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休闲农业进展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技与文化的结合。科技和文化的结合是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源动力。休闲农业源于农业,立于农村,惠及农民,融通城乡,服务市民,是广大农民创造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可大大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将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等元素融入休闲农业,将农产品与文化开发结合起来,将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价值,给人以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通过创意把农业技术、文化活动、农产品生产或服务活动与市场需求有机联结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全景产业链,从而为农村产业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为农业催生全新的产业发展方式。
主题与品牌的结合。主题与品牌的结合是运用商业化理念经营现代休闲农业的有效手段。主题与品牌是休闲农业整体形象的表征,对经营者而言,是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声誉的有力武器。对消费者而言,是代表了质量、价值的信誉标签。发展现代休闲农业首先要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特点、目标定位等进行主题设计,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其次是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品牌,提高休闲农业的美誉度。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推广品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人文与生态的结合。人文与生态是现代休闲农业的外在需求。发展休闲农业需要人文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人文的集中体现在人的各种需求与愿望的满足,突出尊重人、关心人的功能。生态体现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良好生态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现代休闲农业应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的不断追求中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选择休闲农业不是简单的回归自然,而是融合了人文需求的高层次体验。所以,现代休闲农业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吸收人文、美学等理念,还要着重关注人的活动、人的体验、人的参与。休闲农业是精品化的农业,但更注重的不是生产方面,而在于对农业多功能的拓展,休闲农业要同时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兼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调节生态系统的任务。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政策建议:
加强部门协同,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休闲农业涉及领域广泛,建议北京市农委、市科委、市旅游局、市文委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推进机制。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完善政策措施,制定行业标准,培育先进典型,规范行业管理,打造服务平台等措施,推动现代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统筹科学规划,指导休闲农业有序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北京市有关部门统筹制定全市性的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鼓励各郊区区县和乡镇制定区域性的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指导农业企业和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在申报农业项目或发展农业产业时,要配合区域休闲农业规划来实施。
进行专业化设计,突出主题创意。北京市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过程中,可以借鉴台湾的设计理念、引进设计资源,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进行设计。一是主题明确,每一个区域的休闲农庄都要围绕一个大主题来设计;二是将科技、文化、体育等多种元素有机地融入农业体验当中;三是能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资源,不过度开发和建设,充分体现自然生态。强化现代经营理念,打造休闲农业品牌。利用首都人才、技术、成果等优势资源,搭建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促进平台,扶持休闲农业企业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和特色农业文化休闲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
发展休闲农业联盟,营造健康发展环境。借鉴台湾农会组织的形式,发展休闲农业联盟。鼓励联盟在共性技术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联盟的运作壮大北京休闲农业的实力,解决小农庄与大市场的矛盾。
建设人才培训体系,保障休闲农业发展质量。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同培养现代休闲农业人才,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研讨会,组织从业人员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聘请专家帮助休闲农业企业制定发展规划等系列措施,构建休闲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休闲农业专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保障。(本文作者:李志军、谭城 单位: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北京市星火科技培训中心)