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价值观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新课改及小学艺术教育对小学教师素质的新诉求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积极健康的职业人格
传统的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一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成绩,学生的成绩不仅是考察学生优劣的标准,而且也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参照。为了使天性调皮的小学生乖乖学习,提高成绩,打骂惩戒式的严加管教一度成为应试教育下的一种“时尚”,“严师”也因此成为小学教师的标杆。但随着科学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应试教育下基础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厌学严重、师生关系紧张、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抑、心理问题频发等,使社会和基础教育本身开始关注并越来越强调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培养等学习成绩之外的教育指向。基础教育导向的转变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小学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大胆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幽默、诚实正直、开朗大方、情感稳定、善良宽容、待人热情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和职业性格。因为小学教育段的儿童正处于人生基础发展关键期,教师的这些特质对于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2.小学艺术教育急需能胜任舞蹈艺术课程的专兼职艺术教师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受过专业化、系统化艺术教育和培训的艺术课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小学教师队伍中的艺术教师对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兼职”艺术教师的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在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艺术教师,很多小学进入课程表的艺术课程形同虚设,敷衍了事、雀占鸠巢的现象屡见不鲜。艺术教师的缺乏成为制约基础艺术教育的瓶颈,使得小学舞蹈艺术教师或具有一定舞蹈艺术基础的学科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培养具有积极健康人格的小学教师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舞蹈学习对学生人格体系的核心——自我概念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研究对象为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分三类:第一类为舞蹈专业组,此组大学生均为舞蹈系学生,开有专业舞蹈课,且每天都有1小时以上舞蹈练功时间;第二类为舞蹈兴趣组。此组学生为非舞蹈专业的舞蹈兴趣班或舞蹈队的大学生,每周有2次左右的舞蹈培训课,每次90分钟,偶尔有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第三类为普通学生组,即非舞蹈专业的其他专业大学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测验结果显示:
1.舞蹈学习对大学生生理自我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的学生与普通组大学生在生理自我维度上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这是因为舞蹈学习过程中涉及了软度训练、形体训练、技术技巧训练和舞姿训练,学生通过这些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塑造了优美的形体,培养了优雅的气质,加之他人的积极评价,自然会使得形体和气质得到良好修饰和改善的大学生对生理自我的认知趋于积极。
2.舞蹈学习对大学生道德伦理自我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的学生与普通组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维度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舞蹈专业组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组的大学生。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美育价值早已为人所认同,即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美妙的形体、动听的音乐、炫丽的服饰,营造一个“美的世界”,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和对心灵的涤荡,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这些对于大学生道德的发展无疑具有隐形的教化作用。正如同我国西周的乐舞,人们通过乐舞能得到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达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3.舞蹈学习对大学生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二级维度和整体自我概念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组和舞蹈兴趣组在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二级维度上得分极显著地高于普通组大学生,舞蹈专业组在全量表上的得分要显著地高于舞蹈兴趣组。这一结果表明舞蹈学习对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舞蹈学习对自我形体、气质的塑造,以及专有的舞蹈特长,能促使个体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这种来自舞蹈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会泛化和影响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整体自我的认同与悦纳,对自我产生更积极的认识评价,进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4.舞蹈学习时间长短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具有积极的贡献
分层回归发现,舞蹈学习的时间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可以依此进行推论,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时间越长,对其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越有促进作用。因为一般而言,舞蹈学习者的形体和气质会随着舞蹈学习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和提高,时间越长,良好形体的塑造越明显,精神气质也越佳,由此带来的对自我的积极体验也越明显,这都会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从实证研究结论不难看出,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程不仅对培养合格专兼职小学舞蹈艺术教师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养具有积极健康人格的小学学科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能够胜任小学舞蹈教学的小学艺术教师
1.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小学舞蹈教师
艺术素养是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成熟的,通过对人的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而建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包括艺术感知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等。高师舞蹈课程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高超舞技的舞者,而是要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健康向上的艺术情趣,进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和表现能力,最终使学习者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了良好艺术素养,在将来的小学舞蹈艺术教育中,则更能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包括学生。他们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美”,他们会将自己发现的美好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与学生共同分享。学生在教育者营造的“美”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积极健康地成长。
2.培养具有良好舞蹈表演能力的小学舞蹈教师
舞蹈表演能力是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节奏化、韵律化、情绪化、戏剧化等表演手段来表达思想,表现现实生活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小学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决定了其展示给小学生舞蹈作品美感的程度,是对其最直接的美感刺激。加之孩子天性的模仿和对美的追求,教师通过舞蹈表演展示的形体美和舞蹈美也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回答“要表演什么”“如何表演”“如何使表演生动形象”三个基本问题,满足将来小学舞蹈艺术教育的实际需求。
3.培养具有较好舞蹈创编能力小学舞蹈教师
小学生思维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鉴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舞蹈艺术教育定位更多的是以具体的舞蹈形象为载体的舞蹈审美教育,而不是以舞蹈理论知识为载体的知识学习。加之儿童舞蹈主题的生活化、趣味性、自娱性的特点,使得就地取材、随机取材进行儿童舞蹈创编表演成为了小学舞蹈课程教学的重点。于是作为一个小学舞蹈教师,只有掌握相当程度的舞蹈,尤其是儿童舞蹈创编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小学舞蹈的教学工作。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正是将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培养未来合格的专兼职小学舞蹈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小学舞蹈教师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性特点决定了该专业课程的师范性。具体到舞蹈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会跳舞的学生,而且要培养会进行舞蹈教学的能力,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对于未来从事小学舞蹈教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其未来要面对的是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远不够成熟的小学生,因此,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通过强调学生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亲切性来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无论是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首先要求表达准确,切不可似是而非,造成歧义误解;其次是生动,生动的表达能唤起小学生的兴趣,减少舞蹈训练中的枯燥无趣;最后是亲切,教师的语言如果过于生硬,神情过于严肃,学生非常容易发生情绪的抵触和心理的逆反。因此亲切的语言,尤其是符合小学生语言习惯的亲切表达,在生硬的舞蹈技能训练中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2)评价反馈能力
评价反馈能力是指教师对小学生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并将评价内容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的能力。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指导他们对动作技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使学生建立形成性评价的意识,掌握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同时,强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渠道,以及评价反馈艺术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