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影响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作物种植、农产品生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农业生产中,要想保障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就不得不重视天气问题。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加强对天气变化的预测,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然后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才能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鉴于此,本文就天气预报农业防灾减灾的意义以及如何发挥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方面进行简单概括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充分挖掘天气预报优势,保障农业高效丰产。

关键词: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农业生产

农产品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优质农业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前提。利用好天气预报产品进行农业生产指导对于农业防灾减灾来说至关重要。天气预报可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保障[1]。但是我国气象防灾减灾比较薄弱,要加大普及气象知识力度、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完善农业灾害评估体系等,结合农业生产全力做好天气预报工作,指导好农业趋利避害,实现农业增产丰收的目标。

1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意义

1.1长期气象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意义

在农作物的发育阶段,如果暴发洪涝灾害,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减产,甚至绝产。季节性干旱也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灾害,且其是按气候季节变化来分类的,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干旱,导致农作物枯死。低温冷害、长时间持续下雨等可能导致农作物种子烂根、死苗或诱发虫害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作物产量的降低。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之深,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危害是极大的。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显著特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在上升,在这一背景下,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个月以上的预报。预报项目主要是月平均气温距平和月降水量距平以及月平均环流形势。长期气象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随着先进气象设备、技术的应用以及预报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预报的精确率也在逐步提高。长期气象预报可探索较长时间内特定区域的天气变化趋势,从而预测低温、干旱、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大概时间,便于农户提早采取应对措施。根据长期预报,尤其是季报、年报等天气预测,人们可以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选用抗旱、抗低温的品种,避免霜冻、干旱、低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

1.2短期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意义

短期天气预报指的是1~3d内的天气预报,短期天气预报中短时临近预报对突发性天气灾害更具有服务针对性。短时临近预报一般指0~12h的预报。短期天气预报(包括短时临近预报)也是农户更加关注的天气服务产品,其预报时效短,因而准确率要高于长期天气预报。短期天气预报可以对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根据气象部门的短期天气预报,农业部门可根据实时共享的气象信息及时指导农户进行灾害避险。短期天气预报更加注重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合作,及时将天气信息传达给农业用户是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从而降低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着气象科技化的发展,结合高炮、火箭等技术,可实现人工降雨和人工防雹,从而达到农业防旱、防雹的目的。当然,除了灾害性天气气象与农业的应急联动能产生的防灾效应外,短期天气预报在指导农户根据天气情况做好其他农事活动,从而让作物、蔬菜、果林等充分利用光、温、水、风等天气条件,进而在促产增收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2如何发挥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1建立现代化的气象观测站网

近年来,通过天气预报及气象信息共享,我国的农业结构、生产布局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农业防灾减灾也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完善区域性观测网络,建立现代化的气象观测站。现代化气象观测站网络应具备自动化、密度高、要素多的特征,可以准确、及时地收集相关气象资料,随时观察四周的气象观测实况,然后对所收集到的气象资料做好数据统计与分析。

2.2建立健全灾害预测预报体系

只有对灾害进行准确监测预警,才能采取相应的灾害防御措施,达到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可以说,灾害预测预报体系直接决定着农业防灾减灾的成效。要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测预报体系,一方面要做好有关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另一方面要针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开展农业方面的气象预报[2]。就我国而言,当前的农业灾害性气象预测效果还不够理想,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有待提高,预报技术水平需要提升。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测预报体系,需要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开发适合农业生产的气象项目,着重发展特色农业。由于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所以需要对气象产品进行分类,以便采取不同层次的应对措施。

2.3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评估能力

灾害监测评估包括灾害数据评估、灾害风险评估、灾害综合评估等,精确的灾害评估数据是实施救援的前提条件。积极建立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深入进行灾害风险研究,及时通过传输系统上传评估结果,以便于各部门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3]。实地调查是进行灾害评估的有效方法,可以把灾害防御技术更好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

2.4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

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需要政府的领导、相关企业的参与、社会公众的积极配合,各方面互相协调,充分利用可用资源,才能制定不同层次的应急方案,快速地组织灾害防御工作,将灾害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要想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体系,必须做到各级上传下达,密切配合。其中,基层气象灾害相应单位是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乡(镇)、农村多建立信息传播网络,例如用手机播报灾害气象信息,通过电视更新气象预警信息等。

2.5加强气象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要使气象知识深入人心,就必须进行大范围的宣传。首先,气象部门应对相关单位的领导进行培训,发挥领导的作用,将气象知识普及给下属。宣传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认真制定气象防灾减灾的政策和规划,将气象知识贯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电视、微博、报纸、网络等媒体扩大宣传范围,还可设置微信公众平台,每日及时更新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方法,让公众了解降低灾害损失的措施,避免灾害来临时不知所措。针对广大农民,可以在农村设立专题咨询、技术指导基站,使广大农民从中获取气象知识和防御技术,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切实发挥气象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作用。

3结语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各种自然灾害也将日益加剧,受影响最深的依然是农业领域。鉴于天气预报在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必要继续加大气象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气象监测评估体系、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等,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在未来,天气预报体系的完善将会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助力农业防灾减灾。

参考文献

[1]卫草源.农业部全面部署草原畜牧业寒潮冰雪灾害防范应对工作[J].中国畜牧业,2017,(21).

[2]李辰.豫东平原农业智能化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21).

[3]吴彬,李艳芳,刘双喜,等.基于GIS的湖州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研制及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

作者:张新民 熊世为 郁凌华 单位:滁州市气象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