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忧,产品种类单一,农产品加工业实力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从加快调整种养业结构、打造吉林农业品牌,加快推进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路径
2015年3月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和7月份视察吉林时,提出了“吉林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强调要抓好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2018年9月视察东北时,提出了“要注重打造农产品品牌,推动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的重要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吉林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1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1.1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势
吉林省农业大省,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人均耕地多、后备土地多,生态基础好、吉林人均耕地面积3.1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2019年全省粮食增产49亿斤,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当年增产量的一半,总产量775.6亿斤,居全国第5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吉林省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4%,天然湿地占全省总面积的9.2%,森林覆盖率达43.9%。良好的资源禀赋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为了进一步落实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吉林省启动实施了《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4户和576户,国家和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分别达到75个和120个,全年休闲农业营收、农村网络零售总额分别突破100亿、200亿元大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种养结构持续优化,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加,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人参等区域性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物质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5%,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2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处于全国粮食主产省中游水平,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优而不名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2.1产业结构不优,产品种类单一
吉林省农业现代进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忧。2018年吉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为2184.3亿元,其中农业比重高达45.46%,牧业比重为45.85%,林业比重仅占3.36%,渔业比重仅为1.79%。农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2.08%,经济作物比重不足7%,饲料作物不足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粮食生产中,又以玉米生产为主,2018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又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5.57%。同时大多数乡村的二三产业发展都陷入低谷。目前大多数乡村只能局限于发展农业,农业只能局限于原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民就业难,增收渠道窄,农民增收难。
2.2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吉林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省级530户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尚未过半,10亿元以上的不足20户,而浙江省超亿元665家、广东省超亿元355家;河南省超10亿元356家、江苏省超百亿元13家。而且目前农产品加工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导致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低,进而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
2.3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我省偏居东北,市场空间距离较远,产品运输半径长,信息反馈慢,市场竞争力不强。以玉米为例,我省玉米省内转化率仍然不高,其余需要销往省外,价格竞争非常激烈。2019年12月31日,长春地区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1740元/吨,大安地区贸易商收购价格为1590-1650元/吨,广东蛇口港地区主流成交价1930-1950元/吨,除去运输成本,没有明显价格竞争优势。而同日美国玉米现货每吨169.0美元,按汇率计算,仅为人民币1177元/吨。同时,我省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等短板和不足。
3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当前,在全国统一市场的大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吉林省必须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点,以差异化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
3.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种养结构
吉林省共有耕地面积1048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00万亩,其中玉米6173万亩,水稻1257万亩,大豆467万亩。在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我们着力调优种植结构,调减低端低效产品,增加高端高效产品,破解主要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大力调整玉米内部结构。重点是对接精深加工和饲料加工需求,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围绕口粮化、主食化,开发玉米食品精粮细做产品市场,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充分发挥长白山生态优势,重点发展食用菌、人参、林蛙、中药材、坚果、浆果等林特产业,西部地区做好杂粮杂豆产业,进而提升农业多种经营的比重。
3.2转变农业发展思维,加快打造吉林农业品牌
近几年,吉林省全力做大“吉字号”农产品和食品工业品牌,扩大了吉林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仅吉林大米一项,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但目前吉林省的农产品品牌,除了人参、大米等个别品类以外,多数还存在“小散杂”的问题,牌子还不够大、不够亮,缺乏像“白象”“雨润”这样的千亿级品牌。因此吉林省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识,比如林特产品,主打“长白山”品牌;鱼类产品主打“查干湖”品牌。通过加大整合培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和辨识度,把“吉字号”品牌打响。
3.3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加快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吉林省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关键在四个方面。一是农田方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前全省共有高标准农田2319万亩,其中近几年新建的有800万亩,总的比重只有30%左右。因此吉林省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优先在“两区”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黄金玉米带、优势水稻区开展“百乡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现代粮食生产核心基地。二是农机方面,要实施敞开式、普惠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示范区、示范社补贴力度,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加快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三是农技方面,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主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重点工程,加快突破黑土地保护利用、面源污染防控等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四是互联网技术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努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农业信息化综合示范区。
3.4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三产融合
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转变发展思路,用发展工业的思维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村一二三产业互促互动、协同发展。一是要要大力推动龙头企业发展,集中选择一批发展基础好、创新能力强、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打造出一批区域性的明星企业,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二是要创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主体与龙头企业紧密合作的商业模式,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三是要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引导涉农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重点园区集中,进一步促进产城互动,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四是要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定制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养生、会展农业、创意农业等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农村资源多元化增值。
3.5转变农业发展主体,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吉林省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分散的小农经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就是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大格局。近年来,吉林省新型经营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3万多个,农民合作社发展到近9万个,数量发展较快,但是总体质量不高。但是按照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要达到70%,然而目前吉林省还不到50%。因此要着力强化整合再造,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与广大农户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孔祥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J].农村金融研究,2018(2):8-13.
[2]刑静,于光.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研究[J].南方农业,2019(9):106-108.
[3]抓准农业转型升级关键词——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J].农民科技培训,2018(2):4-5.
[4]舒坤良,杨宁.科技创新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J].东北农业科学,2018(6):44-48.
作者:杨朝丹 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