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教师职业技能的获得
关键在于“技能训练”,但技能训练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练习。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技能训练,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为此,我们需要弄清“技能”的概念和“技能”形成的过程。在我国多数教育学或心理学辞书和教科书中,“技能”被定义为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经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并按性质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冯忠良先生认为:“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对技能形成过程,大多采用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的学说加以解释。皮连生先生则主张使用广义知识的技能观。按照广义知识观,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就是技能。广义的技能又包括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其中动作技能是指迅速、精确、流畅、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智慧技能是应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技能,认知策略是对内调控的技能。我们所说的“教师职业技能”,按照传统的技能观,既有操作技能,也有心智技能。而按照广义的技能观,“教师职业技能”有一定的认知策略成分,但主要是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广义知识学习观认为程序性知识(技能)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陈述性形式习得知识的阶段,第二阶段是通过变式练习使知识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技能的形成)的阶段,第三阶段是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技能的熟练)阶段。依据广义知识的技能观与学习观,“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应重视两个方面,一是相关的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二是训练。以此建立了“目标制定———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测量评价”的技能培养模式,使学生经历一个“明确目标———学习知识———技能练习———反馈强化”的学习过程。为实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培养目标,强化训练,提高质量,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全方位的培养合力,使训练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除了依赖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优化外,我们还需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充分调动了院系、教师、班级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负责层层抓落实和多角度多方式考核,点点见成效的训练考核体系。
二、为研究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体系
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特色,我们成立了“师范生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研究小组,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方式的训练,积累了一些经验,进行了思考和探究,为小学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立足于时代的发展,积极调整职业技能的训练内容,充分体现“综合性”特色二十一世纪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知识都在高速增长、飞速拓展、快速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2001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可见,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素质教育的推进就不能最终实现。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袁振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所作的报告对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这一要求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科技与人文的综合素养,信息能力,外语能力,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和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转化为技术的实践能力。这五种素养的培养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适时调整了职业训练内容,把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训练的主渠道,着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的能力。在内容的取舍上,我们力求推陈出新,凸显时代特色。为提高学生的科技与人文综合素养,我们还通过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等形式,提倡并鼓励学生不断“进入生活”,走向社会参与各种活动。同时,注重研究意识、创新意识的渗透,为学生成为今后的自主成长型教师奠定基础。我们要力求使职业技能的训练主动适应教育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和调整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特色。
(二)更新观念,增强自主训练意识,重视养成教育,凸显“人文性”特色在步入新世纪之际,我国教师教育发生了战略性、结构性的转变。原来独立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正逐渐被由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参与,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终身性特征的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与此同时,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素质是赖以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力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这种转变也影响了师范院校的学生。随着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技能训练的过程已经变成了内化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技能训练意识也由先前的从个体兴趣爱好出发转变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积极自主状态,技能训练方法则由简单的模式走上了科学训练的新途径。通过系统有序的训练,学生们真切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成功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不仅需要发展“三字一话”技能,而且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不仅要求会传授知识,而且要掌握与学生沟通和在复杂情境中灵活处理教育问题的能力。观念的更新使得学生产生了参与训练的内驱力,自主训练意识不断增强,养成教育初见成效,“人文性”特色得以体现。
(三)不断增强教师的指导训练意识,充分发挥“实践性”优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而且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会学习知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的导师,而且是学生精神、人格的导师。我系教师队伍是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队伍,随着职业技能训练进程的推进,教师指导训练的意识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但要在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育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等方面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而且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要注重文理科的交叉与兼容,注重渗透艺术教育和人文精神;不但要积极主动地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愿望、兴趣和动力;不但要注重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进程,而且能从课程特点出发,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教师不但要善于指导职业技能训练,而且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教师指导训练意识的加强,“实践性”优势的充分发挥,必将直接带动学生的训练热情,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的训练环境,
(四)将训练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层次教育的一个新建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的特征。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在众多的师范类专业中独具特色。小学教师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有较全面的、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具有符合小学教育需要的某些方面的特长。随着小学教师培养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如何解决立足大学本(专)科的教育模式,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就成为小学教育专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自主训练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明确训练目标及考核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课程教学、讲座、辅导、社团活动、竞赛等形式适时对学生进行训练指导和考核评价。在“全程实践”的理念下,更是应强调训练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期全面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层次教育的一个新建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的特征
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在众多的师范类专业中独具特色。小学教师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有较全面的、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具有符合小学教育需要的某些方面的特长。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中,不仅要有在学科课程方面的综合性要求,而且必须在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应从内化素质的高度加以重视。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更新小学教育专业的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效果,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特色,内化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作者:李秀丽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