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休闲农业的资源分析及运用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休闲农业的资源分析及运用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休闲农业的资源分析及运用模式

摘要:指出了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了发展休闲农业的资源类别,归纳总结出自然田园式、科学教育式、农家庭院式、民俗风情式、村落乡镇式和农牧业生产式等休闲农业资源运用模式,以期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资源;运用

1休闲农业概述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展示当地自然之美、景物之美、人文之美、产品和科技之奇,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休闲农业在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得到快速发展。休闲农业之所以受到经营者的青睐,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较快,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变化,休闲时间增加,消费者一年公休及节假日达一百多天,同时传统农业需要转型,通过拓展农业功能,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张胜利博士研究得出:我国休闲农业的全职从业人员劳均产值达5.41万元,是同期农业劳动力平均产值1.97万元的2.75倍;休闲农业的土地产值率18.0万元/hm2,是同期农业土地平均产值率3.8万元/hm2的4.74倍。休闲农业所表现出的高效益特征,在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休闲农业的身影,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周边的休闲农业发展速度迅猛,一些没有被污染的偏远农村也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实现脱贫致富。

2休闲农业的资源分析

2.1休闲农业资源的含义与特性

闲农业资源是农业资源中可以构成吸引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是既能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的需要,又能满足休闲需求的农业资源的总和。休闲农业资源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生长性、活动性、景观性、实用性等基本特性。同时还具有知识性、生态性、文化性,如说狗的忠诚,牛的勤劳,马是健将,梅、兰、竹、菊代表高洁的四君子,松柏代表硬汉,鸽子代表和平,红豆代表相思,玫瑰代表爱情等衍生的特性。

2.2休闲农业资源类别

发展休闲农业,必须依托一定的资源,休闲农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类。2.2.1地貌和水文资源。地貌类型可按宏观的地貌格局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也可按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产生的构造格架划分为构造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红层地貌、花岗岩地貌、泥石流、海岸地貌、岛屿等。特别是山岳和水景,更是休闲农业的重要自然资源条件。如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福建的武夷山、湖北的神农架、河南的鸡公山等都是天然的休闲农业资源;另外如海滩、湖泊、瀑布、泉溪等也是人们喜爱的休闲农业资源。2.2.2气候资源。气候也是休闲农业的重要资源条件。构成气候资源的要素很多,主要有光、温和水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从休闲农业的角度来看,气候资源是决定动植物分布、土地类型、耕作制度及民居类型的重要因素。如土家族的建筑就别具一格,如今成为休闲农业的一道亮丽风景,引来众多消费者。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使得我国台湾省的各种水果口感很好,同时也适合各种花卉生长,台湾享有“蝴蝶兰王国”之美誉,让消费者看到各色盛开和造型各异的鲜花,赏心悦目,流连忘返。2.2.3文化资源。文化是休闲农业的灵魂。休闲农业要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内涵,丰富休闲活动的具体内容。任何休闲农业发展仅凭农业景观很难吸引有闲人士和延长逗留时间并提高回头率。据调查显示,文化内涵可以形成休闲农业的特色,缺少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就如同没有灵魂,从而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提高农业的休闲价值。休闲农业文化包括民俗节日、传统农耕文化、动植物文化等。民俗节日能大大提高消费者的兴趣。如土家族的摆手舞、赶年、茅古斯舞,侗族的芦笙舞、冬节,瑶族的鼓舞、赶鸟节等民族节日歌舞,苗家花带刺绣和腊染,瑶族的银饰加工等民间工艺,凤阳花鼓等都广受消费者青睐。农耕是华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之源。伴随农耕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如今在广大农村仍然普遍存在,对现代都市人有着无尽的吸引力。如湖北随州郊外的炎帝神农故里,成群的消费者在参观炎帝神农遗迹的过程中,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车灌农田。日本岩水县小井农场农具展览馆,陈设有各式各样新奇古怪的农用机械,有的是现在使用的,有的是已被淘汰的,人们可以藉此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和农机具知识,农场旁边,是由废机车改装成的列车旅馆,深受怀古思旧和青年人的欢迎。动植物文化特色浓厚,令人遐想。牡丹代表富贵华丽,荷花表示出污泥而不染,木棉树被称为英雄树,柳树枝条纤细,婀娜多姿,古人常用来比喻女子。猴子的聪明,狼的野性等等。休闲农业可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打造自身特色。2.2.4生物类资源。生物类资源是休闲农业运用最为广发的农业资源。如植物中的油菜、花卉、果树、蔬菜等;动物中的鸡、鸭、鹅、兔、鹌鹑、火鸡、牛、羊、各种鸟类等;昆虫中的蝴蝶、蜻蜓、萤火虫等;水生物中的鱼、螃蟹、黄鳝、甲鱼等。生物类资源既可为农业生产带来收获,又可成为消费者休闲观赏体验的对象,一举多得。

3休闲农业资源的实践运用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休闲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那么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打造出受消费者欢迎的休闲农业呢,根据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休闲农业资源的实践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3.1自然田园式休闲农业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旅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旅游活动,满足消费者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广西的龙脊梯田如今就成为田园式休闲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龙脊梯田是指在龙脊山上开发出的梯田,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m之间,梯田最大坡度达50°,梯田距今至少有2300多年,堪称世界梯田原乡。远处望去的龙脊梯田,如链似带,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个个巨大的螺蛳,梯田间小路悠悠,宛如飘忽的一根根绳子。整个梯田景色秀丽,十分壮观,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消费者到此观光体验,休闲放松。另外,在不少地方还有成千上万亩的向日葵、牡丹花、郁金香等,形成美丽的大花园,令消费者大饱眼福,身心愉悦。

3.2科学教育式休闲农业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展览馆、农业博物馆等为消费者提供了解农业知识、学习农业技术、增强农业兴趣的休闲农业。如台湾的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可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教育式休闲农业模式,该农场追求教育体验,通过丰富的DIY项目激发消费者的参与感,在做中学,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丰富相关知识,体验劳作的不易和享受劳动的成果,记忆深刻,终生难忘。进入台一农场不仅能接受科学教育,学习知识,还会有深刻的美学体验。台一生态休闲农场非常注意环境美学的营造,推崇利用最天然的素材为消费者营造最自然的视觉盛宴。运用花草树木及创意性设计,把整个农场装点得非常漂亮,甚至连洗手间都装扮成了新人拍婚纱照的取景点。

3.3农家庭院式休闲农业模式

此种休闲农业模式易于操作,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休闲旅游活动。如四川成都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发展的就相当好,红砂村位于成都市东郊,属于城乡结合部,是一块浅丘地带。以种植各类鲜花及树木为主要经济来源,发展以赏花休闲旅游为核心的乡村经济。红砂村是三圣乡较早以赏花休闲为主的休闲农业发展区,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成都乡村休闲游著名的“五朵金花”之一。当地村民以自家农居庭院经营着以赏花为主线的农家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家乐经营者经验越来越丰富,收入提升较快,家庭环境条件日益改善,整个村容村貌也发生极大变化,越来越美,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

3.4民俗风情式休闲农业模式

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休闲农业发展吸引物,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通过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农业活动的开展,提升乡村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就是此种模式的典范。坎儿井民俗园距市中心较近,仅有三公里的路程。民俗园里有包括坎儿井(坎儿井、长城、运河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博物馆、民俗街、民居宾馆、葡萄园等项目,园区把具有悠久历史的坎儿井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庭院式民居宾馆融为一体,让消费者到此既能领略到有400多年历史的坎儿井奇观,又能深刻体验维吾尔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当今最具民族特色的集参观、观赏、购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农园。

3.5村落乡镇式休闲农业模式

即以古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建设格局为休闲农业发展吸引物,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发展村镇经济的休闲农业模式。如安徽的西递与宏村古村落、改革开放第一村小岗村,湖南的凤凰古镇、山西的平遥古镇等,如今都成为消费者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尤其是小岗村,从中央到地方很多领导都到过,通过40年建设,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消费者到此村,亲眼目睹小岗的风采。小岗村这块招牌也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还带动了小岗牌农产品的销售。

3.6农牧业生产式休闲农业模式

依托自身种植的农作物或养殖的家畜家禽或水产品,经过精心打造,为消费者提供学习、欣赏、体验等活动,使其达到休闲放松、回归自然之目的。如江西婺源利用油菜籽生产过程中的油菜花为主要吸引物发展休闲农业,取得较理想效果。世界上最大酥梨连片种植地砀山县,近年来在梨花盛开季节开办梨花节,吸引众多消费者前往梨园欣赏洁白的梨花、梨树王等,购买酥梨和各种酥梨加工品,梨子成熟季节又开展酥梨采摘活动,消费者拿着果篮走进梨园采摘自己心仪的酥梨,十分惬意。休闲农业活动的开展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度假好场所,还可以为部分农民提供就业,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邹蓉.社会网络视角下休闲农业创业集聚与升级研究———以湖北W村为例[J].经济管理,2016(3).

[2]赵仕红,常向阳.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13(7).

[3]赵国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模式选择[J].中国发展,2009(4).

[4]吴克样,李舟.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4(8).

[5]刘群红.发展我国休闲旅游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求实,2000(8).

作者:胡月英 刘玙璠 单位:1.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2.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