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革新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革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革新思路

1宁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1.1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是形成乡村景观的基础和背景,而且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宁国市得天独厚,至今仍保持着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绿色乡村,对城市旅游者极具吸引力。宁国市位于皖南山区的东部,水阳江的中上游。黄山山脉自西向东延伸与天目山脉自南向北低降,交错舒缓于宁国市境,形成低山丘陵地貌景观,平均海拔300~500m。但西南部山区也有海拔1153m的高峰山及山河相间、峰峦叠嶂、瀑布成群的奇秀自然景观。市境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41℃,1月平均气温0℃以上,7月平均气温28℃以上,无霜期200~240d;年均降水量1400mm,且多集中于4~6月,光、热、水同期,有利于各种农林经济作物的培育,尤其是孕育了山区复杂多样的多元立体农业,形成了著名的“中国元竹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以及“前胡之乡”、“茶叶之乡”、“毛竹之乡”、“板栗之乡”等,而且当地还盛产香菇、木耳、香榧、青梅等农林土特产品。宁国市全市总面积24.8万km2,林业用地面积达19万km2,森林覆盖率达74.24%。全境土壤以山地红壤、黄壤为主,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还有水稻土、潮泥土分布。成土母质的岩性成分复杂,土层深厚肥沃、适种性强。发源于南部山区的东津、中津、西津三水呈扇状向北汇流于河沥溪镇附近,成为水阳江的上源,构成宁国市的完整水系,河水四季丰盈。山青、水秀、林丰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宁国市成为当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园”和理想的“乡村休闲度假胜地”。

1.2文化底蕴深厚

地域文化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中的核心和主体,内涵丰富,内容多样。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建筑景观、乡村农耕文化景观、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等,都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因其浓浓的乡味、农味和泥土味而倍受城市旅游者的青睐。据考古发掘,早在6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猿人在此生存(赵祖年《走进宁国》),远古尧舜时期就有“尧使禹治水过此”(明嘉靖《宁国县志》),至今尚存有“禹尧尖”地名和“禹庙”等胜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从楚国入吴国途经宁国一带(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至今留存有夫子巷(今宁国市公安局一带)、孔夫子堂(今仙霞镇仙家村)、孔子关、孔子井、孔夫村等地名。作为县级行政单位起始于东汉13年的宁国县,至今有1800多年的建置历史。由于宁国地处古代楚国、吴国、越国三国,以及近代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交接之地,也是古代中原地区南下浙、赣、闽、粤的南北水路交通要道的要冲之地,各种文化在这里冲突交融,从而孕育出始祖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拓殖文化、畲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名人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八景文化、红楼梦原性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特有的地域性茶文化、元竹文化、山核桃文化、节庆文化、古村镇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总体上体现出多元、多期、多幕性和强烈的地域性等特点,文化底蕴极为深厚。

1.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已有良好基础

我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于20世纪70~80年代从欧美、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传播而来,虽起步晚,但它以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这块沃土上得到迅速发展,这与我国政府的强力推动分不开。国家旅游局所推出的主题旅游年中就有“98中国华夏城乡游”、“2004年百姓生活游”、“2006年中国乡村游”、“2007年和谐城乡游”、“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等主题。党中央、国务院及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的有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导向性十分具体明确。如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要“实施乡村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旅游活动”、要“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定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等。宁国人对政策导向积极回应并创造性发展,一方面举全市之力进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了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生态林建设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建立了全市生态保护体系,积极营造“东方卢森堡、梦中桃花园”的生态旅游城市形象,宁国市已被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县(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多元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效显著,如“恩龙世界木屋村”荣获国家农业部和旅游局授予的首批“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宁国市被评为安徽省的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青龙乡被授予“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目前全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处于群星灿烂、竞相争优的发展势头上。

2宁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建议

2.1融入“大黄山”,抢占“大上海”

所谓“大黄山”,是指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地的黄山为核心,包括西递、宏村古民居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地,以及九华山、齐云山两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歙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屯溪古城、太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等高品位旅游景区、景点在内的今地级市黄山一带[1]。其规模巨大,品位极高,是具有世界吸引向性的顶级旅游目的地。宁国市正好处于其边缘地带,与“大黄山”山水相连,地脉、文脉、人脉相通。宁国市应主动融入“大黄山”旅游板块中,争取既作为其景区的资源补充,又能在旅游旺季时分享其旅游客流,还可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往返“大黄山”旅游客流的过境地或中继站,截流部分游客在这里餐饮、住宿和购物消费。所谓“大上海”,则是指以国际大都市上海为核心,包括杭、嘉、湖,苏、锡、常,镇、宁、扬等大城市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群地带。这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市场最繁荣、人民最富裕、城市居民消费观念最强、消费水平最高,也是国际、国内最大和最稳定的客源市场和长线游的重要客源地。尤其上海为世界著名大都市,城市常住人口已达2200万人,人均CDP5000美元,且有喜好旅游、喜好购物的传统习俗。而且在上海市有“宁国路”、“宁国中学”,青浦的淀山湖畔有主题公园“大观园”,这与作为《红楼梦》原型文化地的“宁国”如此文化渊源,使上海人对宁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因此,宁国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瞄准上海客源市场前景广阔。但一定要精心研究上海市场,开发以上海为目标市场的适销对路产品,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

2.2大唱“山字经”,叫响“宁国牌”

所谓大唱“山字经”,就是要为宁国山区的名、特、稀、优绿色生态农林产品发展摇旗呐喊,使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既依托山区“三农”,又能促进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能使城市旅游者在这里享受到“绿色山乡、多彩农业、质朴农民”美的体验。早在20世纪90年代,宁国市就提出了要“立足资源生态优势,突出发展具有名、特、稀、优”的农产品战略[2],在已形成以核桃、元竹笋、食用菌、山野菜、茶叶、畜禽、蔬菜等支柱产业[3]的基础上,如今以核桃、竹业、畜禽为主的三大骨干产业已初具规模,苗木花卉、茶叶、中药材、蔬菜、水产五大优势产业也异军突起[2]。在基地建设特色化、区域化和规模化的思想指导下,通过龙头企业建基地、农民投资建基地和社会力量建基地等方式,已建成了集中连片、规模可观的山核桃基地、元竹基地、毛竹基地、青梅基地、板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中药材基地以及三黄鸡、樱桃谷鸭标准化养殖基地等一系列名、特、稀、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一主两翼”(以工业为主,以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为两翼)战略和创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努力将宁国市建设成为“生态胜地,休闲福地、创业胜地”。目前,已建成了恩龙世界木屋村、青龙湾旅游度假区、东津河漂流、夏霖九天银瀑、落花荡景区、梦缘农庄、世京果园、千亩农庄等高品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宁国市今后的“山字经”一定要围绕当代人祈求健康长寿的心里需求,为了实现“绿色天然,营养卫生,健康长寿”,努力营造绿色环境,开发绿色食品,建设绿色家园,全面展示宁国山乡的真、善、美。此外,要对宁国产品进行整体包装,塑造好“宁国”品牌,如所有品牌产品都注明“宁国”二字,如“宁国山核桃”、“宁国竹笋干”、“宁国山水茶”、“宁国板栗”、“宁国三黄鸡”、“宁国清水鱼”等。

2.3选准突破口,主攻山核桃

孔繁沧[4]研究表明,宁国市的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有笋竹、毛竹、元竹、山核桃、板栗、银杏、青梅、蔬菜、肉猪、肉鸡共10项。根据市场供求性,山核桃、竹笋、板栗、青梅等生长于山地,无污染、无公害,集营养、保健于一体而最具优势,而且其经济、社会效益也很明显。有了优势农产品,可以以此为基础培育出具有我国乃至世界吸引魅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认识实践,宁国农业以山核桃最具优势。因此,应该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技术猛攻山核桃,使其迅速成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强势知名品牌产品。在此基础上,运用群体规模策略和品牌扩张战略[5],把宁国市的其他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竹类、干果、禽畜产品带出去,以取得“宁国大品牌”的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效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国际经验可供借鉴。著名的世界“鲜花王国”荷兰,其主打产品就是球茎花卉郁金香,并在国内建成了世界最知名的“库肯霍夫郁金香花园”观光农业项目,每年春天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6]。二是山核桃的生物特性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需求。山核桃出自生态环境极为优越的天目山区,属纯野生和无任何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其核桃仁松脆、味美、清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润肺补气、养血平喘、调燥化痰、黑发明目等功效,老年人常食可保心养肺、益智延寿,青年人常食可提高皮肤生理活性,有助于美容。三是山核桃的适生环境局限于天目山区两侧坡地,对水、土、肥、气等生态因子的要求极为苛刻,外地难以引种,产品替代性极差,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四是山核桃发展基础好。在宁国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山核桃已成为健康、美味、时尚的宁国特色农产品“代名词”,已形成很高的知名度,而且产品已大量出口。五是有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综合开发。山核桃树形高大雄伟,木材坚固强韧,纹理致密,且集中连片分布,有利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开发。而且宁国山核桃主产地天目山北侧绵延51km、横跨10个乡镇、面积达2万hm2,核桃种植新增面积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7],这一带也是青梅、竹笋等的生产基地,还有云梯的畲族风情,以及山门洞、仙人塔等胜迹,有利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综合开发。

3结语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言,2015年世界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我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大国,对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极为关注,并已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旅游局与农业部对推动全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早在2007年就颁发了《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旅发[2007]14号);2011年全国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宁国市成为了2010年全国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之一。宁国人应借势造势,顺风扬帆,选准“山核桃”突破口,在原有业绩的基础上作更大提升,使其更好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多旅游者走向宁国观光、休闲和度假,也促进宁国“三农问题”更好更有效解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