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时代,新型农业创业人才作为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撑性人才,对集聚人才、带动当地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互联网+”时代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特点,得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助力新时代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受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击,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不断挑战并冲击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及效能[1]。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立国之本,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与互联技术相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当前形势下,新型农业创新人才应时而生,发挥自身优势,大胆革新,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贡献力量。
一、农村经济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面对历史大潮,各类组织都不同程度经受着时代的考验[2]。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农业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于早年间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批乡村人才流向城市,城市经济社会得到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严重流失。留下的青年人大多缺乏知识技能,难以创新发展农业经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3]。目前,一方面,乡村战略背景下,政府的配套政策激励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想法的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助力家乡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近几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等优化,大大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农村发展总体态势增强青年回家乡创新创业的信心,有效发挥新型农业创业人才优势正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
二、新型农业创业人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转型举措不断推出,必将使各类型企业的运行效能面临严峻的考验[2]。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互联技术发展,农业人才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远达不到目前发展所需数量。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产品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背景之下[4],接受新事物、运用新技术进行创新创造、并愿意持续爱好学习不断追求的农民创业者应运而生,作为国家知识自主产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助推器”[1],这类人才被称为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由此可见,处于当前经济新时代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形势之中[1],这类人才能够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创业,提升当地农户技术水平,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降低交易成本,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源于西方管理实践、组织行为领域、心理学、社会认知范畴以及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结论难以直接运用至东方,而先验理论建构在变更环境下必须结合特定研究情境特征进行实地考察、定量实证研究等科学范式的验证[1]。已有研究表明,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有农业知识基础;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擅长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③有资金和社会资本;④有学习和管理能力;⑤能敏锐感知市场;⑥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⑦具有广阔视野和风险意识,借助互联网和当地特色文化和地域特点,基于第一产业,带动农户发展加工旅游餐饮等二三产业;⑧不畏艰险,向往成功。
三、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对于大部分财富分配而言,市场产出和社会的水平结构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并且难以被挑战[1]。加之认知和理解世界的社会化的构建方式是通过强制性的影响力来实现[1]。那么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路径之一就是着力培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综上,针对培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方法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基本生活需求。(2)加强乡风建设,注重文化宣传、文明教育,引进多种文化活动等方面,构建良好宜居环境,展示乡村社会独特价值和魅力(特色小镇)[5]。(3)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现代农业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创业者的培育力度,对新型农业创业人才进行互联网技术、营销等的专业培育。(4)改善融资环境,完善融资政策,丰富融资渠道。(5)政府为农民创造庇护路径,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优质青年返乡发展经济。(6)团队运作逐渐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惯用模式,富含崭新的经营理念、开阔的战略视角以及与时俱进的智力资本结构的组织模式也正悄然占据行业主流,这种全新的组织运营机制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政府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建立健全高素质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队伍,定期组织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经验分享会。(7)乡镇与农业院校合作,为人才提供进入农业院校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等提升自身的机会,同时,农业院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鼓励热衷农业敢于创业大学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四、结论
随着“新兴+转型”这一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飞速前进[2],乡村振兴要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设定新的战略目标[6]。但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阻碍人才流向农村,现有人才结构与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转变乡村人才发展战略。充分调动乡村广大干群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政府在国家治理和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为农业创业人才创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新型农业人才走上创业致富路,引领乡村人才建设迈进良性、高效发展时代,最终实现农民更富有、乡风更文明、农村更美丽的乡村振兴目标[7]。综上,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受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击,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不断挑战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和运行效能[1]。互联网应用是新型农业创业人才所亟需的内创业能力,有效开发、应用这项技术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相飞.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7.
[2]相飞.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9.
[3]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90-93.
[4]王洁琼,孙泽厚.新型农业创业人才三维资本、创业环境与创业企业绩效[J].中国农村经济,2018,(02):81-94.
[5]姚树荣,周诗雨.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02):14-29.
[6]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南方经济,2017,(10):08-11.
[7]张静,于艳丽,郭洪水.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1):153-160.
作者:李妍汶 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