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混合学习下的小学教育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混合学习下的小学教育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混合学习下的小学教育设计

摘要: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具有多重性目标,不但需要展现出教学设计的专业性目标,更应契合当下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为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事业、义务教育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立足于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基本特征,在“教学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上,融入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以及各种传统教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法展开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系列发展性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混合学习;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引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以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为主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快速向中小学乃至高校渗透。现阶段,教育技术主要研究的重点课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趋势,即智能化移动学习、云空间计算、BYOD学习模式(BringYourOwnDevice)、颠倒课堂、数字化学习内容以及个性化学习等。我国著名教育家、高等院校一线教师赵玉龙教授于2015年6月发表的论文《信息化教学研究综述及中国二十年教育教学模式走向》中明确提出,目前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要紧密围绕以下四方面主题:教育平等、综合教育、协同性教育和教育水平;对颠倒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极为看好[1]。与此同时,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虽然蕴含大量陈旧观念和落后思想,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不够明显,但是其中仍存有一定数量的可用资源。因此,未来教育教学工作将不断向传统教育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发展。混合教学分为教师的教学层面以及学生的学习层面,本文主要针对后者。混合学习就是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育、课堂听讲、实验研究、现场考察、观摩学习、实训学习等等,与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学习过程监督等作用,而且也可以全方位彰显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性、创造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形成一种劣势互补、优势共存,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成效。

一、基于混合学习的小学教育设计基本框架

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我国大量高等院校的重点专业,为社会主义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小学教育专业将培养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作为最终目标,以彰显社会主义小学教育色彩为宗旨。教学设计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必修课程,其目标具有较强的多重性特点[2]。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需要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本身应具备的普适性学科目标需求,促使学生高质量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需要充分体现出该专业应用型、综合性、专业型人才培养特色。在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基础教育改革践行的环境中,社会、国家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不但要充分彰显高等教育理应蕴含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学术专业性,而且还应体现出以实践为核心的应用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混合式学习方法。

(一)混合学习模式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1.混合学习模式课程目标设计第一,知识目标。为使知识目标成为促进人才培养最终目标的一部分,对其的确立需要从整体的角度,精准把控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基本结构,充分了解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机制、概念和多项理论基础;教师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视野和眼光,对前沿教学方法进行实时性掌握,如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5G教学模式等等。第二,在能力目标方面,融合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与科学方法,可以以教学系统设计为基础,有效融合定向学科具体化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实现各种教学模式的设计,提出科学化、合理化且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能力设计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对被教育者特点的分析,择优选取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能够高水平完成教案拟定编写[3]。第三,在情感目标方面。小学生普遍为思想活跃、行为活跃、精力充沛的6—12周岁儿童,该群体与幼儿园时期的学生不同,其思想相对成熟,然而又同初中生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初中生一般的抽象思维,其理解事物的方式更加直观。与此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容易被环境氛围影响,学习过程当中对教师营造出的教学情境、思想氛围有较强的依赖性。鉴于此,课程情感目标设计要求也相对较高,必须深层次培育小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小学教师也必须对学生加以关心和关爱,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对以上分析进行总结,我们将“教学设计”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确立为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情怀教育。2.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的分析“教学设计”课程普遍在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大四年级开展,此时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标准化的实训实习,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进入工作岗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人才数量的极具增加,小学教师行业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学生只有通过学校相应考试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这导致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在上述背景下,大四年级的学生为进一步提升自己,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部分选择考研,部分为岗位考试做准备等等,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相对大学前三年明显降低。3.学习资源、工具以及环境的分析在我国不断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背景下,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功能场馆内,收藏大量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相关的资源。无论是本校的教师还是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局域网便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种内部教学资源和外部教学资源。此外,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拥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比例超过99%,拥有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的比例也超过了70%。学生可以极为便捷地查询学习过程所需要的资料,利用E-mail、微信、QQ、网络学习平台等进行实时性的学习交流、学习互动。由此可见,信息化学习资源能够充分满足小学专业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也具备了获取资源的有利条件,这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可行性。

(二)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策略世界著名教育技术学者加涅提出“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观点,极大程度地强调了一种科学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资源极为丰富的当下,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种类多样,怎样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进行主动化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又可以彰显教师引导、解答的主导性功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鉴于此,学习任务与教学方式的选取和设计,需要建立在当下教学资源和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本文在进行教学计划拟订的过程中,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较为中意的教学、学习方法实施调查研究,继而对具体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性的详细划分,对差异性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彰显混合学习的根本思想理念。1.学生对教学方式的主要态度方向为择优选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中意的教学方式,笔者在2019年9月份,对2018级小学教育三班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60份,回收58份,有效数量50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为课本剧表演,其中有45名学生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展开学习;其次为教学观摩、分组讨论等,其中学生最不喜爱的教学方式为自行阅读。2.优化后的教学策略及方法设计从知识、情感以及能力三方面对课程目标实施类别划分,依照教学目标差异性特征采用差异化的策略与方式。第一,采用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在正式课堂教学开展以前,教师应为学生提出一系列重点性问题,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提供相关学习课件和网络视频。在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笔记作业进行抽查,向学生进行课前问题的提问,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并对典型回答做出评价。第二,能力目标需要采用体验式的教学设计。学生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通过自行演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获得经验与技能[4]。第三,情感目标应选用浸入式的教学方法。在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应用表演教学方式、欣赏教学方式等。

二、混合学习设计的结果

(一)学习态度与学生满意程度调查在完成课程学习以后,对实验对象的学习情况、满意程度实施问卷调查,主要采用凯乐的学习动机CRACS(认知cognition、需求requirement、态度attitude、信心confidence、满意感satisfaction)调查方法。对实验班级学生发放60份问卷,回收58份,有效数量50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后,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任务展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自我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认可度明显提升[5]。此外,调查中还发现,教学任务布置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合适,经过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后,均能够以较高的质量完成基本任务。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效果感到较为理想,并且多元化评价方式也广受学生好评。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观察期间,发现学生出勤比例相较过去有了明显提升,逃课、旷课现象得到显著改观,同时大部分学生除特殊情况以外,均能在教师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和相关作业。

(二)学生作品、作业分析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综合能力实施系统化分析,主要立足于学生的作品和作业以及各项课堂表现。1.教学设计编写能力分析在学生教学设计编写能力方面,对教案作业展开科学分析,发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对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解充分,可以依照教师给予的设计模板完成设计作业,并且能够将教案中重点信息体现出来,格式标准规范,优秀通过率高达42%,良好通过率也超过了40%,58名学生中仅有一名学生由于沉迷网络而常出现不合格的情况。2.上课、评课能力分析在试验性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以情景模拟教学方式为主,对小学课堂实际教学场景进行高仿真模拟,学生自主完成授课、课程评价和反思。整个教学活动前期准备工作良好,教学环节相对完整有序,扮演学生的同学积极配合,扮演旁听教师的同学能积极给予授课学生评价。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初步获得教学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与反思

(一)提升以校为本教学资源的运用水平在现代信息教学资源丰富的高等院校实际教学环境当中,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受其影响深远,怎样在海量信息资源中找寻可用信息、有价值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良好收益,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自身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教师应立足于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个人性格等,为学生查找符合其特点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网络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增强自身的互联网学习意识,降低娱乐信息浏览频率,对网络学习加以关注。

(二)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适当混合式教学方法中所运用的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达成最终学习目的所必备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频率必须适当,防止主客体颠倒问题的发生。

(三)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当中,有关教育类的科目相对较多,学生需要在限定的期限内完成各个学习任务。然而,通过长期实践教学笔者发现,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前,必须先对学生普适性的基础能力进行强化,继而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专业学科的学习当中,将混合式学习方法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

(四)为学生提供能力发展和展现的舞台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混合式学习方法,其最终目的均是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贯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教学工作中,向小学生展现出自信的一面。

(五)构建科学化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化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学生的专业技能、课堂表现、理论成绩等为主。为保证测评体系的公允性,应将创新能力、学习意识等作为辅助性评判基准,同时应提高课堂实践成绩在整体成绩体系中的权重比,令课程评价体系更加直观化。

参考文献:

[1]周淑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然性和适切性[G]//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5.

[2]李伟平.小学教育惩戒的制度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4—7.

[3]王智秋.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定位、生长特色及其培育———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为例[J].教育研究,2015,36(8):151—156.

[4]徐立明.论小学教育专业的集中性模拟教学设计[J].德州学院学报,2017,33(5):91—98.

[5]刘璐.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5.

作者:宋凯丽 单位:天津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