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6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6篇)

第一篇:小学体育教育中游戏的应用

摘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玩”为主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达到人人参与,全体发展,主动探索为目的的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学习。本文简明阐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和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具相对缺乏的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作用将更加明显。体育游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集娱乐、健身为一体,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种体育基本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是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体育活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结合人体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技能及各种基本体育形式,创编出多种身体动作,并根据教材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和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体育游戏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的和非智力的成分,同时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行和体力,在体育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

这是体育游戏不同于智力游戏的地方。体育游戏的创编与组织者有意识地采用各种不同手段与方式,赋予游戏以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以便通过游戏达到预定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二)具有趣味性特点

游戏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某种欢娱,能满足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因此,它能吸引各种不同对象的主动参加。

(三)教育性强

直接目的不是创造财富,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积极向上的体育游戏,不仅使参加者身体得到锻炼,还能增强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体育手段的一种,体育游戏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游戏有一定的竞赛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体育游戏对培养青少年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以特有的紧张、刺激,能最大限度满足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中,享受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最终实现体育课教育价值,让学生逐渐养成从小坚持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培养道德品质

体育游戏都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次游戏之前,教师都要明确告诉学生这个游戏的相关规则,同时,让学生明白,如果违反游戏规则,游戏就会显得毫无意义。通过这种游戏,能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通过游戏可以激发进取心,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三)提高合作能力

游戏活动中一般都是集体进行,参加者必须互相配合。学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从而承担和履行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要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还有游戏中人际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因而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奋斗和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徒手操、自由活动,反复使用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跳绳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上课的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准备,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二)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作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三)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四)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又一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邓平.《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1996年(13)(17)

[2]孟刚.《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5)

[3]齐慧侠.《试析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作者:武明杰 单位:曲阳县下河乡中心学校董家马小学

第二篇: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

摘要:在教育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是热门话题,家长发现孩子升入小学后生活环境与教育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幼儿时期孩子已经适应的游戏活动中启发式学习变成了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学习形式,书写作业的大量出现、学习过程中约束因素的增加,学习的时间延伸到家庭生活。幼儿期和小学阶段教育有着本质不同,孩子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期间教育的灵活性很重要,在这个时期处理的好坏影响着学生日后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总体来看幼小衔接问题上,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存在着问题。本质上是家长与教师的认识不够,认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独立的事物,没有认识到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的影响,没有正视此阶段孩子身心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小升初的压力与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学前教育阶段,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背景下,容易犯过分看重知识准备储备,忽略孩子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与交往能力在衔接中会得到质的飞越,因此相关教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沟通、能力扩展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为学生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生活这一时期提供有力的保障。

1学前教育的过度知识化

现在孩子升入小学时有测试这一现象已经不是新闻,其实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此阶段的测试仅仅能体现家长和老师给孩子灌输知识的多寡,可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家长和老师不得不在学生入小学之前加大知识灌输,抽象枯燥的东西,他们往往是没有兴趣[1]。违背学生意愿强迫学习知识,有的学生逆反心理会越来越强,对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出现各种消极抵抗现象,消磨学习的积极性。没有遵循此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容易把不适应转变的学生塑造成应试教育的第一批牺牲品。幼儿园小学化的后果对于传统知识学习的不利影响并非是不可逆转的,可是对于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的影响就不是日后好转变的,知识学习落后产生的落差,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不利影响,进而形成偏执的性情和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家长的错误认识影响,成绩成为唯一导向,真正的目的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面要向小学过渡[2]。此阶段不宜学习过多知识,孩子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接受家长期望所掌握的知识,即使暂时掌握长远来看也是弊大于利的。很多家长喜欢把学习的成果量化,家长用孩子具体知识的掌握程度衡量一个幼儿园或小学的优劣是不科学的。幼儿园时期的教育目的、手段与形式跟小学低年级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幼儿园的教学应有自己的独立性,不被现实环境所左右,以孩子长远发展为目的,明确自己的公益和服务的性质,杜绝以小学的教学方式迎合部分家长,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在实践中不过度重视语言、识字、早期阅读等容易出成效的方面,应该在培养孩子行为与学习习惯、开朗性格、广泛的兴趣、长远智力潜能等方面多做努力,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专注做事的习惯[3]。要想消除这种不良影响,让学生平稳度过转变期,需要幼教与小教教师的共同努力、互相了解,共同纠正家长的错误认识。

2小学教师应在幼小衔接问题上给予足够重视

幼小衔接仅仅依靠幼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小学低年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上,幼师与小教并没有主次之分,都是根据此阶段孩子身心客观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小学低年级教师很容易出现以知识掌握程度来划分孩子的优劣,用考试成绩来衡量自己工作的成效,这种考试的成绩对学生的素质并没有参考价值[4],其实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兴趣才是重中之重。在孩子转变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与生活方面,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适当的关怀与引导,让孩子能够快速的适应小学的学习氛围。在具体教学中,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仅要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注重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中要考虑学生活泼的特点,锻炼独自思考能力,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想象、探索和创造的兴趣。利用孩子当值日生或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另外,进入小学后他们不仅仅是可爱的孩子,还是需要在教室里听讲的小学生,所以低年级教师要教育他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年级的教师在入学的前几个月,适当增加游戏的意味与方式,学习内容不宜过多。有条件的小学可以进行系统的入学预备教育,学前班应保持幼儿园的特性,兼顾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入学的规范性教育,但是绝对不能把学前班等同小学教育,不要将小学教材当学前班的教材使用。学前班教育应注重游戏性与实践性,并及时规范孩子的行为为正式进入小学做准备。学前班教师对孩子听、说、读、写、算等能力要求不能过高,培养学习兴趣是主要目的。学习中的游戏和故事等环节中着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准确握笔、独立完成作业、遵守作息时间等好习惯是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与不断的纠正。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孩子在成长中的一个过程,幼师和小教有着共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成绩不重要,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教师的心愿,如果我们的努力能为孩子今后一生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会感到充实。

参考文献:

[1]况华微.分析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方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2:10.

[2]阮丹玲.探讨关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性问题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3,11:15.

[3]吴西子.论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J].当代青年,2015,3:56.

[4]史云侠.浅析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内容上的衔接[J].考试周刊,2011,93:194.

作者:谢美君 单位:辽宁省本溪歪头山中心校

第三篇:小学教育科学玩具创新设计思考

摘要:本设计是一款将练习毛笔字和做游戏结合起来的科学玩具。我们将水写纸和LED屏结合起来,设计了一款环保的小学生毛笔字练字板。产品的盖子采用太极图案,首先要做一个拼图游戏,把打乱的太极图案拼好,才能打开盖子练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玩具;练字板;产品设计;游戏

玩具泛指可以用来玩的物体。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玩具的陪伴,一件好的玩具就像是一个安琪儿,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智力的开发。它们既是孩子们的玩伴,又是最好的、最直接的教科书。教育玩具是指融入了教育功能,寓教于乐的玩具,很多人把这类玩具归为益智玩具的范畴。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优秀的益智类玩具,国外最著名的要数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我国古代最出色的益智玩具是九连环。前些年,以早教机和学习机为代表的电子学习机是教育玩具的典型,但是这类玩具的迅速衰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仅仅依靠技术,没有充分考虑孩子心理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教育玩具是没有生命力的。

1小学教育科学玩具的分类

教育玩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六个大类。一是解环类玩具,比如九连环、花篮环、凤凰环等。这类游戏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比较难玩。二是扣类游戏,如M扣、千千结等。这些游戏相对简单一些,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原理,只要有耐心,按照一定规律,都可以解开。三是拼图类游戏。这类游戏的材料很多,有纸板、木头、塑料等,有平面的,也有三维的,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图形能力和空间能力。四是科学原理类玩具。这类玩具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证明或演示一些科学原理,如磁性类、光学类、传感器类、碰撞类、气压类等,在游戏的同时,使孩子对这一物理原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五是棋牌类玩具。这类玩具很常见,小学生也很喜欢玩,是开发智力的好工具。六是不在这五类中的玩具,比如滑块类的华容道等玩具。

2小学教育科学玩具的设计原则

玩具设计要考虑的要素有很多,除了经常被谈到的安全性等因素,这里讲的几条是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在科学玩具的设计中。

2.1寓教于乐是科学玩具设计的核心思想

科学玩具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了解某种科学原理或某些常识,因此如何把深奥的科学原理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小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是设计这类玩具的关键。另一方面,还要让小学生在操作科学玩具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而不是很枯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样的科学玩具才是合格的。

2.2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

玩具的设计如果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功能再合理,价格再便宜,也不能吸引孩子去使用。小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儿童的游戏心理逐渐转化为很强的好奇心。所以,科学玩具的游戏元素是产品设计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3科学玩具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

当前,我国有一股学国学的风潮,很多小学都要求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如果运用产品语意学的原理,在玩具设计中加入国学元素,让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接触中国文化,了解国粹,显然比死记硬背更好。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国学的熏陶,这也符合国学教育的理念。这样,科学玩具成了小学生国学教育的一个媒介,这件玩具也将被赋予更多的文化涵义。

3小学教育科学玩具的设计实践

基于以上三个原则,我们将水写纸与LED屏幕结合,设计了一款适合6~13岁小学生使用的毛笔字练字板。

3.1功能定义

这款产品希望是一款练毛笔字和娱乐结合的写字板。围绕这个功能定义,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了以下要求:功能方面,要能够实现练毛笔字的功能,并且使用水写纸这种环保材料;从小学生的心理考虑,为了迎合小学生游戏和好奇的心理,这个设计加入了游戏元素,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游戏;设计元素方面,选择了太极图案这一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符号作为写字板的界面,使小学生在练毛笔字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2产品结构设计和使用方法

练字板的盖子是由一组同心圆组成的太极图案,每一个圆被分成了几段,可以沿着圆形轨道滑动。当滑动这些滑块,使其组成一个太极图案时,盖子才能被打开。小学生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既动手做了小游戏,又了解了中国的太极图案。盖子打开后,可以滑动到写字板的背面,然后从盖子的背面边上拉出水写纸,铺在写字板上,再打开写字板上的LED屏,翻页选择字帖,就可以描红写仿影了。如果不需要描红,关掉LED屏就可以了。图1和图2分别为练字板没有打开和打开放好以后抽出水写纸的状态。

3.3产品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是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人说,人们购买商品很多时候其实是在购买商品的色彩。确实,我们对很多商品的第一印象不是它的造型,而是它的色彩。针对小学生的产品色彩设计,不能一味追求鲜艳的色彩,而应在明快的基础上,舍弃纯度很高的原色,采用明度比较高的淡黄、淡蓝、粉紫等颜色,使产品界面在视觉上保持一种轻松明快的感觉。这件练字板的正面采用了黑白两种颜色,还有竹子的自然色彩,整个产品看起来理性又不失活泼。

4结论

常见的科学玩具在设计上过分强调玩具的科学性,而没有重视产品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这款练字板设计使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任立生.设计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设计,2005.

作者:张兆龙 薛建华 单位: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第四篇:小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思考

摘要:学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教师应当作为主体和引导者,结合文件精神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学校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最为基础的阶段,更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在其教学过程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今后的发展及成长意义重大。

一、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及时代精神与要求的重要理念,学校作为价值观的主要平台,应当将其融入到理论课程的学习当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理论课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过程,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过程。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理论学生中,能够促使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不但能够改善学生的理论课成绩,同时有助于学生完整的人格的形成。

二、结何不同学科的教学

小学教育课程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尽管不同的学科承载着不一样的知识内容教育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整体上而言,各个学科之间是互有关联、互相促进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明白这个学科中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涵的价值观因素,从而实现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升华。例如,小学在进行《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层次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品德课程成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不管是人文学科或自然学科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潜能。例如,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通过阅读和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故事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认同。在科学、自然等课程中学习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探究世界的奥秘,促使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形成自由、民主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三、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的价值观能够彰显出教育特色与理念,因此学校价值观应当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原则,既能够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同时可以凸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特性与成长过程。学校文化是凸显学校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标志,当学校价值观确立之后就应当通过学校文化表达出来,成为师生与教职工耳熟能详的价值标准,统一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小学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主阵地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中的传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文化传播的解说员,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宣传活动,例如展台、展板、黑板报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及作品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了解学校特色文化的过程中体会到价值观,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或者是将学生优秀的文化作品,在学校走廊等场地张贴能够显示人们优良品质的诗词语句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培养民族精神。

四、结合文化教育活动

小学学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开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下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相关规范设计出形式多样、主题明确的文化活动。例如,针对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活动的内容尽可能与各年级的特点相贴近,强化文化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例如,在国庆前后开展“爱学习、爱祖国”的活动;在植树节前后开展“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与社区义务时间劳动等,促使学生了解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利用开学典礼、少先队入队仪式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等。通过丰富的活动能够寓教于乐,学生的参与性更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更易于接受。确保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小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成为其自觉的行为。

五、结合家庭教育

首先,让家长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积极的理念,并做好能量的传递工作。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积极应用网络媒体等开展家庭教育和宣传,向学生家长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从整体上来说,家庭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最为基础的途径,学校应当引导父母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言传身教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

六、结合社区教育

学校多与社区联合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艺术团体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表演、竞赛等活动中,将高雅的文化推进社区当中,为社区群众提供精神营养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适当向社会开放图书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加强对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的文化品位。加强对于社会公德、美德及个人品德的教育,鼓励学生关爱社区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家庭的评选,促使学生形成相互关爱、和谐礼貌的优秀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小学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学阶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是促进学生吸取精神营养、推动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通过各种措施培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进步做出自身的贡献。

作者:崔静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六坝寄宿制小学

第五篇:小学教育中教育游戏的应用

摘要: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基础性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工作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在小学教育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促进小学教育的改革以及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课堂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育游戏被广泛地应用其中。教育游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以往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重视,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应用的研究中,促进小学教育效果的实现。本文就教育游戏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教育;应用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游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担心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时,也在探究游戏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教育工作者开始提出了游戏化学习的想法,就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游戏元素,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为此教育游戏也就随之产生。教育游戏的出现以及科学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1教育游戏分析

教育游戏是在现代教育需求下产生的,教育游戏就是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的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游戏软件。教育游戏是以教育作为主要的目标,通过游戏,实现知识与娱乐的有机融合,实现寓教于乐[1]。教育游戏不同于其他的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教育游戏是绿色健康的,教育游戏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育游戏还有很强的游戏性,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教育游戏中有一定的游戏场景,精美的画面和音乐,能够使小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情境中。教育游戏中还有道具和规则,在精彩的故事情境中,能够使学生持续玩下去,不会轻易产生厌倦。同时,教育游戏是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的,需要实现二者的平衡,如果教育性太强就不能吸引学生,如果游戏性太强,会导致学生过度沉迷游戏,影响学生的学习。不同的教育游戏是根据特定阶段的学习者进行设定的,这些学生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如年纪、教育程度等[2],当前教育游戏逐渐实现网络化的发展,不同学生在游戏中共同交流学习和游戏经验,从而实现共同的进步。

2小学教育中应用教育游戏的意义与作用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时代,学习不仅仅是练习,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学习者的思维以及认知习惯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接触更具互动性和不连续性。而教育游戏恰好能够提供即时性、跳跃性的信息[3]。教育游戏的应用能够使学习者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书本教材,还有很多生动、具体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调动学生的感官,转变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环境对于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教育环境会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教育游戏能够使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教育游戏能够使学生获得交往的机会,通过分享与合作获得知识,完成任务,还能够与同伴彼此间交换意见和想法。由于儿童的兴趣比较相似,因此可以以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提供合适的信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升有助于学习效率以及效果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4]。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教育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此外,教育游戏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够给予学生神秘感,学生无法预知游戏的场景和结果,整个过程充满挑战,能够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激发,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摸索,完成游戏任务,在这种摸索探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意识能力的提升。

3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3.1教育游戏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教育游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将严格的学习与轻松的游戏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相关工具获得信息,探究特定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现实生活中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进行模仿,使学习成为与自身有关的事情,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搜集、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5]。将游戏融入到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智慧挑战,将知识进行内化,体会到探究知识的艰辛与喜悦。学生进入到教育游戏中,也进入到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游戏规则,了解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游戏控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机会,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摸索出成功的方法,在以后的情境探索中能够快速获得成功。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教师让学生分别画出90°和180°的角,然后对角进行讲解,在黑板上画角,让学生探究是什么角。教师让学生进行《神兵天降》小游戏的练习,游戏比较简单,益智性比较强。在没有到达紫星球之前,在太空中会遇到许多无法想象的危险,为了能够保护自己,大嘴必须要学习各种技能。这次是射击演习,但是演习和真实的战斗一样严格。选择一个射击对象,单击鼠标左键即可选中。如果打错,或者让它降落到地面,你都将失去一次机会,但你共有四次机会。本游戏共设三关.每关的射击对象分别为锐角伞兵、钝角伞兵和直角伞兵,角度的区分请注意降落伞[6]。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体验,通过游戏对锐角、直角、钝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快速地思考和判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下,陪同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心得,分享游戏的经验以及技巧,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教育游戏中通常含有很多知识,通过游戏,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得到开发,使学生不畏惧艰难,能够努力拼搏。在游戏中,孩子会想尽办法消灭敌人,赢得胜利,在游戏中,孩子能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以及与同伴进行交流,加深彼此的情感,能够同仇敌忾,荣辱与共。同时,在一些比较大型的游戏中,孩子还能够利用网络搜索信息,能够同不同玩家相互切磋。教育游戏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挑战性,能够使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3.3教育游戏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兴趣,教育游戏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游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使用教育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计算机入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如超级玛丽、连连看等,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乐趣,使学生熟练操作键盘,在掌握基本技能之后,再让学生操作一些比较大型的游戏,让学生不断探索和研究,通过游戏吸引学生自觉学习计算机,构建计算机知识结构和体系。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满足学生需要,又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育游戏,如赛车游戏、拼图等,熟练掌握键盘操作和使用。游戏中会有一些关卡和障碍,就迫使学生理解键盘上一些功能,逐步学会键盘的掌握与使用。如果强制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会产生抗拒,利用教育游戏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通过某些游戏关卡时,学生可以相互帮助,交流经验。

3.4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教育游戏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亲自试验,获得知识与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字母“a”的发音时,就可以选择了一款flash小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归纳字母“a”在不同的单词中有哪些不同的发音。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游戏的过程为:字母“a”是游戏的主角,学生在它的带领下参观、游玩带有字母“a”的地方,在它的引导下总结字母“a”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7]。

4结语

当前教育教学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也逐渐发展,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逐渐起着重要作用,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学习资源与游戏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到学科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对学科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水平的逐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科学地使用教育游戏,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鸿雁.论述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4(23):281.

[2]陈婷婷,张银,杨传达.教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03-104.

[3]韩婷.教育游戏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品牌,2014(8):152.

[4]程明.教育游戏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49.

[5]李现瑞.教育游戏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7.

[6]王辉.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69-71.

[7]杨瑜,刘庆圣.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软件导刊,2011(11):174-175.

作者:杨奇美 单位:昆明市五华区云铜小学

第六篇: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地方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急需进行改革。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现有问题,黄山学院《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从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教育心理学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地方高校的课堂教学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不少教师存在“满堂灌”、照本宣科现象;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常有学生上课玩手机、开小差乃至睡觉[1]185。其成因固然很复杂,但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课程建设的滞后,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2]126。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人才培养方案中以理论课居多,学生学了许多教育理论,却对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缺乏了解,不清楚如何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小学教学实践[3]10。所学的理论内容有些已陈旧过时,有些则食洋不化,与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完全脱节。教师在教学中片面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参与建构,课堂气氛沉闷。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小学教育专业急需推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进行。现以《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小学教育心理学》是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学习小学教育专业技能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自我校从2004年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来就开设该课程至今,2012年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形成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研究的新热点,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去理解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不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照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本课程的内容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均有涉及,具体主要包括对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知识、教育与教学设计、激励与评价、反思与发展等领域。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课程改革的举措

(一)更新教学内容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拘泥于教材,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努力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这种状况不利于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得教学过程不只限于课程传递和执行,而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在本轮教学中本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对原课程教学内容做出一定调整。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内教材在该部分基本是以介绍各学派经典理论为主,理论性较强,对理论的实际应用较少涉及。而该领域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新进展,在线学习的兴起与普及使学习具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相关理论优选介绍一些近年来学科新进展,帮助学生了解研究动向,进而对学习的规律有更清楚的认识。相应章节补充介绍相关学习理论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一章增加一节“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介绍一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法。相关内容的引入增加了理论的时效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好把握理论精髓。理论与教学应用的结合使其从教条转变为指导日常教学的具体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多注重于让学生学习理论、掌握前人作出的结论,大多数时间为知识传授的过程。但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若新知识的习得过程没有经过学生系列的分析、思考、质疑活动,学生只是简单地获得一些结论,其印象往往是不深刻的,也难以很好理解、巩固。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轮改革中加大讨论法、案例教学所占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讨论参与度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一个指标。如在“学习动机”一章呈现一些与小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相关的案例与报道,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分析讨论,学生对此颇感兴趣,讨论踊跃。在“知识的理解”一节播放一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录像,要求学生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的理解一步步深化的,通过对案例的思考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精选的案例与讨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多数学生发言踊跃,各种观点交流争辩,课堂气氛活跃。在讨论中,学生间、师生间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共识,实现从个体的建构上升到集体的建构。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往课程中学生学量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但理论和鲜活的教育实践之间缺乏密切联系,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理论的应用、展开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科研究方法的实践机会非常欠缺。为此在本次教学中积极运用研究性学习,在课程开始之际就要求学生自行组成研究小组,自选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拟定调查计划。几周后在课堂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让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的选题及计划,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教师现场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组调查计划。之后各组同学利用在小学的教育见习机会,开展相应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学生的调查涉及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合作学习、课堂参与状况、课余时间支配、语文课堂差异性教学等方面,样本源于屯溪区柏树小学、江南实验小学、现代实验小学、长干小学等学校。从上交的调查报告看,多数小组调查实施过程规范,调查数据翔实,能较好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一环节使学生熟悉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流程,了解一些常用研究方法,在调查实施及结果分析阶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深化了相关理论的理解,对小学教学实践及小学生学习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四)采用“翻转课堂”

在网络时代,教师早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仅凭课堂教学传授知识难免低效而乏味,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多种路径,如翻转课堂正改变着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同化理论知识。[4]55为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笔者在个别章节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外登录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爱课程网”,收看华东师大博导讲授的《教学设计》全章,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进行答疑释惑。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小学教材某节的教学设计,并以现场说课方式说明设计的思路与意图。全班学生都认真准备了教学设计、说课稿及相应PPT。在现场说课环节学生们一一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清楚说明,做到条理清晰、表达清楚、教态从容、课件制作美观。基本能针对小学生学习特点并结合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出合理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清晰,教学节奏合理,较好地落实了教学设计的各项原则与要求,通过该环节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五)改革评价方式

以往在评定总评成绩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则主要由作业及考勤构成,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并没有效体现出来。这造成学生重考试、轻平时的状况,课堂教学参与度不足。这次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对学生课程参与度评价的改革则有效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本轮教学中根据学生课程考勤情况、讨论参与情况、课堂笔记综合评定。该项措施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积极参与讨论、认真记录笔记。每次进行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时均有不少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并时有不同观点的交流争辩,这种状况以前在大三学生中并不多见。学生能自觉记录课堂笔记,学期末的笔记检查结果也令人满意,学生的笔记均完整详尽,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相关案例均做了翔实的记录;有的学生还在课后进一步对笔记内容进行了组织整理,将笔记作为学习、复习的主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笔记策略。

上述措施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项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收效,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好评,近几年的评教结果均为优秀,该课程也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但也要看到,目前理论教学所占比例依然过大,教师被教学大纲、教材束缚的现象依然存在,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仍然偏小,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仍有一定距离,课程建设与改革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成晓乐,成瑾.大学生厌学情绪和行为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5):185-187.

[2]胡志海.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9(6):124-127.

[3]蒋蓉,袁耀宗.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2):10-13.

[4]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作者:胡志海 单位: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