研究生实习和与大学的理论导师交流,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4.研究生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全方位了解小学教师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带着问题完成科研,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增加工作经历,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培养机制:大学与小学共同构建“教—学—研—进”循环

围绕培养目标,大学与小学共同探讨形成“教—学—研—进”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循环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1.教,即教学实践,小学要帮助研究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实习基地保证实习生有足够的听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量;保证实习导师指导学生的次数与质量;有完整的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目标的完成提供强力支撑,保障良好的实习条件等。2.学,即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研究生带着问题回到大学的课堂进行理论学习,尝试用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研,即科学研究,在大学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能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育学术交流能力、形成自我反思习惯和能力,结合实践完成科研。基地校要合理安排时间,保障研究生有回到大学与导师进行科研、讨论、反思的时间。4.进,即行动改进,研究生再次回到小学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获得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形成高度重视小学教育工作的态度,理解教育以及小学教育对于社会及其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合作模式:大学与小学协同的“STUME”实践

以整合、多元、开放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研究生发展、满足小学需求为两个出发原点,推进大学与小学之间多种形式的“大小协同”,在协同中探索“STUME”实践培养模式(School-Teacher-University-MasterofE-ducation),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教—学—研—进”循环是“STUME”模式的核心,通过从小学到大学再回到小学的循环往复,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是“STUME”模式的关键。为大学理论导师提供了科研实践平台,加强大学和小学“双导师”的交流,促进大学小学的协同合作,理论导师和实习导师都有提升。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是“STUME”模式最清晰的两种路径。实践教学侧重将研究生的基地实习活动常规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丰富协同育人的方式方法;社会服务主要是大学输出专业影响力,指导小学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实现与大学之间的有效合作。

五、实践反思:存在的问题反思

1.时间保证问题。(1)实习的时间。专业硕士学制两年,第一年以上课为主,全方位进入小学实习只有第三学期,期间还有论文写作和求职等,时间非常紧张。学院安排的实习基地校与就业去向会产生矛盾。在实习校的历练可以促进就业,但学生的实习心态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实习质量。(2)科研的时间。第三学期也是研究生论文开题和写作的时间,必须保证实习生有回到大学进行理论升华的时间。2.实践管理问题。(1)要研制科学规范的评估工具,加强基地中教育实践活动各项环节的质量控制,实习基地校也要配合实施,大胆地给实习生提供走上讲台、参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机会。(2)大学要进一步加大对研究生实习实践环节的投入,打造高端实习基地。(3)进一步强化校外实习导师队伍的建设,深化和完善研究生“双导师制”,让大学与小学的教师真正实现沟通、交流与合作。3.思路转变。实习校多年来形成了自己培养实习生的习惯办法,过去的办法实际是针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实行的,对于硕士实习生就需要小学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思考如何让硕士实习生在实习中完成科研,如何培养高层次的小学教师。六、多方保障:实习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1.在实习基地校的遴选上,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价值取向一致,选择教育理念先进、社会责任感强、以育人为本的优质校,愿意接纳实习生进校,并把其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对待。(2)承载能力合适,能承载一定数量规模的硕士生开展实践活动。(3)管理体系健全,对实习生规范管理,有培养研究生的计划和流程等。(4)硬件支撑有力、师资储备优良,能够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了解实际工作。2.在实习时间安排上,为研究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四个月的实习中可以固定前两个月在实习基地校,后两个月选择继续在基地校或者去就业校,也给实习基地选拔人才提供了灵活性。同时,规定每周至少三天在实习校,至少一天回大学与导师汇报交流,还要保证大学的理论导师走进小学与实践导师进行交流、听课、指导研究生的时间量。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与北京市中关村二小、东城史家胡同小学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正式签约建立三所“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实习基地”。这三所基地校都有自己的先进理念、培养实习生的方法和育人模式,也都是集团化办学,有足够接纳实习生的承载量,有对研究生就业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重视研究生教育实习,愿意与大学共同探索合作培养硕士生,希望将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价值取向,能够与大学共同培养高层次的小学教育人才,在研究生实习过程中,初步实现基地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2009-03-19.

[2]郜舒竹,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6.

[3]顾杰,邵蓉,张永泽,杨涓.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基于中国药科大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3):19-23.

[4]赵春燕.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5):108-110,124.

作者:韩录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