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生防昆虫农药敏感性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生防昆虫农药敏感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生防昆虫农药敏感性研究

摘要:黄猄蚁(Oecophyllasmaragdina)是最早用于农业生防的昆虫,目前已被证明能防治20多种农业害虫,对农林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黄猄蚁对常见农药的药剂敏感性尚不清楚。本研究采集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黄猄蚁,使用3种常见农药噻虫嗪、吡虫啉、呋虫胺对其进行毒力测定,并在培养皿中放置毒饵和黄猄蚁之后的8、16、24、32、40、48h分别记录黄猄蚁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黄猄蚁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黄猄蚁对呋虫胺、噻虫嗪以及吡虫啉的16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0、0.290、0.382g/L,差异显著;连续观察2d后发现,不同农药对黄猄蚁的致死时间也存在差异,该研究可为黄猄蚁生防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黄猄蚁;生物防治;药剂敏感性

黄猄蚁(Oecophyllasmaragdina)是隶属蚁科(Formicidae)织叶蚁属(Oecophylla)的一种蚂蚁,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澳大利亚[1]。其由于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是世界上最早被用于以虫治虫的典型昆虫[2]。公元304年,嵇含在《南方草木传》中记载了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公元304年之后又有多本古文书籍记载了用黄猄蚁防治多种经济作物上主要害虫的情况。由于其防治效果较好,后人将其连同蚁巢一起在市面出售[3-4],最终扩大了黄猄蚁的应用面积。扩大应用面积的同时,黄猄蚁从柑橘园被引迁到了荔枝、橘子、柚子园等,增加了黄猄蚁的应用范围[5]。直到现如今黄猄蚁的生防效果也不容小觑,其除了能够捕食柑橘、荔枝、柚子园主要害虫,还能控制芒果、可可、腰果和樟子松等经济树木上的主要害虫,如红带蓟马(Selenothripsrubrocinctus)和蝽象(Cyclopeltasi-ccifolia)等20多种有害生物[6-7],对农林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东南亚国家,黄猄蚁可被传统医学应用于治疗人体疾病、可作为饲喂鸟的珍贵饲料以及作为重要的食用昆虫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等[8]。此外,在农业发展的需要下,人类长期施用农药,一些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而大量类似黄猄蚁的害虫天敌被农药杀死,导致害虫再猖獗、粮食作物农药残留的现象[9]。随着人类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生物防治越来越受重视,19世纪以来,生物防治在很多国家迅速发展起来[10],黄猄蚁作为生物防治历史最长且有效的昆虫,其在当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农药的大量广泛使用,黄猄蚁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农药的毒害,而目前针对农药对黄猄蚁毒性的研究基本为空白。本研究拟选择噻虫嗪(Thiamethoxam)、吡虫啉(Imidacloprid)和呋虫胺(Dinotefuran)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研究其对黄猄蚁的毒性。这3种农药由于具有高效低毒、杀虫广谱以及对人畜、作物和环境安全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11-12]。使用这3种农药进行黄猄蚁的毒性研究符合实际应用,也可为保护黄猄蚁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

黄猄蚁(Oecophyllasmaragdina)采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该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北纬20°04′、东经101°25′),在该园内的一些树上可见黄猄蚁的蚁巢,有蚁巢的树周围地面存在大量的黄猄蚁。将其用昆虫采集管(直径20mm)采集后带回室内,在只提供水的情况下室内饲养1~2d。

1.2试供试剂

供试药剂为30%噻虫嗪悬浮剂(河北中保绿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50%呋虫胺可湿性粉剂(正邦集团生产)、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拜耳公司生产)以及超市购买的百花牌蜂蜜。1.3试验方法将3种供试药剂用丙酮完全溶解配成母液,然后继续用丙酮分别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即4.00、2.00、1.00、0.50、0.25g/L。用胶头滴管在每个一次性塑料杯(200mL)中滴入1mL蜂蜜,再用25μL进样器将稀释好的农药与蜂蜜混匀,在每个塑料杯臂外用记号笔标记农药种类和浓度,每个塑料杯中放入大小近相等的10只黄猄蚁工蚁。放入10只黄猄蚁工蚁后用双层湿润的纱布封住杯口,防止蚂蚁逃跑,并保证有一定的水分以及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持实验室温度26℃左右。用丙酮加蜂蜜作为对照,每种农药的每个浓度重复3次。在放入蚂蚁后的8、16、24、32、40、48h,分别记录每个杯中的蚂蚁死亡个体数(用毛笔触碰黄猄蚁,不能翻转或站立的个体视为死亡)。对照组死亡个体数占比在10%以下为有效试验。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10进行试验数据整理,采用SPSSStatistics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概率单位probit进行分析,计算出毒力回归方程(Logconcentration-probitline)以及相关系数。用ANOVA分析同一时间不同浓度以及同一浓度不同时间之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计算公式如下:死亡率(%)=死亡蚁数÷总供试蚁数×100;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2结果与分析

从噻虫嗪、吡虫啉、呋虫胺3种杀虫剂的胃毒毒力测定结果来看,黄猄蚁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对呋虫胺最敏感,16h的LC50值最小,为0.130g/L;噻虫嗪次之,LC50为0.290g/L;对吡虫啉最不敏感,LC50为0.382g/L。总体来说,3种杀虫剂的LC50都较小,说明黄猄蚁对3种供试药剂均较敏感(表1)。噻虫嗪浓度为4.00、2.00g/L时,黄猄蚁的校正死亡率在8h达到100.00%;浓度为1.00、0.50g/L时,黄猄蚁的校正死亡率在24h达到100.00%,且8h和16、24h的黄猄蚁校正死亡率有显著差异性;噻虫嗪浓度为1.00g/L时,8h和16h的黄猄蚁校正死亡率均高于0.50、0.25g/L时。毒饵为吡虫啉时,只有浓度为4.00g/L时,到32h黄猄蚁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00%;浓度为2.00、1.00、0.50、0.25g/L时,48h内黄猄蚁的校正死亡率都未达到100.00%,但在同一浓度下随时间的增长死亡率变化不大;在48h内,浓度为4.00g/L和0.25g/L黄猄蚁的校正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毒饵为呋虫胺时,黄猄蚁的校正死亡率与毒饵为噻虫嗪时相似,浓度为4.00g/L和2.00g/L时,黄猄蚁的校正死亡率在8h达到100.00%,浓度为2.00、1.00、0.50、0.25g/L时黄猄蚁8h的校正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2)。

3结论与讨论

黄猄蚁是生物防治中的典型益虫,也是最早被用于生防的昆虫,有利于农业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其强烈而有效的攻击性,使之成为寄主树上的主要捕食者,捕食体型比其大的节肢动物和农业有害生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物种[13]。黄猄蚁与植物互惠共生、协同进化[14],对维持所在群落的生态系统平衡尤为重要,故对黄猄蚁进行保护,兼具现实和理论意义,但是黄猄蚁对农药的敏感性研究基本为空白。为了更好地保护黄猄蚁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借鉴研究红火蚁毒性的胃毒法,用3种农药(噻虫嗪、吡虫啉和呋虫胺)对黄猄蚁的耐药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猄蚁对呋虫胺最敏感,噻虫嗪次之,对吡虫啉最不敏感。2种相对敏感的农药作毒饵时,在药剂浓度为4.00、2.00g/L时,黄猄蚁校正死亡率在8h即达到100.00%;而最不敏感的吡虫啉浓度为4.00g/L时在32h后死亡率才能达到100.00%。说明黄猄蚁对吡虫啉的耐药性最好,对呋虫胺和噻虫嗪耐药性较差。整体来说,黄猄蚁对农药的耐药性较差,黄猄蚁存在的田间应尽量避免大量使用毒力较大的杀虫剂,才能达到保护黄猄蚁的作用。黄猄蚁是社会性昆虫,个体间团结协作、接触频繁,噻虫嗪和呋虫胺能杀灭出现在作物上的大部分工蚁;而吡虫啉可能会通过蚂蚁的“交捕食性”将毒饵带回巢内,对蚁后和幼蚁不利。该试验是在室内人为控制试验,可能存在不足,比如黄猄蚁对食物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选择取食蜂蜜毒饵。在野外黄猄蚁选择捕食的对象和其他食物比较丰富,可能毒饵对其的毒杀效果没有人为控制试验的好,在自然条件下对黄猄蚁进行进一步的毒力试验很有必要。本试验验证了不同农药对黄猄蚁的毒力差异,在使用黄猄蚁进行生防时,需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此研究结果对指导应用黄猄蚁生防以及黄猄蚁保护具有科学意义。

4参考文献

[3]虞国跃.黄猄蚁:忠实的卫士[J].森林与人类,2008(1):91-95.

[4]杨沛.黄猄蚁史料及其用于柑橘害虫防治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2,18(1):28-32.

[5]张祖兵,高世德,周明,等.黄猄蚁对柚子花期害虫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29(2):329-332.

[9]祁力钧,傅泽田,史岩.化学农药施用技术与粮食安全[J].农业工程学报,2006,18(6):203-206.

[10]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等.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昆虫知识,2000,37(2):65-74.

[14]王亮,张锦堂,李宗波,等.蚂蚁与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研究进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20,40(1):181-188.

作者:吕晓艳 张媛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