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进城务工子女小学义务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进城务工子女小学义务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进城务工子女小学义务教育

一、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小学入学主要集中在郊区县

据统计,上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0%以上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郊区集镇,上海市教委要求郊区根据常住人口状况及未来增长情况,重新修订教育资源配置规划。上海郊区县公办学校2010年比2007年新增165所,上海市普通小学招生从2001~2007年稳定在10万到11万人之间,从2008年开始每年增加1万多人,2010年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4.01万人。[5]2001~2010年上海市区普通小学招生人数都较稳定,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如图1)。上海郊区县普通小学招生人数除崇明以外都有明显增加,浦东新区和闵行区增加最快。这主要是由于浦东新区和各郊区县城市化建设吸引力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同时由于2008年开始农民工同住子女可以在上海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因此近三年在上海郊区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小学入学人数增长明显。2010和2001年相比,上海市区各区中除长宁区增加了0.007万以外,其他各区都有所下降。上海各郊区县从增加的比例来看,松江宝山招生人数增加了150%左右,嘉定区、青浦区、奉贤区增加100%左右,宝山、浦东新区增加50%以上。从增加的人数来看,浦东新区增加1.5万,闵行区增加近1万左右,松江区增加0.7万,宝山区、嘉定区、青浦区、奉贤区增加0.5万左右。上海市区各区近三年(2008~2010年)招生人数和2007年相比,2008年杨浦区和虹口区招生人数有所增加,静安区下降比例最大;2009年都有所下降,下降人数最多的是徐汇区,下降了0.05万,下降比例最大的是静安区,下降10%;2010年普陀区和闸北区有所增长,下降比例最大仍然是静安区。上海郊区县近三年招生人数和2007年相比,都呈明显增长趋势,从招生人数来看浦东新区、闵行区、松江区居前三位,崇明区和金山区变化相对较小。从增加的比例来看,青浦区、松江区、闵行区增加比例加大,崇明增加比例较小。

二、上海市区与郊区县普通小学教学资源比较

2010年的上海普通小学统计数据显示(如表2),市区学校规模一般在700人左右,而郊区县学校规模在800人以上,松江区、奉贤区、闵行区都在1200人以上。从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来看,上海市区除普陀区在16人外,其他区都在14人以下,上海郊区县除崇明在10人外,其他区都在16人以上,松江达到20人,嘉定达到19人。

三、上海郊区县普通小学学生户籍地分析

笔者以2009年入学的宝山区通河第四小学二(二)班为例做了一次统计,全班共有学生43人,上海户籍学生6人,外地户籍学生37人,学生分布的地区见表3~表5。分析中把分布的区域与学生的总数的比例作为学生分布区域的分布率,来说明学生户籍地分布的状况。以省市为区域单位的分布率是20.9%,以区县为区域单位的分布率是37.2%,以县镇为区域单位的重复率是72.1%。43名学生分布的乡镇几乎都不同,分布率在99%以上,因此老师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小学全国招生”。

四、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班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来自多个地区的学生组成班级,学生的生活习惯、习俗、语言、观念等存在很大差别。[6]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班级在日常教学中碰到很多问题,学校也想了许多办法,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各班级设置了“飞信交流平台”,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放学后各科任课教师时常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义务补习;在召开的家长会上指导家长怎样教育和辅导孩子;通过亲子活动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学校的沟通,设置家长听课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学校组织多种活动,如春游(秋游)、科技节、特色运动会、上海免费游等,让学生逐渐适应城市的生活与教育。存在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子女知识水平差距大

进城务工人员中农民工占了很大比重,他们大多数有一个以上的孩子,对孩子关注过少,不知怎样辅导孩子。进城务工人员整体上受教育水平不高,有的甚至识字都困难,有的英语从来没有接触过。在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中,有些没有上过幼儿园,相反有些不但上过幼儿园,家长自己还教过很多基础知识,因此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差别特别大。从语文基础来看,有的学生已经认识500个以上汉字,可以熟练地拼读生字词,相反有的学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认识一个拼音;从数学基础来看,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两位以内的加减法,相反有的学生还不能从1数到100;从英语基础来看,有的学生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多个单词,相反有的学生还没接触到英语。进城务工人员对孩子要求的差别很大,有的家长只是希望学校帮着看孩子,在学校老师把他们的孩子留下说明学习情况时,他们很不情愿去听,说他们工作忙没有时间。相反有些家长主动找到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希望老师课余时间多多指导。

2.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学与管理难度大

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时常换住处、换工作,使得学生上学很不稳定,时常有学生转出或转入,甚至有的学生上了不长时间就回老家上学。假期时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按时返校,一些家长手机常常关机或换号难以联系。在正常上课期间,也有一些家长给孩子请假回家,请假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星期。特别是在假期前后,一些学生还没参加期末考试就被家长送回家,开学时有些学生不能按时报到上学。学校的教学与管理秩序被打乱,也为接收学校增加了安全责任。学校教师不得不投入时间和精力整理转入(出)学生档案,不断联系家长掌握学生情况,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3.生活条件差,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主要从事环保、家政、餐饮服务、销售等行业的工作,他们工作繁重,没有作息规律,生活条件一般较差。笔者在家访时发现,一家夫妻二人和两个孩子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做饭、学习、睡觉都在这个很小的空间里。冬天的时候,很多孩子几个月没有机会洗一次澡,教室里总有一股怪怪的气味。下午放学或周末时间,由于家长工作忙,不能照顾孩子,有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工作的地方,让孩子在身边繁杂的环境下写作业或在附件的马路上玩。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一整天让他看电视,给孩子准备了方便面,中午家长也不回家,让孩子自己泡面吃。一些家长不注意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少数孩子总是忘记穿校服,也不带水杯、餐巾纸或手帕。

五、总结

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小学入学主要集中在郊区县,郊区县的教学资源短时间内和市区存在一些差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给城市义务教育带来了挑战,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的子女是祖国的未来,不容忽视。学校应充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情况,做好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重任,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服务。同时也需要通过一些教育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弱势学生群体”加强关注,抓好学校教育,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信心;加强家庭教育,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合机制,让每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